第三章养成教育与素质培养一

自尊自爱是健全人格必须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不懂得尊重自己,就不可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完善自己,自觉履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不可能做到尊重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

自尊自爱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形成这一良好的人格需要长期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适当地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他们养成自尊自爱的美德。自尊自爱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个人名誉

人格和名誉是一个人尊严的象征,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古训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尊自爱的传统体现。自尊自爱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上。

二、在日常生活中,自尊自爱还表现为一个人维护他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尊严

一个人应该自尊,一个国家、民族更应该自尊。个人自尊同国家、民族的自尊紧密相关,血肉相联。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注意时时事事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绝不做有损国格的行为。

三、珍爱生命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学生自尊自爱的表现。青少年应该懂得,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人民。每个公民接受国家与社会的培养, 又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珍爱生命,是对自己、国家、社会怀有责任感的表现。珍爱生命必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概念,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包括精神上的健康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只有这几方面都处于良好状况的人,才能驾驭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体魄是工作、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充实、健康的精神生活能够扩展生命的价值,属于人的一种更深层次的需要。

四、自尊自爱还表现在学生尊重自己的身份

中学生的言谈、举止、装束打扮应处处体现文明教养,野蛮、粗俗、肮脏、不讲社会公德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谦逊礼让、尊敬师长和有知识、有经验的品质是青少年自尊自爱的表现。我们反对目中无人、狂妄自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尊重知识,致力学业,崇尚勤俭,不讲排场比阔气, 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五、注重仪表

一个人的良好仪表状态,反映了这个人的自尊自爱和良好的文化教养, 也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也表现了其接受生活的心态和对别人的尊重。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首先应该是内心世界之美和仪表美的统一。

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用行为规范来塑造学生自尊自爱的人格呢? 一、善于用科学的道理进行教育

要使学生懂得《行为规范》中有关服装仪表、卫生习惯、禁止不良嗜好和封建迷信等要求,都是符合青少年发育规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二、增强学生的守法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要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禁止淫秽物品和非法书刊,禁止赌博、封建迷信, 限制中学生涉足营业性舞厅、酒吧等有关法律规定和纪律,使他们认识到抵制腐朽文化是一种守法行为,也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需要。

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是非观念

要使学生懂得,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和国家、民族的尊严,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应尽的道德义务,并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和材料,帮助他们分清是与非、黑与白、荣与辱、高尚与庸俗的界限,促使他们自我完善,加强自我修养。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对于格调不高、不健康的歌曲、书刊、娱乐活动等,不能简单地消极限制。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针对学生中的阅读倾向,可以适当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通过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五、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坐、立、走的正确姿势,整洁的仪表,讲卫生的习惯,文明的举止,只有在坚持不懈的严格要求与训练中才能养成。正面的教育示范,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矫正,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