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是指在生活中,某一阶级、集体、团体要求其成员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社会性,体现了个人和群体的共同利益及需要;也具有强制性,以行为的限制和服从为前提。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国家和人民要求青少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一代新人。理想、道德、法律都是思想品德的基本内容,而守纪律又是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理想、道德、法律都是思想品德的基本内容,而守纪律又是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那么,该如何进行一些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常识,逐步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呢?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树立法制观念

要对学生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尤其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应该对他们以图文并茂的宣传画进行教育,让学生从图画与文字说明中了解到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从而知晓是非。应固定一段时间专门进行法制知识讲座,如举办专门的“法律知识”讲座、“道德知识修养”讲座等,让其成为进行法制教育的阵地。还应通过印发宣传手册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宁,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惩罚坏人,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各项法律。要让学生明白,凡违法行为都会给社会造成危害,都要受到应有的处罚。

二、广泛讨论,明辨是非,提高守法意识

举办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开展普法教育知识竞赛活动,或开展主题班会,以巩固学生的记忆。家长、师生可一齐探讨,帮助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学校和家长应有选择地给孩子们放映一些法制题材的影视片,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挥优秀影视片的教育功能。

三、教育渗透,行知并进,形成教育网络

要做到这一点,可通过以下途径:①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较系统的法制教育。中小学生的课本中包含了一些最基本的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法制教育。②指导实践。学生在从课堂上、活动中了解到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但如何让学生以此为准绳,约束自己,遵守法,指导自己的言行呢?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服务活动或生产文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立性、自我克制能力,并让学生从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纪律法制观念落到实处。要加强社会、学校、家的联系和配合, 净化社会环境,严格控制可能对学生身心产生副作用的东西。教师、家长的言行要具有示范性,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对孩子日常的言行, 要以法规为准则,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提醒、训练,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法律要求做的,要认真去做;法律禁止做的,要坚决不做。

四、刻意培养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

理智地把握自己、驾驭自己,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深层次发展。教师和家长可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入手:①培养自控能力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采用设置情境的办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面临各种情况,学会理智地处理,以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如“让学生面对现实”训练:明天要考试了,今晚却有一场你很喜欢的电视剧,你看不看? 等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即可做迁移处理。②及时地给予协助监督。青少年处于“半大人,半小孩”时期,虽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自觉性、坚持性较差,尚需成人从旁进行督促鼓励方能取得较好效果。经

过师长的监督,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将对外在的依赖转化为内在的自控能力,即能成功。

五、法制教育系列化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使法制教育以日常德育工作为依托,实现长期性,做到细水长流,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