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作战指挥高度自动化一、军队自动化指挥的发展现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军队传统的作战指挥方式是手工作业。军队指挥员通常是用红兰铅笔和指挥尺在地图上拟制作战计划,下达书面或口头的作战命令,对部队实施指挥。有时指挥员带领参谋人员深入前线,对部队实施面对面的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武器装备日趋复杂,参战军兵种不断增多,战场日益扩大,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军事信息量空前增大,作战组织指挥非常困难,使得传统的指挥方式不适应战争的要求。同时,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为军队作战指挥提供了新型的指挥工具,于是便发生了军队指挥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实施自动化指挥。

首先提出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概念的是美军。美军认为,现代作战有没有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同有没有一支军队同样重要。因此,美军从 1953 年开始建立自己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简称为 C3I 系统。前苏联、西欧、加拿大、日本等国和地区也相继开始自己军队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建设。近 40 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制自动化指挥装备。美军平均每年耗费 40 多亿美元研制自动化指挥系统,共分三十阶段:第一阶段,在一些指挥机构分别建立各自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第二阶段,在各军兵种中建立统一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第三阶段,使各军兵种的自动化指挥系统联成一体,实现统一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目前基本完成前两个阶段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建设。原苏联的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建设,几乎与美军同时起步,其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局部自动化”,第二阶段实现“全面自动化”。目前俄军已实现战略火箭军和国土防空军的自动化指挥。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虽不如美、俄先进,但也初步实现了指挥自动化。

军队实现指挥自动化后,作战指挥的效能将大大提高。例如美军已建成的全球自动化指挥系统,在人的操纵下,能够迅速地搜集、处理、积累、更新各国各地区的政治、军事情报。一旦战争发生,只要十几秒钟,电子计算机就能确定最佳的作战方案。能在 1 分钟内把所有战略进攻力量处于戒备状态的命令下达到各地的战略武装部队。能在几分钟内把美军最高统帅的命令下达到全球美军各部队。美国总统通过这个系统随时可与正在各大洋航行的任何一艘美军舰通话。美军在海湾战争建立的战区自动化的指挥系统,通过通信卫星和地(海)面通信设备构成通信网,与美国五角大楼、中央总部以及参战各国军队的指挥系统联成一体。每天指挥协调 30 多个国家军队的作战

行动,指挥协调来自 12 个国家 20 多种、40 多个型号的 2000 多架次飞机, 从数十个机场和数艘航空母舰上起飞,对伊军上千个目标进行轰炸,仅每日颁布的“空袭任务程序”就长达 700 多页,整个战争期间处理的军事信息量至少上千万字,相当于一部大型百科全书的文字量,可见其指挥效力是何等的高。如果用手工作业或机械化作业方法实施指挥,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