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实击虚克莱芜

在华东战场,经过 7 个月的较量,军事形势较之国民党军开始向我解放区全面进攻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军兵力更加集中,武器装备也有相当改善,作战能力迅速提高。全体指战员在全国和华东我军大量歼敌的胜利形势鼓舞下,士气高昂,求战心切。

这时,陈毅、粟裕等华野领导正在着力研究分析敌情,考虑如何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依托山东解放区,积极创造战机,打更多更大的歼灭战, 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争取在1 个半月到两个月内再歼敌10 个旅左右的作战任务,以推进战局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继续对战场形势作出错误判断。为了在山东“剿匪”,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蒋介石派陈诚坐镇徐州。陈诚叫嚷:“这次会战关系重大,党国前途,剿匪成败,全赖于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鲁南战役在 1 月 20 日结束,敌人在 31 日就发动新的进攻了。

蒋介石、陈诚拟定的“鲁南会战计划”的要点是:以 11 个整编师(军)

共 29 个整编旅(师)的兵力,组成两个突击集团,南线由欧震集团的 8 个整编师(20 个整编旅)组成主要突击集团。沿陇海路自台儿庄至城头一线,北攻临沂。北线由李仙洲指挥 3 个军 9 个师(未整编)组成辅助突击集团,分由明水(今章邱)、周村、博山南下,乘虚进占莱芜、新泰、蒙阴,袭扰我军后方,进击我侧背,配合南线行动。

此外,敌人还从冀南、豫北战场抽调王敬久集团(辖敌五大主力之一的第 5 军和 3 个整编师)至鲁西南地区,企图隔绝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的联系,并伺机转用于鲁南、鲁中战场。

敌人吸取过去被歼教训,要求各部队实行“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出”的作战方针,以免遭我各个击破。

1 月 31 日,南线敌军分 3 路开始北犯。2 月 3 日进抵重坊、郯城、桃林一线。

敌军兵力密集,互为策应,每一路都分别有精锐主力部队作为骨干,战

斗实力相当强。

陈毅、粟裕决心放手诱敌北进至临沂外围地区予以各个歼灭,同时作了保卫临沂的准备。2 月 3 日,陈毅、粟裕向各部队下达了作战预备命令,拟定了在临沂及其以南地区作战的 3 个方案:

第一方案,如敌右路前进较快,即首先集中兵力歼灭整编第 25 师及整编

第 65 师一部于郯城以东、东海(今海州)以西地区。这一路敌人的战斗力较弱,侧翼暴露,易于歼灭。

第二方案,如敌左路前进较快,则首先集中兵力歼灭整编第 11 师于沂河以西的苍山地区。这一路敌人侧翼虽不暴露,但比较薄弱一点,容易打。

第三方案,如敌左右两路均前进迟缓,而中路突出时,即首先集中兵力歼灭整编第 74 师于沂河、沭河之间,郯城以北地区,这一路敌人战斗力较强, 两翼又有掩护,不易就歼,但当它沿郯(城)临(沂)公路冒进与其左右两路脱离较远时,也有可能予以歼灭。

三个方案中,以第一方案为最好,这是基本方案,第二方案次之,第三方案可能较难实现。

在制定作战方案的当天,2 月 3 日,陈毅、粟裕即令第 3 纵队从正面坚决抗击中路之敌,目的是要诱使敌左右两路突出,以利我军寻歼其中的一路。

但敌人也十分狡猾,不中我计,在我第 3 纵队对敌中路施加压力后,左右两路敌人不仅没有突出冒进,反而就地构筑工事,且有向中路靠拢之势。而北线之敌李仙洲集团已于当天分由明水、博山南犯,次日进占我莱芜、颜庄。

看来,敌人估计我军必定固守临沂,决定按照其会战计划规定的作战方针,稳扎稳打,齐头并进,待北线李仙洲集团和西线王敬久集团逼近后,再同我军主力决战。

在此形势下,如何分割敌人,创造战机,成为突出问题。2 月 4 日,中央军委来电指示,必要时放弃临沂,则此次我必能胜利。

敌人逼我军在临沂地区决战,而我军有了必要时放弃临沂的准备,作战的回旋余地就大得多了。

这时,陈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设想:既然南线敌人重兵密集,战机难寻, 而北线敌人孤军深入,威胁我后方,我们不如改变原定作战方针,置南线敌重兵集团于不顾,而以主力北上,以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北线之敌,陈毅让粟裕就此设想熟思。

粟裕觉得陈毅的设想十分高明,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从解放战争开始,在华东战场上,敌我双方都把作战重心放在南线。这次敌主要突击集团和我军主力也都集中于南线。中央军委的历次指示,都是要诱南线之敌北上,在临沂附近的适当地域寻机予以歼灭。陈毅、粟裕也是这样部署作战的。但是,从战场的实际情况看,出现了值得研究的重要因素:

第一,南线敌军麋集成堆,而且行动谨慎,平推北上,不易各个击破。第二,从兵力对比看,整个南线,敌占优势,在不能给敌以大量消耗和

实施分割包围的情况下,不宜过早地与其决战。

第三,北线之敌乘虚南下,伏击我侧背,威胁我后方,不能忽视。北线敌军兵力少,战斗力也相对不强,内部派系矛盾多,且孤军深入。我军如将主力隐蔽北上,定可出敌不意。这样,我军就可以置敌南线强大兵团于无用武之地,既可避免不利决战,又可歼敌一大坨,粉碎敌南北夹击意图,解除

敌对我后方的威胁,打通渤海、胶东和鲁中的联系。如果我军能歼敌三分之二,将便于今后集中更大兵力南下出击,向津浦线、向中原以至大别山发展。

打北线之敌的最大顾虑是,在它发现我军主力北上时可能回缩,使我军扑空。但即使如此,我军还可乘势进击胶济路,打通鲁中、胶东、渤海三区的联系,然后休整部队,以逸待劳,从容迎击南线之敌,仍属有利。

粟裕也考虑了南线之敌在我军主力北上后的可能动作。在北线解决李仙洲集团前,进占临沂之敌,很大可能沿临(沂)蒙(阴)公路北上,加速南北对进,夹击我军;或者由临沂西开向城地区,经枣庄、临城,向北打通津浦路,与济南南下之敌会师;也有可能由临沂东进,打通临沂与海州的联系。但敌南线与北线相距 150 余公里,敌军无论是北进、西进或东进,都会改变其密集态势,造成兵力分散,有利我军尔后南下作战。

考虑了敌方的情况后,粟裕又从我方情况出发进行了认真分析。将作战重心突然北移,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第一,部队指战员对于大踏步远程北上作战没有思想准备。过去,部队从苏中退到苏北,从苏北退到鲁南,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当时,华中部队中就流传着一个发牢骚的顺口溜:“反攻反攻,反到山东,手拿煎饼,口咬大葱,大好形势,思想不能,有啥意见,要回华中。”宿北,鲁南两个战役的胜利实践,提高了大家对大踏步进退的作战方针的认识,但是刚刚取得了鲁南大捷,又要远距离北退,估计思想问题又会产生。这是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但是,经验已经告诉证明,只要打个好仗,指战员们的思想问题是能迅速解决的。

第二,为供应和保障我 20 多万部队作战需要,粮草、弹药等大批物资已经从多方运集南线,一下子又要掉头随军远程北运,后勤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但是,在华东局的直接领导下,依靠老解放区人民的热情支援和严密而有力的组织工作是可能办到的。

陈毅听了粟裕的分析十分高兴,认为分析得有理有据。

5 日,华野司令部即将北上歼敌的作战预案急电向中央军委请示。当时, 陈、粟还考虑临沂是山东的首府,在撤出临沂之前,如能给敌人一个打击, 在政治上将更为有利,在军事上也可起隐蔽我军作战意图的作用。因此,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三个作战方案:

第一案,即以第 2 纵队进攻白塔埠、驼峰镇地区,发起讨伐叛军郝鹏举部的战斗,以振奋我军军威,打击敌人气焰,并乘势威胁海州,诱敌东援或北进(当时已估计到可能性不大),相机予以歼灭;

第二案,如第 2 纵队的行动能吸引敌军东援或向临沂挺进,则除留一个纵队在临沂以南监视敌人外,主力集结于临沂以北休整以待敌之北进,再选歼敌机会;

第三案,在第 2 纵队行动后,主力即北上作战,以一个纵队留在临沂地区伪装华野主力与敌纠缠,主力则兼程北上,彻底解决北线之敌,进击胶济线,威胁济南,吸引南线之敌进至临沂以北山区或增援胶济线,尔后我军再全力反击,视机各个歼灭南线之敌。陈、粟在电报中侧重讲了北上歼敌的好处,提请中央军委考虑。

  1. 月 6 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即复电批准了华野的北上作战方案。指出: “完全同意第三方案,这可使我完全立于主动地位,使蒋介石完全陷于被动。”并且指示陈、粟,为了迷惑敌人,我军应先在原地集结休整,对外装

做打南面模样,同时,我渤海地区部队应停止攻击,以便使北线敌军放手南进,复电强调指出:“总之,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力争主动,避免被动。”

不难看出,莱芜战役作战方案的形成,是统帅部与战区指挥员集体智慧的结合。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必要时放弃临沂的指示,陈毅舍南就北的作战方针的设想,华东野战军前委的作战方案的制定和部署,上下结合,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一个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案就形成了。

打北线之敌的莱芜战役从 1947 年 2 月 20 日发起,至 23 日结束,共歼敌

5.6 万余人,收复了 10 余座城镇,取得了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