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美学思想

康德的美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他的哲学思想的投射,同时又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康德是主张真、善、美三位一体的, 如果只讲真、善,那就不是历史上的康德而是研究者意识中的康德了。

康德的美学思想,内容丰富,但不偏离他的思想主旨。其中最有影响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则是他对美的分析和他对崇高的认识。

康德论美,不离他的 4 大哲学范畴。他的这些范畴,前面业己介绍过的,

共分成 4 个基本方面和 12 个具体方面。他对美的认识,即将美纳入他的这 4

个基本范畴之中,予以层层解析。他的哲学范畴的 4 个基本内容是量、质、关系与样式(样式一词,或译为方式、模态、引文或有不同——引者注)。但他讲美的判断力时,却将第一第二两个范畴作了一个颠倒,不是将量列为第一而是将质列为第一。对此,李泽厚先生曾有一个很好的说明。

康德将“质”这个范畴作为第一范畴应用于美学,其主要价值,在于他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对美感和快感进行了区分。康德认为,美感不涉及利害关系,美不是善。他说:“愉快的东西使人满足,美的东西单纯地使人喜爱, 善的东西受人尊敬。”①虽然这三种东西都可以使人产生快感,但只有与利害无关的内容才属于美感的范围。因此,他又说:“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②譬如金圣叹讲过 33 个“不亦快哉”,然而快感不是美感,快则快矣,美则另议。

康德的第 2 个审美范畴是关于“量”的。他所说的量,并非数量之量, 而是一种普遍性。但这种普遍性,并非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是一种虽然出于个人美感但能够达到审美共识的情感判断。请注意,康德不认为美感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认为是一种情感判断。对此,朱光潜先生曾说:“审美判断既然只是主观的,不涉及概念,所以普遍可传达的便不能是认识的对象,而只能是审美判断中的心境。”①虽然只是一种心境但能普遍传达,所以康德才说:“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使人愉快的。”②

康德的第 3 个审美范畴是关于“关系”的。所谓关系,这里是指审美对象和它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康德说:

“美是一个对象的符合目的性的形式,但感觉到这形式美时并不凭对于某一目的的表现。”2

这其实是一个二律背反。一方面,美是没有目的的,比如一位美人,观者一见,砰然心动。若问这美人有什么目的,则成背谬,美自为美,无目的可言,所以美感不是一种认识,而是一种心境。但另一方面,这美人之所以令人一见便砰然心动,又是合目的。它虽然没有目的,却有必然的审美原因。

康德的第 4 个审美范畴是关于“模态”或曰“样式”的。所谓“样式”, 实际上是讨论美的共通感的。而所谓共通感,其实也就是一种社会化的共有审美情感。他说:“美只经验地在社会中才引起兴趣。如果我们承认社会冲

① 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360 页。

② 同上书,第 361 页。

① 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363 页。

② 同上书,第 365 页。

动是人的自然倾向,承认适应社会、向往社会,即社会性,对于作为注定是 社会存在物的人所必须,属于人性的特质,我们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把趣味看作是判断凡用以传达我们的情感给所有他人的任何东西的一种能力。”④把美感社会化并从中寻找原因,是康德审美思想中的一个突出贡献。

康德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有别他人。他既反对把美感看成快感——一般英国经验主义如洛克便持此说,又反对把美感混同于道德情感——一般德国美学家常持此说。他以他特有的哲学方式把美感与快感和善的情感区分出来,从而找到一条可以兼收两家之长的审美道路。

康德美学思想的另一个贡献,是他有关崇高的理论。崇高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西方人重视崇高,犹如中国人重视优美。中国历史上固然也有有关崇高的美学概念,但很少把它和悲剧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康德的崇高理论,有三点尤其值得重视。

第一,他认为崇高是一种特殊的快感。他认为,“美感始终是单纯的快感,所以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息状态,崇高感却由压抑转到兴奋,所以观赏者的心灵处在动荡状态。”①

第二,他区别崇高的类型为数量的崇高和质量的崇高。

第三,崇高的美感必须与众多理念相联系。他举例说:“暴风雨的海洋本不能称为崇高,它的景象只是可怕。只有心灵充满了众多理念,才使这种直观引起感情自身的崇高感。”②又说:“事实上,如果没有道德理念的发展, 对于有文化熏陶的人是崇高的东西,对于没教养的人只是可怕的。”③

即使作者不说,读者也许会感受到,康德的崇高理念和他对美的分析颇有不同。他对美的分析,是与利害和道德颇不相干的,而他的崇高理论,则与理性和道德又发生某种联系。

不错,崇高必须与众多理念相联系,动物界中,任何一个同类死了,不管它是以什么方式死的,绝不会有崇高的美感发生,但人就不同了,法国有贞德,中国有岳飞,虽然他们都死得冤屈,但那人格,确实是崇高的。因为人类有了理念,可以透过鲜血与死亡看到新的内容,引起新的震撼。

此外,康德对“天才和艺术”,对审美理想和审美意志,对人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论述。

康德美学的长处,在于他赋予美学一种带有先验主义倾向的严谨深刻的审美系统。

康德美学的缺点,在于他未能从他的先验主义理论体系中超越出来,先验主义成为他的美学之累。

康德就是这样一个为了解决前人的矛盾,而自己终于陷入新的矛盾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的智者。他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厦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完成这一巨大的历史工程,却不是康德力所能及的。康德之舰已经起锚,它的舵把还要后人来扶。

④ 转引自《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380 页。

① 转引自《西方美学史》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处版,第 375 页。

② 同上书,第 384 页。

③ 同上书,第 38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