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旅游事业把供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需要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而且需要精神生活更为多彩,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都希望能有机会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一些赏心悦目的享受。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旅游事业的发展一定会得到更多的重视。

中国有无数风景优美的名山和胜迹,一向为古今中外的人们所向往和称道。

“黄山四千仞〔rèn〕,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hàndàn〕金芙蓉。⋯⋯”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读起来真叫人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这是南宋岳飞游翠微后的留作。正是为了保卫祖国的好水好山,名将岳飞才终生转辗沙场,经年尘土满征衣。

1271 年元代时,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拉·波罗带着儿子马可·波罗来中国旅行。1295 年马可·波罗乘中国商船返国,抵威尼斯后,他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在这本书里,马可·波罗把中国描写成为具有无穷无尽财富的地方,巨大的商业城市和极好的街道、桥梁,伟大而华丽的宫庭。这是欧洲人把中国情况亲自介绍给欧洲人的第一本重要著作,成为当时优秀地理探险家的必读书。美丽的“卡塔衣”城市竟成了后来哥伦布等梦寐以求的地方。

明朝的文学家杨慎(1488~1559 年)在《艺林伐山》一书中,从艺术的

角度对中国各地的名山予以形象而生动的评价,在该书卷三所引的《巩氏耳目志》中写道:“海山微茫而隐见,江山严厉而峭卓,溪山窈窕〔yǎotiǎo〕而幽深,塞山童窕〔chēng〕而堆阜。”卷四中更分别评述道:“玲珑剔透,桂林之山也。■差窳窆〔yǔbiǎn〕,巴蜀之山也。绵衍庞魄,河北之山也。俊峭巧丽,江南之山也。”真是绘声绘色,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然而,最值得推崇的还是明末著名地理学家兼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

(1586~1641 年)及其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名宏祖,家住江苏江阴县南阳岐。他从小就喜欢涉猎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一类书籍,很早就有遍游五岳的志愿。他宁愿终生摆脱宦途,毅然走向辽阔无比的大自然。他 22 岁时开始了自己的旅游生活,此后 30 年间, 他经常旅行在外。最初还是以登访名山胜迹为主,北方的如泰山、嵩山、华山、恒山、五台山以及北京附近的盘山,他都曾到过。东南一带如黄山、庐山、天台、雁荡以及浙江海中的洛迦山,福建的武夷山、九鲤湖,远至广东的罗浮山,都有他的游踪。51 岁以后直至逝世前半年,他又经过浙江、江西、湖南,远至广西、贵州、云南,在交通十分不便的条件下,一直到了与缅甸交界的地方。这次出游的时间最久,跋涉的路途最长,遭遇的艰险困苦最多, 但是成就也最大、最重要。这时他已不是以探险猎奇为满足,而是更多地注意到了各种地理现象的观察。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一日行程之后,总要把当日经历与观察记述下来。

在《徐霞客游记》一书里,他以无比的热情歌颂着祖国山河的壮美;用清新超绝的文字描写着大自然的瑰丽多姿。尤其是他明敏的识辨,锐利的观察,确切细致的描述,常常令人赞叹不已。所以,人们把徐霞客及其游记誉为“奇人奇书”。

清朝时张英等辑的《渊鉴类函》卷 24 中,还对中国的名山作了概括的介绍:“古今合壁曰:太行五岳,匡庐,皆崇高浑厚,虽诸峰魁,然其奇秀, 莫如蜀之岷峨巫峡、楚之太岳、池之九华、歙〔shè〕之黄山、休之奇云、括之仙都、温之雁荡、桂之灵山、滇之点苍,非东西南北之人而走万里穷荒陬者,不可与言也。”祖国的名山多得不可胜数,这里所举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文中所说的奇秀,是用艺术眼光来看地形的,使大自然的现象成了艺术家的欣赏对象了。无可否认,风景秀丽的名山胜迹,它所具有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不仅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财富, 一种珍贵的无价之宝!

今天,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优美的风景总是要有山有水有绿化的,当然不一定都要有桂林那样的山水。即使是一座熄灭了的火山,只要管理得好,同样可以引人入胜。对于大自然,仅仅利用是不够的。过去有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而如今人们认识到更需要“靠山养山,靠水护水”。作为游览区,不仅要有山有水,还要山青水秀,才会相得益彰,才会吸引游人。

可以这样说:“自然是基础,文化是营力,优美的风景是结果。”任何地理环境都可以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条件,经过定向的有计划的合理改造,使之产生有利的综合变化,创造出一个“谐和的整体”。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祖先从一个莽莽的洪荒大地,创造出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繁华世界,这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