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碛地貌

当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时,除了上述的冰川侵蚀地貌形迹可以暴露外, 被冰川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也会就地堆积下来,这种堆积物被称做冰碛物, 它们大小混杂,成分各异。根据堆积部位的不同,冰碛物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冰川消退时最先堆积的,也是代表冰川运动最远距离的,称为终碛;位于冰川底部的,称为底碛;位于两侧的称为侧碛;而原来的表碛、内碛和中碛都沉落到底碛之上的称为基碛(图 53)。基碛和终碛是大陆冰川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冰碛物,但山岳冰川规模大时,也能形成基碛和终碛丘陵。在中国希夏邦马峰的山麓就有基碛丘陵存在;西藏东南部波密的冰碛丘陵出现在冰川槽谷的底部,高度由数米到数十米不等。中国西部还有很多超过 200 米的终碛堤。

鼓丘是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形丘陵的堆积地貌形态,它在平面上呈蛋形,所以又叫“蛋丘”。有的鼓丘全部由冰碛物组成,有的则有一个基岩核心。鼓丘的迎冰面陡,背冰面缓(与羊背石相反),是由于冰流受阻而形成的。在大陆冰川终碛堤后方不远的地区,鼓丘总是成群地出现。西藏高原上也有鼓丘分布,出现在高山古冰盖终碛的内侧,组成物质除冰碛物外,尚有大量冰水沙砾,长度可达数十至数百米。

在终碛堤的前缘,冰融水会把一些较细的泥沙带走,形成冰水沉积物。当冰水沉积物在平原上展布时,会形成冰水冲积扇和冰水平原。在一些冰水湖泊中,冰水沉积会产生一种因季节变化而形成颜色深浅相间、厚薄不一的细泥层,称为“纹泥”。这是因为夏秋时有机质和泥沙较多,沉积成色深而厚的细泥层;冬春时有机物和泥沙都较少,故沉积成色浅而薄的细泥层。如果我们有耐心细致这些层次的话,那末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冰水堆积物曾经历了多少个春秋。

归纳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山地冰川地貌的组合规律是十分明显的。从上到下可以分出几个垂直带:雪线以上是以冰斗、刃脊、角峰为主的冰蚀地貌带;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是以槽谷、侧碛堤、冰碛丘陵为主的冰蚀—冰碛地貌带;冰川末端是以终碛堤为代表的冰碛地貌带;终碛堤外缘表现为冰水冲积扇和冰水平原的冰水堆积地貌带。这些别具风格的冰川地貌形态和沉积物的特征,根据它们特有的组成,往往成为识别古冰川遗迹的特有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