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沙漠地区地表的基本形态

沙丘是沙漠地区地表最基本的形态,也是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地形。 如果从飞机上俯瞰一下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末首先看到的就是金黄色沙

粒堆成的各种不同形状的沙丘,其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月形沙丘。从空中看新月形沙丘就好像是立体的一弯新月,这主要由于从沙丘背部和两侧吹来的风将沙粒从背风坡顺着沙丘的两侧搬向前端停积下来,逐渐形成两个沙角所致(图 45)。

新月形沙丘随风移动,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峻,两坡交接成弧形交替, 高几米到几十米,宽可达 100~300 米之间。在沙源丰富处,这些新月形沙丘会互相连接成一条链子似的,垂直于风向,这就叫做新月形沙丘链,它们的高度大小不等,一般是 20~30 米。这种沙丘链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沙漠中分布十分广泛(图 46)。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和西南部,还分布有在其他沙漠中少见的复合型纵向沙垄。沙垄也叫“垄岗沙”或“纵向沙丘”,也是沙漠中广泛分布的一种沙丘,它随盛行风向平行伸展,长可达数百米至数公里,高可达数十米, 顶部微呈穹形,两坡大致对称。最长的沙垄可达 45 公里,沙垄与主风向大致平行,但覆盖其上的次一级沙丘却与主风向垂直。位于多种风向及下伏地面有显著起伏或邻近山岭的地带往往发育有金字塔沙丘,其分布形式或成孤立的个体分布,或一个接着一个地组成一个狭长而不规则的垄岗。此外,在中国沙漠北部还可见到高大的穹状沙丘,西部及西北部还分布有鱼鳞状的沙丘群。

沙漠虽然可以移动,但只要能生长植物,它就会被植物的根牢牢抓住, 风再吹也不易移动,这种沙丘就叫做固定沙丘。有时沙丘上植物长得不够多, 风还能将灌丛间的沙子吹跑,这种沙丘就叫半固定沙丘。在我国小腾格里沙地的边缘和局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常可以见到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戈壁是一种基本上没有细沙的干燥区地形,它是在极端干燥炎热、四季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岩石饱经风吹日晒,热胀冷缩,机械崩解作用强烈,产生了大小不等的砾石和沙粒,当其中细粒物质被风吹走以后而形成的。有的戈壁就是光秃的石质地面,基岩上常有各种风蚀的小洼地,这种戈壁叫做岩漠,或称石质戈壁。另一种全为砾石所覆盖的荒漠,称为砾漠,蒙古语中的“戈壁”,主要指的就是砾漠。

中国的戈壁滩多为砾石滩,在柴达木盆地山麓地带分布的面积最大,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广大地区、甘肃河西走廊西北以及新疆东部等地也可见到,它们与沙丘、剥蚀残丘、风蚀洼地和盐土平原交错分布,相互包围,形成一种复杂的镶嵌地形。

风是塑造沙漠地形的动力,沙石则是塑造沙漠地形的工具。在茫茫的沙海中或石质戈壁附近,除了风力堆积的各种沙丘地形外,还常常可以看到风蚀洼地、风蚀槽、风蚀脊,以及分隔风蚀脊的垄岗和矗立在沙地上的风蘑菇、峰窝石和风蚀柱等各种风蚀地形。

风蚀脊又称雅丹。“雅丹”为维吾尔语,是“具有陡壁的小丘”的意思。它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形,主要分布在倾斜和缓的粘土性岩层所组成的地区,由于暴流侵蚀,再经强烈的风蚀作用,形成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相间排列、顺盛行风向伸长的地形。高可达半米至几米,长数十米到数百米

不等,沟宽 1~2 米(图 47)。雅丹地形在中国新疆罗布泊的东北部有很典型的发育。

风对有裂隙发育的岩石的长期吹蚀所形成的一些孤立的柱状石称为风蚀柱。当风蚀作用不断地对孤立的岩石(尤其是具裂缝而又不甚坚实的岩石) 进行磨蚀时,因气流在近地面部分所含沙粒较多,使一些突出于地面上的孤立岩石的下部受风蚀较甚,以致形成上部大、基部小,外形很像蘑菇似的石柱,这种石柱叫做风蘑菇或石蘑菇(图 48)。在风蚀作用长期进行下,特别在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地区,石蘑菇的下部更易变得越来越小,当发展到最后,上部的石块就会坠落下来。如果石块的重心恰好和支点在一直线上,那末与下部基座即使脱节,却仍能维持不倒。刮大风时这种石块会随风摇摆, 因而称做摇摆石(图 49)。在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西北部地区最易见到风蚀柱、风蘑菇,以及石柱上有无数蜂窝状小凹坑的蜂窝石。这些都是千百万年来风和沙在干燥的沙漠中塑造出来的独特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