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土高原的开发和治理

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一带曾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曾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古代夏、周、秦朝的文化都是在这里孕育成长的。

今天的黄土高原包括陕、甘、宁、晋、豫、青和内蒙古 7 个省、自治区

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共有 200 多个县,总面积约 59.9 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 亿亩,人口近 7000 万。在这个广大地区内,约有 43 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每平方公里的水土冲刷量,由几千吨到 1 万吨。据调查估计,每年要从地面冲蚀掉 0.5 厘米的肥沃土壤。这个地区的耕地约 2 亿亩, 由于长期水土流失的结果,使自然环境、生产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落后,部分地区亩产粮食只有 30~50 斤。1977 年 7 月,一场 150 多毫米的暴雨酿成的洪水从附近高地毫无阻拦地直泄而下,曾经淹没了大半个延安城。有人估计,黄土高原年平均侵蚀模数(每年在单位面积内流失的泥沙量) 一般为每平方公里 5000~15 000 吨,陕西北部和山西北部的一些地方甚至高

达每平方公里 15 000~30 000 吨。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 16 亿吨以上。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严重危害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黄河的安全,使黄河下游的河床不断淤高,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悬河”(图 37)。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 3~8 米,有的地方高达 12 米, 早已高过开封城墙,严重威胁着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黄土高原在地形上,主要可以分为 3 个部分。

  1. 六盘山以西甘肃中部的高原,海拔约 2 000 米左右。高原中有若干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兰州附近的黄河谷地,临洮附近的洮河谷地等,都是高原中最富庶的地方。当我们漫步于黄土高原时,你还会看到在那麦黍油油的农田下方,有着一排排整齐的窑洞,那就是黄土高原上一部分农民的居所。

  2. 陕西北部的高原,海拔约 800~1000 米,地势较低,四周有更高的山岭环绕着,在构造上成为盆地,所以许多地理、地质学家又把它称为陕北盆地。陕北高原的东面隔着黄河有山西的吕梁山;西面是甘肃的六盘山,高度都超过 2 000 米以上;南面铜川和宜君间的山地海拔仅 1200~1500 米;

北面与毛乌素沙漠相通,没有显著的界线,但靖边以北的白于山海拔达 2000 米,可以看作高原的北界。陕北高原的平缓地面上间或有较高的石山兀立, 海拔约 1100~1400 米。陕北高原的地层大部分是水平的,河流的侵蚀作用表现得特别强烈。

  1. 在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为山西高原。山西高原因有许多断层和局部盆地,地形比陕北和甘肃高原更为复杂。太行山东坡陡峭,向西平缓倾斜, 实际上构成了山西高原的一部分。山西高原的东部边缘海拔 2000 米以上,向西渐渐降低,所以高原地面海拔多在 1500~2 000 米之间。这个高原上有许多海拔 1000 米左右的局部盆地,如平定、沁县、长治等盆地。吕梁山的形状

与太行山相似,最高山峰海拔在 2 500 米以上,整个山岭也是东坡峻巍,西坡缓斜,渐与陕北高原相连接。介于吕梁山与太行山之间的山西中部有一条狭长的低地,海拔 400~800 米,从太原一直伸展到晋西南黄河河岸。其中太原附近的平地范围最广,长约 150 公里,宽约 50 公里,构成山西高原中最大的局部盆地。低地大致与太行山和吕梁山的走向平行,而汾河循着这个低地流入黄河,因此把这个低地称为汾河低地。因低地两侧常有显著的断层, 所以从地质构造上看,汾河低地实在是一个典型的地堑。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生产方针和治理措施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黄土高原面貌的改变较慢。国家有关部门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初步提出了今后在西北黄土高原建设上所要采取的方针。对于占黄土高原相当大的面积、水土流失又最严重的丘陵沟壑地区,应以林牧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并按照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把黄土高原划分为 4 个不同类型的区域:

  1. 农业区,包括渭北、陇东、晋中、延安市以南等一些地方。这里属于半湿润温和与寒温气候,年降水量 500~600 毫米,年平均气温 10℃以上, 塬面较多,生产潜力较大。这些地区应主要发展农业,做到粮食自给有余, 部分县应建成商品粮、棉、油基地。要积极营造护田林、护坡林,在塬面和丘陵缓坡地区适当种植牧草,发展养畜业。

  2. 林牧区,包括陇南、宁南、晋西北、延安市以北等地区的丘陵沟壑地带。这里属于森林草原及其向草原过渡的地带,半干燥寒温气候,年降水

量 400~500 毫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东部与风沙区临界,已受到风蚀威胁; 开垦的面积很大,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农业受地形和气候影响,产量低而不稳。这个地区应以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为主,在“川”台地及缓坡上适当修建基本农田,争取在常年情况下粮食自给。

  1. 牧区,包括陇中、宁南、晋西北、榆林北部、内蒙古北部的一些地方。这里属于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半干燥寒冷气候,年降水量多数在 400 毫米以下,冬季长而寒冷,春夏多旱多风,土质沙性大,风蚀和水蚀都很严重,作物生长期短,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较多。这个地区应主要发展畜牧业, 大力营造防风林、放牧林,适当发展农业,粮食争取基本自给。

  2. 林区,包括子午岭、黄龙山、崂山、乔山、六盘山、陇山附近各县的部分地区和吕梁山区的一部分地方。这里降水量较多,地势较高,多数为土石山地,土层较薄,现在还残存一些次生林。这个地区应以林为主,严格保护现有林区,积极发展水源林以保障这个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总之,黄土高原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分别制定农林牧生产的发展区划和实施规划,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结合,治坡与治沟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积极建设基本农田,大力造林种草,以中小流域为单位,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这样就一定能够加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和合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