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大扫除送“五穷”
“六”在中华文化中是个吉祥数字,有顺的意思,而正月初六这天是一年的第一个“六”,因此,这一天是人们选择出门的好日子。因此许多人选择这天拜年,开始走亲访友。
正月初六,又称为“马日”。这一天开始大扫除,所以称为“挹肥”。人们在这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但是,正月初六主要习俗是大扫除“送穷”出门。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
穷鬼,又称“穷子”,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种穷鬼。
相传,穷鬼是黄帝孙子颛顼帝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喜欢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正月初六这一天,人们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越远越好。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有的地方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六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但能扫扫地,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
特别大年初一,这天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送穷”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因为我国古人把垃圾视为是穷鬼的象征。
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鞭炮,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
然后,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
做完这一切以后,人们才开始吃早饭。
“送穷出门”,就要把它送得远远的。尤其放鞭炮,称“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人们从初一至初五已经5天没干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穷后,要努力干一天活,称为“恨穷”。
在我国,还有些地方的人们甚至还用草或纸扎车、船,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交通工具”,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
有些地方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让其崩裂发声,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
老北京的民俗称: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2倍,可称六六顺。又传说福神刘海是北京人,是个穿红披绿的胖小子,民间流传着“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其形象很受市民欢迎。
为此,在正月初六这天,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刘海的形象打扮,背着5个用白纸或彩纸剪成的小人上街,谁抢到就算谁抢到了财神,被抢者则叫扔掉穷鬼。
如果两位都是本命年者相遇,谁先抢到对方背后的小人谁吉利。也有用布制小包当穷鬼向外扔的,双方背后均要背个小筐,先把小包投入对方背后筐中者为先扔穷鬼,也就吉利。
各地民间的“送穷”时间、方法虽然有些大同小异,但都普遍反映了人们希望送走旧日的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心理。
[旁注]
颛顼帝(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上古首领,相传他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河南濮阳一带,号高阳氏。传说他从20岁起即帝位,初国于高阳,建都于高阳古城,也就是后来的河北省高阳县,故又称其为高阳氏。
刘海 与八仙一样,也是喜剧色彩很浓的神仙。明朝《列仙全传》中,刘海为八仙之一,到了《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中,刘海的位置才被张果老顶替。刘海,原为五代时人,本名刘操,字昭远,又字宗成、玄英,居燕山一带,先为辽国进士,后出家修道,号海蟾子。传说他从16岁起便开始做官。
本命年 就是12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我国古代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都系上红腰带,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阅读链接]
在我国,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
一说是以正月晦日为送穷日。唐韩愈《送穷文》李翘注:“予尝见《文宗备问》云:‘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
一说是以正月二十九为送穷日。《岁时广记·月晦》引《图经》:“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一说是以正月初六为送穷日。《岁时广记·人日》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为此,在我国北京,现在仍保留有正月初六送穷鬼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