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等华中地区的除夕风俗

湖南的除夕习俗,有着自己的地域特色,古老而朴素,节日味道浓厚。

湖南人除夕吃鸡、肉、鱼三样,将其炖好后,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在湘中南地区的年夜饭上,必有一条1000克左右的鲤鱼,称为“团年鱼”,必有一个3000克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

除夕之夜,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担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

在除夕,河南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让人欢畅,经久不衰。

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

后来,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谜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的收获,制订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

守岁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河南林州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年三十儿这一天,林州人要捏仁、出锅。捏仁即捏扁食,扁食又称为馄饨;出锅即用油炸食品。这两项是三十这天最紧张而繁重的活儿。

这天从早上开始,家中所有的女子一起动手,剁馅儿的剁馅儿,和面的和面。待剁好馅儿和好面后,家人便围在炕边捏扁食。婆媳小姑边捏边逗,十分快乐。所包的扁食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起食用。

扁食包好后,要先煮一锅,捞到小盘内,每个盘子两个。主妇在家要烧香点纸,祷告列祖列宗,保佑一家平安,人旺财发。另由家中男人端着到坟上祭祖,每个坟头放一小盘,燃炮叩头。

这些事办完后,开始油炸食品,凡是该过油的食物都要炸完。头一锅都要先拿一点,填入灶膛里,让灶王初一五更回来吃。如果农历腊月小,这一天的活动就放在二十九了。

此外,林州还有拦门棍的风俗。三十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的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没有桃木的用其他棍,以防“野鬼”进家。

三十儿晚上要丢剩饭,叫“隔年饭”。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以示吉庆有余。

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在每年腊月三十儿夜里,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伦之乐。

[旁注]

炕 指我国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在我国,因地域气候不同而致生活习惯的不同。南方炎热且潮湿,人住在竹、木床上,上下悬空,利于空气流动,既凉快又不易受潮。北方寒冷,人多在房中置一铺大炕,既能烧火又能取暖。

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5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称五夜。每个时辰被称为“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7时至9时,二更是晚上9时至11时,三更是晚上11时至凌晨1时,四更是凌晨1时至凌晨3时,五更则是凌晨3时至凌晨5时。

门槛 也称门坎儿、门栏儿,横伏于门口儿,迈进去,退出来,给人一种家里家外的感觉。我国传统住宅的大门入口处必有门槛,人们进出大门均要跨过门槛,起到缓冲步伐,阻挡外力的作用。古时的门槛高与膝齐,如今的门槛大约只有3厘米左右,有木制和石头两种。

[阅读链接]

包硬币扁食是林州民间盛行的习俗。在三十包扁食时,将数枚硬币分别包入扁食里。初一早饭,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给全家老少带来极大的乐趣。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早起,尤其小孩为了吃到钱,破例地多吃扁食,逗得全家哈哈大笑。

送灯也是林州的习俗。三十傍晚,各家各户要将用纸扎成的灯笼,接上立柱,送于坟前,长夜照明,以让先祖随人过年。此灯于初一早上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