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财神与开集市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这天要吃“水饺子”,在北方叫“煮饽饽”。
有的人家饺子只吃两三天,有的隔一天一吃,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此,就连待客也是如此。
在这一天,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在我国,有些地区在初五之前妇女不能出门串亲,也不准动尺剪做针线活,还不准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锅,过了这天则不再忌讳。
除破五习俗以外,在正月初五这天,主要还有迎接财神、祭路头神和开市贸易等。
我国古人认为,正月初五这天为“财神生日”,我国南方在这天祭财神。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张了,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
大家闻鸡鸣即起,放鞭炮,在招幌上挂红布,共喝财神酒。祭品中必须有一条大鲤鱼,“鲤”为“利”的谐音,故称该鱼为“元宝鱼”。
初五早上必有叫卖元宝鱼的,各店铺争购,用线穿鱼脊并挂在房梁上,鱼头朝内,身上贴红纸元宝,寓意可以“招财进宝”。
除了叫卖鲤鱼的,还有“送财神”的,多是一些贫寒子弟,或街头小贩,他们低价买来财神像,穿街走巷,挨门挨户叫卖:“送财神来喽!”
户主绝不能说“不要”,而要客气地说:“劳您驾,快接进来。”
几个铜子儿就可买一张,即使再穷也得赏个豆包,换回一张,讨个“财神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
民间还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鞭炮,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
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除了迎财神,在正月初五,还有祭路头神的习俗。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旧俗认为,正月初五这天是他的生日,祭祀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敬他为神,名“五路神”。
也有人认为,五路神实际是五圣神,叫五通神。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加以祭祀,希望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
路神变为财神,是因为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加剧的原因。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人们认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有的地方,真的在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了。
另外,在正月初五这天,人们还会选择在这一天开市。旧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的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财源滚滚。
在我国古代广泛流行的正月开市习俗,反映了我国古人普遍希望辞旧迎新,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旁注]
开张 民俗中开张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做生意的开门迎客,一个是做生意的赚钱成为开张。我国古代认为做生意不全是依靠生意技巧。而且认为还有很多无形的力量影响生意的好差,这就会在店铺开张时表现出来。如有些地方放鞭炮寓意驱邪。
招幌 又称幌子,是现在广告牌的雏形。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农耕时代里,从事商贸、修理、加工、服务等业者为招揽顾客,推销货物,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招幌形式。招幌经商,世代相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我国一些招幌形式发生演变,一些流传延续至今。
吴地 指我国春秋时吴国所辖之地域,包括今之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现在说到吴地一般就是指的苏南,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浙江的吴文化圈则被谬称以“越”,实际上古吴国、古越国的习俗文化早已失传,现在流传下来的江南文化始于永嘉南渡,发展于隋唐,成型于南宋,而极盛于明清。
[阅读链接]
在我国,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其实,这是“破五”的变种,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来,慢慢的演变出来的。
据《封神榜》所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
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还没听说有谁是喜欢穷神的?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就是马上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