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回娘家与祭财神
正月初二是我国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二天,亦是正月第二天,它是在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之间。
据西汉著名文史家东方朔的中《占书》说,正月初一为鸡、初二为犬、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初八为谷。
为此,传统上,在正月初二这天叫做狗日或者犬日,古人认为,这一天是狗的节日,因此这一天不能吃狗肉。
在这一天,我国旧时有回娘家、祭财神等习俗,这些都是庆祝春节的重要活动。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在北方地区则为正月初三。
所谓回娘家,当然是指已婚女儿带夫婿孩子回到家里给父母拜年。为什么必须在初二而不能初一呢?
过去迷信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因为,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和初一。
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早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
后来,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严格地遵守着。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包括自己都会十分不高兴。这也是一种沿袭已久的文化现象。
“回娘家”又称“归宁”。在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时,必须办一大袋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一习俗,广东的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除了回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这一天,还要祭财神。
在这一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要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当年发大财。
据说,财神中,赵公明天师为正宗财神,范蠡称为文财神,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我国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其富丽华贵效果。
[旁注]
雨水 我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西汉著名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先后担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他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潮汕人 最早是从中原地区迁移至广东一带,定居于海边,因善于外出打拼及经商,分布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汕人,以前也叫潮州人,潮汕人跟闽南人同一祖先。都是秦始皇时候从中原迁来的,先迁到福建,后来就有一些迁到了潮汕。所以潮汕话跟闽南话,台湾话很像。
聚宝盆 是我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宝物。传说明初沈万三致富原因是由于拥有聚宝盆。这个典故来自于清朝官吏周人龙的《挑灯集异》:“明初沈万三微时,见渔翁持青蛙百余,将事锉剞,以镪买之,纵于池中。嗣后喧鸣达旦,贴耳不能寐,晨往驱之,见蛙俱环踞一瓦盆。”
[阅读链接]
在我国古代,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道教第一创始人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是三国中的“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