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之梦,《哲学全书》

《逻辑学》的作者已做了 8 年的中学校长。现在,他较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谋到大学教授的职位。埃尔兰根、海德堡、耶拿、柏林,这些大学城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他的通信中。几年来,黑格尔徒劳地谋求着教授职位。有个时期,他想接受他的荷兰学生梵·格尔特的建议,去就一个用拉丁语讲课的教席。接着一转念,又想去当一名古代语言学教授,因为埃尔兰根有这样一个空缺。当然,黑格尔从当地政府那里,既得不到支持,也得不到谅解。虽然他早已以辩证学者闻名,但在耶拿当讲师时讷讷不出于口的坏名声,妨碍了他在大学求职。他心里明白这一点。在给朋友的信中,黑格尔不厌其倦地强调,他在中学教书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因为他经常同学生们保持直接的联系,能够流畅地讲述自己的教材,早就不再拿着讲稿照本宣科了。

1816 年 5 月初,黑格尔获悉海德堡大学有一教席空出,立即写信给海德堡的神学家保卢斯。信中再一次强调自己讲课水平的进步,已克服了早年在耶拿大学时侯的许多缺点,并自信自己完全可以胜任教授之职。

一个月后,收到保卢斯的回信。信中建议黑格尔给哲学系去信,谋求空出的教席。同时保卢斯建议黑格尔写一封信,详谈一下自己的收入情况。

黑格尔果然照办。他托保卢斯将自己申请教席的信转交有关人士,同时在给保卢斯的信中如实讲了一下自己的全部收入情况:校长薪金 1050 古尔

盾,市委员会督导津贴 300 古尔盾,免费住宅折租 150 古尔盾,教师鉴定委

员会的工作报酬 60 古尔盾,共计 1560 古尔盾。

剩下的只有耐心等待了。近两个月过去了,海德堡方面杳无音信。这时侯,从柏林来了一位客人,他带来了一份由普鲁士内政大臣舒克曼签署的文件,将费希特去世后空缺两年之久的哲学讲座教授职位授予黑格尔。大学方面认为,黑格尔是目前德国哲学家中,本领最大、自信心最强、非常精通哲

学的伟大辩证法家。但黑格尔在柏林的敌人反对聘用黑格尔。柏林客人来访的目的就是对黑格尔的哲学天份作一考察。客人对黑格尔很有好感,他促请黑格尔写一书面材料,证明自己的能力,以使聘任之事了结。由于海德堡迄无消息,黑格尔毫不迟疑地动笔写了一个材料。

这个材料投合了大臣的心意,大臣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聘任问题可望在近日解决。

可是,黑格尔在柏林客人走后的第二天就收到了盼望已久的海德堡来信,大学副校长道布正式邀请他接受哲学正教授的职位。黑格尔立即作答同意,同时又对物质待遇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此后不久,柏林大学聘任黑格尔的紧急公函也抵达纽伦堡。

要是在其它情况下,黑格尔早就会忙着回信,大讲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就了。但是此刻,去海德堡任教一事已十拿九稳,他觉得犯不着那么火急地给柏林回信。何况他在接阅柏林这份紧急公函之前已收到了道布的第二封来信。海德堡所在的巴登郡的公爵政府已批准了黑格尔的申请,且薪俸问题也圆满地得到了解决。于是,黑格尔礼貌地回绝了柏林大学的邀请。

朝思暮想的前景终于变成现实。黑格尔就要当上海德堡大学的哲学教授了。但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障碍。他还没来得及递交他的辞职书,纽伦堡所在的巴伐利亚政府却于这时授予他埃尔兰根大学“多才多艺、能言善辩、精通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的教授头衔。人们终于明白他们将要失去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来挽留这位哲学家。大家记得,他本人当时曾经准备来讲授古代语言学。于是,官方指令埃尔兰根马上聘请黑格尔。大学评议会却不甘屈从。他们给黑格尔的信写得很客气,但也很冷淡。黑格尔同样冷淡地回答了他们,感谢他们给他荣誉,但不得不奉告,他已应允去另一所大学任职。

黑格尔终于告别工作了 8 年的文科中学,前往海德堡,去圆自己的教授之梦。在海德堡,黑格尔担任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开设了哲学史、逻辑学、形而上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课程。人们都很尊重黑格尔,尽管他的心不在焉的神情和古怪行径始终是学生们的笑料。流传甚广的趣闻有这样两个:一个是说黑格尔教授有一次思考问题,在同一个地方站了一天一夜;而另一个趣闻是说,有一次黑格尔一面沉思,一面散步,天下雨了,他的一只鞋陷进了烂泥,但他没有发觉,还是继续往前走,一只脚穿着鞋,另一只脚只穿着袜子。

海德堡时期,黑格尔在哲学著述方面的最重要事件,是他完成了《哲学全书》的写作,第一次向世人宣告了自己哲学的完整体系,从而让写满“黑格尔”字样的帅旗高高飘扬在哲学领域。

《哲学全书》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它们自然构成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黑格尔将哲学体系作这样的划分, 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首先是古希腊的大哲柏拉图,他在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之后,又加上辩证法即思辨的或逻辑的哲学。斯多阿学派继柏拉图之后,十分明确地把哲学区分为逻辑学、物理学或自然哲学、伦理学(即精神哲学)三部分。他们把整个哲学比喻为田地,逻辑学是这块田地的围墙,物理学或自然哲学是田地的土壤,伦理学则是田地的果实。

黑格尔吸收了斯多阿学派的这个基本精神,将自己的哲学体系也分成逻

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个部分,并进一步指出,哲学体系的这三个部分都是对哲学的最高对象——精神的论述,不过是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论述了精神的不同表现。

黑格尔指出,逻辑学是哲学体系的灵魂,它研究哲学的精神性表现,即研究精神的概念化系统。由于精神表现为概念系统,因此,逻辑学所研究的东西是抽象的、不现实的阴影。相反,自然哲学则是研究表现在诸如石头、树木、马匹等具体事物和时间与空间、磁与电、机械性、化学性等具体自然现象中的概念,也就是研究有血有肉的精神。如果说离开了自然现象的概念是一种无所依附的幽灵的话,那么结合了自然现象的概念就是活生生的东西。但是,精神性的概念如果停留在自然状态中不再前进,那么精神就丧失了主动性、创造性和自由本性。自然必须要产生出精神,精神是自然的真理和终极存在。自然离开了精神就是死寂的东西,就丧失了灵魂,因此,精神必然要克服自然事物对自身的束缚,成长为完全的“巨人”。所以,自然哲学必然要走向精神哲学。精神哲学才是最高的学问,它研究以自由为特征的创造性的精神。在这种精神中,逻辑学的弱点和自然哲学的弱点都得到了克服,精神最终解放了自己,成为主宰一切的“灵明”之物。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体系的三个部分的过渡与进展,不是靠人的外力进行的,而是由体系的主角——精神自身主动完成的。一旦将精神交付于无情的辩证法,你就会发现,在逻辑学中,精神必然被从简单的驱赶到复杂的, 而最高的复杂精神又不可抗拒地要将自身表现在自然中。于是,对此的研究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自然哲学。从简单的自然物到复杂的人,自然哲学总会使精神凸现出来,因此,精神哲学必定成为体系的第三部分。

还要看到的是,精神受辩证法之手控制而进行的自我发展是神奇的、浪漫的、无涯的,其奇妙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发展是一种重复——当然不是一种原地踏步走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前进到新一阶梯的复杂重复,起点和终点是合一的。精神运动是一个回复到自身的圆圈运动。黑格尔本人这样说:

对于科学来说,重要的东西并不很在乎以某种纯粹的直接物构成开端, 而在乎科学的整体本身是一个圆圈,在这个圆圈中,最初的也将是最后的东西,最后的也将是最初的东西。于是科学前进的路线,便因此而成了一个圆圈。

总之,黑格尔所宣布的哲学体系不能被理解为一个阶梯,而只能被理解为一个圆圈。无形的辩证之手,使精神永远处于一种螺旋式的运动中,仿佛告诉我们,有时绕道回家的路恰恰才是最适当的近路。

几十年辛勤的耕耘终于开始收获。《哲学全书》的完成标志着黑格尔已成为当时德国最有名望亦最深刻的哲学家。黑格尔实际上已君临德国哲学界,行使着王者的权力。现在,他缺少的只是形式上的加冕,而这又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