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吉剧的长足发展

1961年,吉林省有关部门召集部分戏曲工作者,讨论吉剧的发展问题,在总结历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16字戏曲工作指导方针:

不离基地,采撷众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此后,吉剧创作队伍一方面通过深入学习二人转等东北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采取了“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邀请各地的戏曲专家到吉林来指导工作。

与此同时,各个剧团还派演员创作人员到北京、四川、山西、山东、河北、上海、天津等地学习。

1963年到1965年,剧团侧重现代戏的实验。吉林省几个吉剧团先后移植、编演了《夺印》、《会计姑娘》、《争儿记》、《夜袭山城》、《红石钟声》、《跃马扬鞭》和《江姐》等,受到观众的欢迎。

1976年前后,吉剧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先后编演了《春回大地》、《买菜卖菜》、《婚礼上的眼泪》、《情法之间》、《两只烤鸭》、《包公赶驴》等现代戏和古装戏。专业的演出团体也由4个增加到16个,其中吉林省15个,内蒙古哲里木盟一个。

此外,吉林省戏曲学校增设了吉剧科,培养新的吉剧艺术人才。同时成立了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对吉剧艺术的建设进行重点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吉剧原有的实验剧目重新公演。1978年,剧团应邀赴北京演出,轰动了首都剧坛。

在这期间,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曹禺、王朝闻、张庚、郭汉城、吴雪、张东川、吴祖光等纷纷撰写文章,盛赞这个新兴剧种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此后,新编吉剧《一夜皇妃》、《关东雪》进京评奖演出时,也受到戏剧家曲六乙等人的赞誉。

1979年和1980年,吉剧的剧目《燕青卖线》、《包公赔情》、《桃李梅》先后摄制成彩色影片,吉剧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到全国。

这期间,吉林省和各市、县吉剧团分别编演了一批新剧目,如现代戏《春回大地》、《黄连花》、《会亲家》、《春雨红花》和古代戏《三放参姑娘》。

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吉剧团排演了大型传统剧目《三请樊梨花》,在武戏方面作了可喜的尝试,结束了吉剧半班戏的历史,成为“能今能古,能文能武”,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地方剧种。

1983年,《春雨红花》在全国儿童剧会演大会上获得演出奖和剧本创作奖。

1985年,《三放参姑娘》参加了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小戏演出奖、剧本创作奖、表演奖、导演奖、编曲配乐奖、舞美设计奖和人物造型奖。

1987年,吉林省吉剧团赴香港参加香港联谊娱乐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轰动了香港,受到观众热烈欢迎。香港二十余家报刊撰写文章,盛赞吉剧演出成功。

1992年,吉林省吉剧团赴日本演出,再掀吉剧热潮,被称赞说:“这种演出盛况是空前的”。后来,吉林省吉剧团又先后出访韩国、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英国等国家,所到之处都受到极高礼遇,更在柬埔寨受到西哈努克国王的接见。

此后,香港、澳门地区,以及美国、日本、荷兰、意大利、加拿大、德国、南非等国友人也欣赏过吉剧团的演出,同样倍感兴趣,交口称赞。

2001年以来,吉剧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他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创作了大批融民族特色、地域风情、惊险的戏曲技巧、精湛的吉剧绝活于一体的剧目和节目。

他们新编的《中华神龙》、《群狮献宝》、《祈太平》及折子戏《虹桥赠珠》、《闹龙宫》,在韩国、缅甸等四个国家大受欢迎。

另外,吉剧《天女散花》、《铁珍升帐》、《时迁盗帖》、《挡马》、《三岔口》、《喜堂》,以及新编神话剧《钟奎娶妻》等,也受到观众的好评。

在新的时期,吉剧团活跃着一群富有激情的创作演出队伍。他们大胆创新,努力使吉剧融进更新的元素,并及时与国际舞台艺术接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演员马士杰、安静芳、李占春、杜娟、梁学华、梁淑青,以及一级鼓师王金清、设计师于恩庭、创作人员赵万捷、王秀侠、作曲家于国忠等人,都为新时期吉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马世杰是位著名的武丑演员,他从小就对戏曲非常热爱,并进入了吉林省戏曲学校吉剧科学习,后来又拜老一代吉剧名武丑刘丰为师,深得刘丰的真传。

马世杰的表演刚柔相济,手眼传神。他的矮子步身轻如燕,活泼稳健。他的毯子功,舞动起来令人目不暇。更令人叫绝的是他的手绢绝活,小小手绢在他的手中上下翻飞,仿佛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尤其是在吉剧《燕青卖线》中,马世杰扮演剧中的时迁,在剧中,时迁以为盗帖成功,欣喜若狂地将手绢高高抛出,飞到观众席七八排后,又一个旋转返回到手中,这一手绢绝活征服了无数观众。

高难度的表演的背后自有辛勤的汗水。马士杰从来没有因为戏已经驾轻就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每天早早就来到练功房,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每个动作。

马士杰在排练《燕青卖线》时,曾经腰部扭伤,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按时来到练功房。这期间,他练起功来,就常常忘记了伤痛。练完功后,他的腰已经疼得不能动了。有时由于演出驻地没有场地,他便在楼厅里抛、接手帕,以确保自己的绝技不会生疏。

一分耕耘得一分收获,马士杰在其演艺生涯中,屡获大奖。他在吉剧《孙猴上任》中扮演悟空,在吉林省中青年汇演中获奖。此外,这出戏还获得了全国戏曲汇演奖。

马世杰在吉剧《三请樊梨花》中扮演姜须,在吉林省吉剧汇演中获表演一等奖、念白攻关奖、绝活奖。他在吉剧《燕青卖线》饰演时迁,获得吉林省吉剧汇演表演一等奖,并参加亚运会展演。

除此之外,马士杰在第九届彩虹杯俄罗斯国际电视大奖赛中,马世杰荣获了国际绝活二等奖。同年,马世杰在因在吉剧《一夜皇妃》中扮演小伶俐,获文化部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并在上海第六届白玉兰奖评比中,荣获白玉兰优秀配角奖。

吉剧的刀马旦演员安静芳从小能歌善舞,她16岁时考入吉林省抚松县评剧团。在抚松县评剧团小科班的3年学习生活中,因小学时参加过武术队,而且天赋过人,她很快就成为剧团重点培养的苗子,并曾主演过《茶瓶记》、《火焰山》等30多个剧目。

1987年,吉林省吉剧团赴香港演出《三请樊梨花》,原来演樊梨花的演员年龄较大,年轻演员又不能胜任,于是就考虑外调演员。

调令刚拿到手,安静芳就进了排练场。从评剧到吉剧的转变,她说:“艺术都是相通的,还有那么多老演员帮我,给我指点,很快就上手了。”

她在赴港演出的吉剧《三请樊梨花》中主演樊梨花,将巾帼英雄的罡风锐气和少女的娇羞温柔塑造得惟妙惟肖,深受香港各界人士的喜爱。

此外,安静芳还在大型现代吉剧《关东雪》中饰演主要角色谷玉凤,并担任这出戏的伴唱,荣获了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表演奖;在吉剧电视剧《杏花》中饰牡丹王,在东北三省电视评比中获奖。

安静芳的扮相俊俏美,身段优雅,功底扎实。她的戏路宽广,能演文戏也能演武戏。此外,她的唱腔平雅流畅,韵醇味浓,表演气韵生动,神采夺人,所以深受观众们的欢迎,并曾连续两年出国访演,把精美绝伦的吉剧艺术带到韩国、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家,为吉剧的繁荣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占春是著名的吉剧老生演员,他12岁就考入了吉林艺术学校京剧科。此后的5年里,他用心学习着身段、武功、唱功,用他的话说,戏曲这行特别苦,不练怎么成。

李占春从戏校毕业后,改行进入了吉林省吉剧团进行吉剧表演。虽然同属戏曲,但吉剧和京剧的唱腔、手眼身法步完全不同。吉剧是在二人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腔体,唱起来还有东北民歌的味道,而京剧是很传统、正宗的戏曲。于是,李占春开始潜心学习吉剧,从唱腔到秧歌、手绢功全都下苦功练习。

1980年,李占春出演电影《桃李梅》中的二姑爷,公映之后,效果相当轰动。1982年,李占春出演吉剧团的新剧目《三放参姑娘》中的饰那瓜。

据他回忆说:“那时我还是年轻演员,但是团长、导演都很大胆,觉得我合适,就让我来演。”这是李占春在吉剧舞台上第一次挑大梁,同时开创了吉剧的一个新局面。

此后几年,李占春陆续主演了《黛玉归天》、《宝玉哭灵》、《倒霉大叔的婚事》、《流泪的红蜡烛》、《买卖之歌》、《火焰山》等多出剧目。经过十几年舞台的锤炼,李占春演吉剧已是驾轻就熟,唱段醇厚绵长,功力精湛深厚。

1994年,吉剧团打造吉剧大戏《关东雪》,李占春主演郭四虎。李占春回忆说:“郭四虎这个角色挺出彩儿,编剧赵万捷把电视剧《河弯弯路弯弯》中乡党委书记和‘大恶鬼’这两个角色捏在一块,成了郭四虎。他莽撞、豪爽,演起来酣畅淋漓,很过瘾。”

李占春的嗓音醇厚,悦耳动听,他在《三放参姑娘》中演那瓜,在《关东雪》中演郭四虎,在《火焰山》中演猪八戒,他还先后捧回了文华奖、全国戏曲汇演一等奖,以及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为吉剧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旁注]

曲六乙 著名戏曲理论家,曾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其著作有《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戏剧舞台的奥秘与自由》、《西藏神舞·戏剧及面具艺术》、《中国傩文化通论》等。

《三岔口》传统戏曲剧目。剧情为旅店主人刘利华为了救护被奸臣迫害而发配的焦赞,与暗地保护焦赞的杨延昭部将任堂惠发生误会,在深夜中搏斗起来。正当难解难分的时候,刘利华的老婆已把焦赞救出,大家相见,解释误会,同奔三关。

时迁 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鼓上蚤”,祖籍高唐州人士,流落江湖到蓟州,整天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从现代武侠小说范畴来说,时迁的武功主要体现在轻功方面,飞檐走壁是他的特长,而外家功夫,则略有欠缺。

武术 又称国术或武艺,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在我国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阅读链接]

2009年年初,吉林省吉剧团决定将冯延飞撰写的电视剧《希望的田野》搬上吉剧舞台。8月,这出戏在经过多次修改后,吉林省吉剧团的全体研制人员正式进入了排演阶段。

《希望的田野》由著名青年导演李斌担任本剧导演。表现了一位基层乡党委书记徐大地心系土地、情系于民的情怀。这次排演,以好看为出发点。

全剧从情节、人物、唱腔和节奏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精益求精地加工。这出戏同时融舞蹈、武术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并在唱腔中着重增加了二人转的特色,更贴近观众的审美需求,增强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