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理论树上的常青藤──康德哲学巡览
小引
人的生命是有限而短暂的,虚度一生是一种浪费。如何才能把握人生的意义,真正地去生活,而无愧于生命的慷慨赠与呢?途径有多种。学习哲学, 追求智慧就是其中有效的一种。一种好的哲学会使你终身受益。在漫漫人生路途中,无论你是身置逆境,还是顺境,你总会感到有一种精神激励着你, 你会目标坚定地走下去,不至因缺乏精神支柱而迷茫,沉沦下去。
康德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好的哲学。从他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教诲。这种教诲使我们随时都可以无畏地承担起人生的责任,无所动摇。康德一生致力于将哲学变得更贴近生活,追寻一种将真、善、美与信仰、希望、仁爱合为一体的完美人生,并且相信人类可以做到。康德的目的只有一个:使人能够变得更富有人性,生活得更好些,幸免于无谓地抛洒鲜血,不再受愚妄和幻想的摆布。他要使一切事物都恢复本来面目。
康德本人为这一神圣天职付出了毕生心血。他始终按照这样一种信念生活:人类生活并不受偶然命运的支配,须克尽职守,实现真正的天职。为此, 康德过着一种钟表般机械而有序的生活,较之任何一位以哲学为职业的人来说,都更为单调刻板。他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起床,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讲学, 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散步,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思考或阅读,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会友,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写作,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就寝。他散步的时间据说比市政厅的大钟还准确。为不破坏他的生活秩序,保障一个自由思想的空间, 这位哲人一生都没有离开他的家乡哥尼斯堡城。自然,康德生活中毫无多余的虚荣和伪饰。他既不追逐功名,也不攫取权力,无论是公务还是爱情都不能使他受到无端的纷扰。他一辈子没有结婚,当然既无浪漫的爱情经历供人赞美,也无温馨的家庭生活让人羡慕。但是,你也不要因此而认为康德是个厌世者流,属于弃绝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实际上,康德的本性并不孤僻,他的教养和生活方式都富有人情味。只有对康德作为一个哲人的重大使命有切实的感受,才能理解他为什么把生活规定得像时钟那样不差分毫。他之所以抑制自己生活的热情,是因为他对更高使命具有炽热的情感。对他来说,人生就是尽义务,天职就是至上命令,生活就意味着工作。思想就是最大的乐趣。这样看来,康德的一生才是言行一致,信念与行动统一的典范。当然,我们并不要求人人都要像康德一样生活,实际上也不必如此。但是, 思考一下他为何那样生活以及他赋予自己有限生命的意义,总不是无益的吧。
与他的外表生活相比,他的内心生活,他的精神生活却迥然不同。在这个领域,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溢着非凡的热情,像个无畏的斗士, 不断地消融旧的思想,创造出新的思想。思想打破了静止,在跳跃,在燃烧, 在升华。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从他的头脑中涌现出的那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思想,漫游在世界各个角落,希求超脱尘世的束缚,洞察浩渺的宇宙;这些思想也钻进了人类灵魂深处,力求认识自身;这些思想紧张而激越,不断地得到巩固与加强,扎根于大地,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康德毕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一生是精神世界不断发展的一生,是无止境地探求的一生。他对真理的热情和对智慧的酷爱,磨练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毅力,造就了他本人。他的那些浸透了血和汗的著作就是他一生辉煌的标志,而那些令人喟叹不已、奥妙无穷的思想则为他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纪
念碑。康德配享哲人尊称。当现代人每每为自己的精神富有而感到自豪的时候,怎能不对这位兢兢业业、挥汗洒血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思想大师肃穆起敬?!又怎能不对他的学说心驰神往?!
在这本小册子中,作者不可能对康德的学说作出深入、精细、全面的介绍。作者意在进行一种将艰深的康德哲学通俗化的尝试,希望通过简略地描绘这位西方思想大师的生活史,展示其动人心魄的精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