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核战争危险:总体降低但可变性增大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核战争危险呈现出极其微秒的状态。核武器发展初期,美国独家拥有核武器,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所以将两颗原子弹投向了日本。随着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核武器数量急剧增加,核战争危险呈急剧上升趋势,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然而,物极必反,核武器数量和质量的进一步发展,竟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产生了巨大的“倒抑制”作用,成为制约核战争的重要因素,使得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不断减小。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核技术的发展,使核大国出现了核均势,谁也没有把握打败对方,谁也不敢发动核战争。

尽管两极格局已经解体,核力量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核战争危险将呈进一步减小的趋势。

从核技术发展看,未来的核武器将在命中精度、摧毁威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主要用于对付弹道核导弹的防御系统,也将在逐步投入使用,从而使核进攻力量大大增强的同时,核防御力量也得到较大发展,使核反击能力空前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核战争更打不得,核战争的危险性更小。不仅核大国之间的核战争,将造成毁灭性的灾难,而且中

等核国家也将具有强有力的打击能力和反击能力,使核战争成为世界末日之战。如果说两极时代核大国之间的核均势遏制了核战争的爆发,那么将来将有更多的可与核大国抗衡的有核国家共同形成遏制核战争的机制。

从高技术兵器的发展看,有些常规武器的战斗性能将逐步接近小型核武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核武器的实战作用。美国和北约正在研制的“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可两次齐射 12 发火箭弹,每发火箭内装 6 枚毫米波未

端制导的子弹头,共 72 枚子弹头,它可以摧毁 30 公里射程内的一个坦克连

的 13 辆坦克,其作战效能相当于一枚战术核武器,但却没有核武器的爆炸当

量和核效应所造成的其它影响。到 21 世纪,致命指数与 1000 吨当量核弹相

当的常规武器品种还将增多,一般来说,致命指数与 1000 吨当量核弹相当的

带未端制导子弹药弹头,对暴露人员立即致死半径达 570 米,对坦克中等破

坏、对火炮严重破坏半径达 130 米,对地面直升机的中等破坏半径达 930 米。因此,高技术常规兵器的作战能力增强,使运用核武器的必要性减小,在未来常规局部战争中,核武器将更多地作为一种遏制手段。

从战略指挥系统的发展看,自动化指挥的信息收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以及系统软件技术,都将有新的发展,战略指挥的可靠性增大,控制核警报器和发射系统的计算机发生误差的可能性减小,从而使机器故障导致核战争的概率呈减小的趋势。

从科学技术的横向发展看,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共同财富,它的国际流动与超国界扩展是不可遏制的。由此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相互联系程度不断加深,甚至出现利益上的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局面。因此,日益复杂的经济利益联系,也会进一步遏制核战争的爆发。

核战争的可能性愈来愈小,是一个总体的趋势,但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使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使核战争的可变性增大。比如,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有可能使某一核大国打破核均势,使核大战的可能性增大。再如,核技术的不断扩散,将使核力量格局出现极其复杂的局面, 爆发核战争的偶然性增大。主要表现在不负责任的政府得到核武器、核武器控制者的非理性行为、对敌方行动作出错误的估计等,都会导致地区核战争、甚至全面核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