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打击要害目标战略思想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选择打击目标既是战役战术指导的重要内容,也是战略指导所关注的焦点所在,西方甚至把在战略上选择打击目标的方略直接称之为“打击目标战略”。纵观人类漫长的军事斗争史,我们可以发现,历朝历代的军事斗争指导者在选择打击目标方面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重视打击要害目标。因为要害目标是对方最敏感的神经部位,能够牵其一发而动其全身,击其一点而撼其全局,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战略武器的出现,使打击要害目标思想得到新的发展,在现代战略思想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飞机和导弹出现以前,打击要害目标特别是打击对方最核心的战略目标是十分困难的,非谙熟兵谋的军事家恐难以如愿。因为在要害目标周围的广大地域内都有重兵把守,不到战争最后阶段难以夺取要害目标。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武器装备的变革,20 世纪初期出现了飞机,中期出现了核武器和导弹,从而使进攻的一方能够超越对方地面的重重障碍,置对方地面重兵集团于无用武之地,直接对要害目标实施打击。如 1968 年 8 月,苏联在入侵

捷克斯洛伐克时,首先以 1 个多空降师在布拉格国际机场降落,不到 6 个小

时,就控制了捷的政治经济中心布拉格,尔后 25 万地面部队长驱直入。捷军

虽有 23 万人,但由于首都被占而陷入混乱,基本未作抵抗,致使苏军不到两天就控制了捷全境。

1979 年 12 月,苏联又以相同的手段,在短短的 8 天时间内完成了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的核威慑,都是以威力空前的核兵器打击对方要害目标为前提的。然而,由于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力极大,使其难以再投入实战,其威慑力也就随之减弱。新军事技术革命的发展,使武器装备的打击精度大幅度提高,战争一方不仅能够运用精确制导兵器对敌方要害目标实施点穴式的硬摧毁,而且可以使用计算机病毒等信息战武器对敌重心实施软破坏。这样既减少了政治影响,使决策者可以灵活地、交叉地运用外交手段和武力打击,实现预期目标;又能大大减少武器装备的消耗,获得较高的战争效益。

打击要害目标的直接意义在于提高军事斗争效益,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航空技术和导弹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使现代飞机和弹道导弹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飞向地球上的任何目标,并实施精确的攻击,从而避免了过去那种劳师远征、久战不胜的被动局面。以色列远程奔袭伊拉克原子反应堆和美军空袭利比亚都是典型的例子。1981 年 6 月 7 日,以色列为了消除潜在的“核威胁”,出动 14 架 F—15、F—16 战斗轰炸机,越过沙特、约旦、伊拉克三国领空,飞行上千公里,一举摧毁了伊拉克价值 4 亿美元的原子反应堆,而自己却安然无恙,只消耗了一些炸弹就达到了战略目的。

1986 年 4 月 15 日,美国出动 200 多架飞机,远程奔袭 10380 公里,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军营、机场和卡扎菲住所等目标实施突然袭击,使利比亚的 5 个军事目标遭到严重破坏。这次空袭行动,美国以损失 1 架飞机的代价实现了“惩罚”利比亚的目的,达到了较高的战争效益。

打击要害目标的思想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极为紧密,科学技术愈发展,这

一思想愈重要。不难预料,打击要害目标思想将引起更加广泛的重视,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军新版《作战纲要》指出:“战役法的本质在于能够集中作战威力以攻击敌人力求加以保护的主要力量来源——重心”。这种打击重心理论实际上是对打击要害目标战略思想的运用。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把萨达姆的指挥、控制和领导系统,以及伊拉克的大规模破坏性武器,作为其打击的战略重心,并取得了成功。在未来战争中,美军必将继续贯彻打击要害目标思想,其它国家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也会越来越重视这一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更新,将使打击要害目标思想的某些具体方面发生变化。如隐身飞机的大量使用将增大打击要害目标的突然性,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将提高对要害目标的打击精度,空袭飞机飞行速度的加快将增强打击要害目标的快速反应能力。于此同时,巡航导弹将更多地用以打击要害目标,随着弹头常规化的发展,用弹道导弹打击要害目标的可能性增大。另外,随着太空武器系统的发展,使用太空武器打击地球上的要害目标也可能在下个世纪初、中期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