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课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黄埔军校的创办。五卅运动的爆发。省港大罢工的领导人及罢工的作用。广东的农民运动。彭湃、毛泽东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孙中山的逝世。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人物。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是在分析中国社会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非常正确的,它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和伟大,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的努力,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 统一战线建立后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两次东征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1923 年) 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 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24 年)

  2. 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三、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开展

  1. 五卅运动的爆发和省港大罢工的胜利

  2. 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3. 彭湃、毛泽东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 孙中山逝世

  2. 两次东征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两次东征。 本课难点:为什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二、讲新课前,教师可用谈话法指出:二七大罢工失败的教训,使工人阶级懂得,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接着,板书本课标题。然后指出,这个革命统一战线, 是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它大大促进了革命的发展。那么,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由此导出目标题。

三、“革命统一战线政策”一目,要讲清并让学生理解中共“三大”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课本正文叙述简洁,可让学生朗读一遍。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要经过由表及里的四个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什么要和国民党合作?为什么共产党员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什么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教师应依次向学生讲明这几点:1.中国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这是因为工人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 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二七斗争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2.共产党之所以与国民党合作,一是因为它是一个有影响的大党;二是因为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历次革命斗争失败后的伟大转变。可让学生朗读小字部分,然后教师归纳: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以及联合工农、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决定改组国民党。3.共产党当时力量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种形式容易被国民党接受,也有利于共产党员以合法身份公开领导工农运动。这说明共产党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是一个无私的伟大的政党。4.国共两党合作并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还是组织上,共产党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一目,可先让学生看图,教师描述一下当时会议的情况。接着应讲清以下几点:1.国民党“一大” 实现了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组织上,通过了改组国民党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让学生对照一下中共“二大”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可以看出在反帝反封建这个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个统一战线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3. 由于孙中山认识到了革命武装的重要,所以国民党“一大”后,即着手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所军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材,苏联给予了大力支援, 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重要贡献。本目小字主要介绍共产党人在黄埔建军中的作用,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不作要求。五、“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开展”一目,讲的是统一战线建立后,工农运动的发展。讲述五卅运动时要指出:1.五卅惨案与五卅运动的联系与区别。2.英、日帝国主义是镇压中国工人运动的祸首。3.五卅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讲述省港大罢工要注意讲明“省港”二字的含义,罢工的领导人及意义, 并提醒学生区分这次罢工与香港海员罢工。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具体情况课本用小字写出,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读一下,但不作要求。

讲述农民运动的开展时,教师可先设问:当时农民运动的规模如何?哪个地方的最为突出?在当时农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两个领导人是谁?学生看书作答,然后教师归纳为:1.规模大,遍及广东、两湖等许多省份。2.彭湃领导的广东农民运动,特别是海丰、陆丰地区的尤为突出。

  1. 彭湃、毛泽东在广州先后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农民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目的插图,除《5 月 30 日,上海各界举行大示威游行》外,均不要求记忆。

六、“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一目,有两方面内容:孙中山的逝世和两次东征。在讲孙中山逝世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一下孙中山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以使学生对孙中山这个重要人物有一个完整印象。关于国民党内部的分化这里不宜补充内容,让学生掌握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人物即可。两次东征,教师应着重讲清三点:1.东征的背景:陈炯明乘孙中山在北

京患病之机,进攻广州,阴谋推翻广东革命政府。2.东征的主力: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黄埔军校学生军。3.东征的结果和意义:消灭了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本目小字中,有两段是描述两次东征经过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有一段叙述广东革命政府的改组,因与下一课正文有关,建议让学生课上朗读。

七、以上内容讲完后,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确本课各目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主要问题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

本课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