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斯干的那维亚

在卡纽特大帝(1000—1035 年)时代之后,丹麦的领土只包括日德兰、芬宁与西兰诸岛、瑞典南部的斯干尼亚(即瑟宁)以及德意志波罗的海的沿岸部分。约在 1100 年时,有一个班堡的教士曾周游丹麦,他遗留下来一段描写这个国家的话:“这个国家有着市镇与村庄,而没有城垣,只有木栅和土堤。所有的贵族住宅和教会建筑物很简陋而又粗俗。居民的职业主要是狩猎、捕鱼和饲养牲畜;由于他们农业的可怜状况,他们所有的财富都是以牲口来计算的。”

但在十二世纪时期中,丹麦的商业和物质与精神文明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增加了。这些城市几乎一般都是建立于海岸上,因为丹麦人习于航海远甚于种田。当他们筑造城垣以防海盗的时候,我们看到城市大部的名称是以“堡”(borg)作字尾,而那些住在城内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叫做堡民〔即市民〕。阿尔堡、法林斯堡、服 庭堡和费堡,可作为例证。另一些城市,在丹麦和在法国与德意志一样,是在寺院周围成长起来的。其他城市的兴起可直接并特别归因于贸易便利的自然地势。丹麦地名的附加词“-kjoebing”(意即“市场”)提供了关于这些城市起源的线索;其中哥本哈根(kjoe-benhavn 意即“市场港”)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哥本哈根是在 1165 年由伦德城主教阿布沙龙建造的;他在港口曾建筑一座城堡,为的是要保护商人以防海盗的掠夺。

什列斯威的利伯和哈德比,是丹麦在德意志大陆上的最重要城市。不来梅的亚丹告诉我们说:人们从什列斯威搭船东行到赞本纳,从那里再东行, 可达俄罗斯。人们从日德兰的另一边的里本,搭船西行可达萨克森(不来梅)、佛里斯兰和英国。在十一世纪,那位于日德兰半岛上更北地方的亚胡斯城, 同丹麦岛屿、斯干尼亚和挪威,有着贸易上的联系。在古代,西兰岛上的罗斯基尔德,是国王的驻所。伦德城位在斯干尼亚,据不来梅的亚丹说,“在那个城里,有大量黄金,而这种黄金,是他们掠夺波罗的海地区中无数野蛮部族得来的,而丹麦王为了获得贡物,容忍了这些海盗行为”。

沿波罗的海的南岸,在各河流的口上,有一些丹麦商人的居留地设在于古代斯拉夫人城市里,如在斯德丁、服林和但泽城内。这些丹麦商人曾嫉视那些挤入了易北河彼岸的德意志商人;后者还力求在奥波德人和波美拉尼亚人中间进行贸易。在好多年内,丹麦人与德意志人之间存在着剧烈的竞争。但是,1124 年德意志人的征服波美拉尼亚、1147 年亨利狮子的十字军以及1158 年律伯克城的建造,终于转变了形势;德意志人的商业优势把丹麦人从波罗的海地区排挤出去。在这多事之秋,丹麦、斯拉夫和德意志海盗云集在波罗的海和丹麦海峡上。

丹麦人虽然已被摈于梅喀棱堡和波美拉尼亚,但还坚守着什列斯威,并雄心勃勃想要伸展势力于霍耳斯顿,从而得占取那扼守地峡及波罗的海与北海之间的一条重要商路的汉堡和律伯克两城;而这一商路比那条穿过海峡的又长又危险的很难航行的商路既较短,又较可避免海盗的抢劫。所以在十三世纪早期,我们看到丹麦人力图利用由下列事件所产生的混乱情势:萨克森的瓜分、亨利狮子的垮台以及腓特烈二世统治的早期的敌对冲突。年轻皇帝布伦斯威克的鄂图,为了压制皇位企求者,曾向丹麦建议,愿以霍耳斯顿、

① 地图:锡倍德:《历史图册》,第 58—59 页。

劳英堡和部分梅喀棱堡给丹麦人来换取他们的援助。汉堡和律伯克因此震惊,并获得了北德王公的支持来反抗丹麦人。这项冲突在彭霍维德战役里

(1227 年)获得了解决;这次战役阻止了丹麦人侵略德意志领土的野心,有几百年之久,并使律伯克得顺利组成了汉撒同盟,把它的商业势力扩展到整个北方地区。

在十三世纪窝得马尔二世的统治时代,我们看到,所有由渔村、海港或市场地点或堡垒周围形成的丹麦城市依然是小型的。在这一世纪,丹麦对英国的贸易,大部是利伯城的贸易。1208 年,英王约翰把一个利伯的市民尼古拉·马利尼拉斯,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约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来自利伯的“丹麦商人”,里瑟维那斯·得·里帕。1300 年左右,利伯是唯一的有船只开往英国去的丹麦城市。在那个时候,丹麦商业已在汉撒同盟控制之下。在上面略谈了丹麦商业史以后,我们就可转到挪威的商业史了。由于它

地理位置的关系,挪威的大部贸易,是对英国的贸易。必须记牢:在这时期, 挪威的势力笼罩着大部西方岛屿:冰岛、格林兰、奥克尼、赫布里底、设特兰群岛以及曼岛。它有时还控制着部分爱尔兰地方。挪威本部是一个荒凉不毛之地。它的居民依靠饲养牲畜和捕鱼以及一些狩猎来维持生活。国内人口过剩和大贵族间的几乎不断的战事常常迫使他们离乡他去。但尽管有着这些令人丧气的情况,我们也可看到它的和平时期,其时,贤明君主力图发展他们的国家资源。因为挪威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捕鱼,所以他们得成为优良水手;我们看到他们在北方地区经营着广大的运输贸易,直到他们从这项有利的事业里被德意志商人排挤出为止。

关于挪威的商业,我们很早已有所闻。维肯早在十一世纪已有萨克森和丹麦商人来到,冬夏都有。维肯居民自己也常常航行到其他国家去:如到英国、萨克森、法兰德斯、丹麦去。挪威城市有着市场,在那里外商辏集,向本地人采购剩余商品。在这类性质的城市中,通斯堡是最早的重要城市。约在同一时期,还有刚吉赫尔、斯塔凡革、斯腾基佛、利凡革诸城。尼德拉斯

(德隆亥姆)曾由奥罗夫·特力格维森建造起来的,但在奥拉夫虔诚者(1015

—1030 年)统治之前,还未曾显出什么重要性。奥拉夫虔诚者曾建造萨普斯

堡(在腓特烈斯塔德附近);哈罗德·哈尔德拉德曾在 1050 年建造奥斯陆(克立斯坦尼亚)。奥斯陆遂成为挪威首都,因为它比其他城市较少冒着丹麦“外侵团”袭击的危险,并从很早时期起,已成为劳马立克和黑德马垦的势力最大贵族的“外侵”船只的停泊港。它也是一个外国商人的集合所。卑尔根注定要成为挪威所有商业城市中的最重要的城市;它是约在 1075 年由奥拉夫·库尔建造的。在这以前,它也曾用作本地“外侵”船只和外国商船的一个停泊港口。

挪威的有些进步国王,在和平时期,曾努力开发他们国家的资源,并特别奖励对外贸易。在哈罗德·哈尔德拉德时代(约 1050 年),尽管对丹麦发生战争,它的对外贸易,没有停止过,甚至和丹麦的贸易通过中立国船只也在进行,象奥登·伊斯伦庭斯和斯尼格鲁-哈勒的历史所指出的那样。挪威和北欧国家,尤其是和英国,有着繁盛的贸易。据说,索尔在他航行到英国的时候,曾长久逗留在那里,并带回了许多名贵的东西给国王。当斯尼格鲁- 哈勒在漫游英国后要想返家时,他曾企图搭乘一只挪威船(看来那在英国港口是一件普通事),但有那么多的德意志人,带着无数的货物,占满了船位, 以致没有空位给他,因而他不得不使用恫吓来获得船位。丹麦、英国、爱尔

兰、苏格兰、法国和德意志是挪威人所与经商的主要国家;丹麦、英国、萨克森和德意志的船只常至挪威港口,特别是维肯港。挪威船还开入俄国港口内,来采购毛皮和名贵的亚洲货物。它和格林兰与冰岛也有着贸易关系。

在十二和十三世纪,挪威的贸易变为更加广泛。国王爱斯坦做了很多工作来鼓励商业与工业。他改良法律,建造了许多教堂,他通过诱导、贿赂和晓以利害的方式,重获属于瑞典的耶姆特兰省的归顺;这一省在哈康好人时代本来是属于挪威的。因为知道渔业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他命令在瓦根建造茅舍,以便渔夫的寄宿;还建造一座教堂和寺院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幸福。因为在亚格德尼斯常有船只遭难,所以他在那里建造了一条石堤来筑砌一个人造港口。他在有些山岩和海角上设置了航海标志和灯塔来向水手指示沿着危险的海岸航行。在息革德·马格努孙时代(1130 年),卑尔根是一个又古老又富饶的城市。奥得立克说道:世界各地的船只满载财物而来到那里。我们也可从拉涅发德·查尔的记载里获得与此相同的印象:他在从格林斯比到卑尔根的航程上曾看到该城的贸易欣欣向荣,那里的世界性不断增长。《史话》说:“船只来到这个城市,在那里集合着大批来自南北两方的人们;还有很多外国商人,他们把大量良好物品带入境内。”

卑尔根成了欧洲大规模的渔市场。不久它还成了冰岛商业的商埠。第一批在这奥拉夫·库尔的新城市里享有贸易特权的外国人,是英国人。它和北德城市、苏格兰和冰岛,也有着大量贸易。在十二世纪,在卑尔根有着若干船只,叫做“英国航船”。这些船只是属于挪威的。它们把蜂蜜、羊毛、布匹和葡萄酒运入卑尔根。葡萄酒一定是从莱茵兰或法国来的,而英国商人似乎曾是这项贸易的中间商。在卑尔根和斯卡诺尔与福尔斯特博的富饶青鱼渔场之间,还进行着贸易。

曼兹柏立的威廉谈到约克的商业时说过:该城有从德意志和爱尔兰(特别是从爱尔兰的挪威城市,都柏林和窝特福德)来的商人。英国东海岸上另有一个重要商业城市,是格林斯比;那里在十二世纪初,已有挪威、奥克尼、苏格兰和赫布里底的船只开到。挪威人在格林斯比的商业,甚至在亨利一世时代(1100—1135 年),案卷里已经提到。在十一世纪,英国西海岸上最重要的城市,是底河畔的切斯特。从《末日审判册》(“Domesday Book”) 里,我们知道,英国北方的毛皮贸易,对切斯特来说,是很重要的。在爱德华忏悔者时代,该城每年向英王缴纳貂皮税。因为挪威已控制曼岛、奥克尼和赫布里底群岛,切斯特可能同挪威有着密切的商业联系。曼兹柏立的威廉曾称布里斯多是“一个著名城市,它的港口宽阔,可容纳所有从爱尔兰、挪威及其他外国地方来的船只”。从另一资料,我们看到:1190 年卑尔根对德意志人的主要出口物是奶油,而它的主要进口物是葡萄酒;其时从英国运来的有:小麦、蜜、蜡、布匹和铜锅。我们在下面引述一段关于 1191 年卑尔根的有趣的描写:

卑尔根,从它的卓越地位看来,是这国家内一个最大的城市,它包括有一座王室城堡和很多古迹⋯⋯有很多居民,并为僧侣与尼姑建造了很多寺院。它的资源富足。干鱼的数量不可胜述,这种干鱼叫做“Skrejd”。这里是从世界各地来的船舶和商人的一个汇合所;他们来自冰岛、格陵兰、英国、德意志、丹麦、瑞典和哥特兰。关于蜂蜜、木材、优良布匹、青鱼及其他物品,它有着大量剩余。几乎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买到。

在十三世纪,挪威人特地来到英国东海岸上进行贸易,他们来到格林斯比、波斯顿、雅穆斯、斯卡巴洛,尤其是林尼。挪威王斯汾同英王约翰曾签订一项条约,并从他获得了军事援助。挪威王哈康·哈康孙,在他登位之后不久,1217 年秋,又同英王亨利三世订立了一项商约,这项商约后来在 1269 年在温彻斯特予以续订。尼达洛斯的大主教和在卑尔根附近立士城寺院,还从英王获得了某种通行税豁免权与贸易特权。挪威和英国的贸易,在十三世纪中期可能达到了高峰。那在十二世纪后半期发生的农民战争,到了 1227 年,由于它的基地利邦加城的陷落而告终止。在这以后,挪威的贸易和船运能够欣欣向荣。我们看到,它的商业在哈康·哈康孙的时代,有着显著的增加。1224 年 6 月底,曾有十五只挪威船,停泊在林尼港口;这个数字在十四世纪中从来没有达到过。在下一年(1225 年),数字还要大。在 1225 年 8 月,英王亨利三世曾指令港口官吏欢迎挪威船只。尽管有禁止谷物出口令, 他特准这些商人输出一千“担”小麦。在伦敦,德意志人对挪威人的竞争十分强烈,因而在十三世纪后者的商业活动局限于英国更北地区的港口。1215 年,我们听到最后一只挪威船开到布里斯多港;在伯斯条约之后,就是在赫布底里和曼岛割让给苏格兰之后,它和布里斯多的联系就中断了。在下一世纪的中期,德意志商人由于从英王强索到若干贸易特权,实际上已控制了卑尔根和它的商业。

瑞典,在 1000 到 1300 年间,只包括近代瑞典的东部。斯干尼亚,即今天瑞典的最肥沃部分,在那个时候原本属于丹麦的。当时,瑞典也许是斯干的那维亚国家中一个最未开化的国家,因为它和欧洲的文明中心隔离得最远。它的联系,主要是和俄罗斯的联系。然而,不来梅的亚丹却说它是“一个很富饶的国家,盛产谷物、蜂蜜,牲口也饲养得很多。河流和地势,都是有利于各种对外商业的”。另有一个作家写道:在“外侵团”时期,瑞典的出口货包括有奴隶、毛皮、马匹(因为瑞典马是出名的)、羊毛、鱼类等等。稍后,它的木材和铁也被列入出口物中。水上旅行比陆上旅行要容易,因为那里没有公路。瑞典人,可以说,是以打猎、捕鱼和饲养某些牲口为业的人民。到了这个时期的末期,它才有一些农业、小麦的种植和某种程度的钢铁制造业。瑞典人对于制造武器和盔甲以及造船事业,具有特长。到了十三世纪,在哥特兰有铸铁厂,在法勒姆有铸铜作。在三个北欧国家中,只有瑞典的位置很差,除了和半开化俄罗斯贸易外,是不利于贸易发展的。因为波罗的海几乎是一个封闭的海,而在斯加基拉克湾畔唯一通北海的港口哥腾堡, 又在丹麦人的控制之下。在好多年代中,瑞典其他唯一的贸易地点,是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柏卡,但它很容易遭受海盗的袭击。

波罗的海上对外商业的中心,是哥特兰岛上的维斯比城。它是波罗的海和北海上东方货物的分发站;这些货物是从黑海经俄罗斯境内河流到诺夫哥罗得而来的。在“外侵团”时期,哥特兰是北方最重要的商业中心,象在岛上业已发现的大量阿拉伯货币所证明的那样。大量英国货币以及许多罗尼文① 碑铭(纪念那些死在外地尤其是在英国的侨民)表明了:瑞典和英国之间的商业往返,在这个早期,一定是相当频繁的。在十和十一世纪,维斯比并不重要,而在德意志人定居在那里之前,也未曾成为一个城市。但在维斯比兴起之后,瑞典本地人的贸易,在德意志人的竞争之下衰落下去,但也未曾完

① 罗尼文(rune)是最早时期条顿字母;斯干的那维亚人曾使用过这种字母。——译者

全落入这些外国企业家手里,因为在十三和十四世纪我们在外国还可看到从哥特兰来的商人;他们的名字是属于纯北欧人的,而且他们也不是属于汉撒同盟的。在伦敦,瑞典人老早已享有某种贸易特权,象丹麦人和挪威人一样。早在十一世纪,瑞典人在诺夫哥罗得已开店营业,并在 1152 年,在那里还有着自己的教堂。律伯克、汉堡和不来梅的德意志商人,对斯干的那维亚运输业来说,是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他们终于把它完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