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肝膏沥
[主料辅料]
鸡肝⋯⋯⋯⋯250 克 胡椒粉⋯⋯⋯⋯1 克竹 荪 ⋯⋯⋯⋯⋯13 克 味 精 ⋯⋯⋯⋯⋯1 克鸡蛋清⋯⋯⋯⋯3 个 姜⋯⋯⋯⋯⋯⋯5 克清 汤 ⋯⋯⋯⋯1200 克 川 盐 ⋯⋯⋯⋯⋯3 克肉汤⋯⋯⋯⋯250 克 绍酒⋯⋯⋯⋯⋯6 克葱段⋯⋯⋯⋯⋯5 克
[烹制方法]
- 将竹有用摄氏 30 度的温水泡发 10 分钟,去根洗净,横切成 2 厘米长
的段,再将每段切成 4 小瓣,放人清水中洗,然后在炒锅中加肉汤、川盐 1
克、绍酒 3 克为一次。
- 选黄色沙鸡肝去筋,捶成茸,盛入汤碗内,加入清汤 200 克调匀,用
细丝箩去肝渣,留用肝汁。将葱段、姜(拍松)放入肝汁中浸泡 5 分钟后拣
去,再加入鸡蛋清、川盐 2 克、胡椒粉 0.5 克、绍酒 3 克调匀。上笼用中火
蒸约 10 分钟,使肝汁凝结成肝膏。用绿、白、黑原料在肝膏上牵摆竹、熊猫图点缀。入笼保温待用。
- 炒锅置旺火上,加入清汤、胡椒粉,放入竹荪,加味精,烧沸后舀入汤碗中。同时将笼内肝膏取出,用细竹签轻轻将肝膏沿碗边划一圈,然后轻轻滑入清汤碗中即成。
[工艺关键]
-
准确掌握肝汁浓淡比例,蛋清切勿过量。
-
蒸制不能过火,以防肝膏发泡。
-
本菜亦可用猪肝为主料,欲滑嫩成形,必须掌握捶茸、对浆、搭笼三道工艺。捶茸:选鲜猪肝
500 克,修去油膜表层及油筋,捶茸不可一开始就用力过重,这样容易形成颗粒,因此用力要匀,轻重适度。对浆:“肝茸放入碗内,按一比一的比例掺人冷鲜汤 500 克,将茸子澥散成浓稠的肝浆。鸡
蛋清二个略掸一下对入,再以 15—20 克蛇蛇水豆粉与肝浆、蛋清搅匀,用净布或箩筛滤去肝渣粉粒后,再加入胡椒粉、味精、川盐调匀,肝汁浓度应稠粘如牛乳或米汤,将肝汁滴在光滑的指甲上不立即乱淌,有较强的粘附力, 这样的肝汁蒸后一般都滑嫩成形。对浆子要注意肝茸、鲜汤、蛋清、豆粉与盐的用量,汤少了蒸出的肝膏就老,鸡蛋清是增加肝膏滑嫩和使之有骨力, 多了肝膏就会翻白,亦影响口感,豆粉起凝固作用,对肝膏成形有所补益, 如过量就会沉底形成粉块,有损风味。盐在对浆中起收敛作用,只能以适口为度。所以,对浆是使成菜滑嫩成形的关键。搭笼:“肝膏成形的要求是不泡不裂,平整光洁,这就要准确地运用火候。蒸碗内抹少许猪油,然后倒入对好的浆汁,入笼以小火蒸 10 分钟取出,用刀将肝膏划为菱形块。取特级清汤入锅烧沸,吃味,并丢入几朵豌豆尖,舀入另一汤碗内,再将肝膏块撬松滑入碗中。蒸肝膏切忌大火或久蒸,火过头了肝膏要起泡,或里层起蜂窝眼, 失去形的美观和质的软嫩。用“压水法”蒸肝膏,值得同行借鉴。即先用中火将碗内肝浆蒸 3 分钟左右。这时肝浆表面已凝固,再以清水从碗沿徐徐倒入碗内。注意倾水动作要轻,勿使水冲烂已凝固的肝膏表面,然后套上笼盖将肝膏一气蒸熟。由于有水压在肝膏上面,由蒸气传热变为水传热,蒸气的
高温只能通过水均衡地传递给肝膏,因此受热均匀,避免了蒸气直接作用肝膏,以致冲起泡或出现蜂窝眼的现象。所以蒸出的肝膏滑嫩成形,汤清不浑。
[风味特点]
- 竹苏,有“菌中皇后”、“素菜之王”之称,为四川山区特产,它是苦竹根部上的一种隐花菌类植物,未成熟成卵形,赤褐色。成熟后,形似雨伞,茎圆柱形,顶端网状半开,网上有黑漩,底端有壳,壳内有胶状物,质松脆,体中空,性清凉,味香甜鲜美,干品每百克含粗蛋白 15—22.5 克,脂
肪 2.6 克,氨基酸 16 种,其中谷氨酸达 1.67%,故其不仅味鲜美异常,所含营养也为一般蔬菜所望尘莫及。
- “肝膏”为川菜名师的传统杰作。是精选黄色细沙鸡肝,去筋取肝汁,加调料上笼蒸透凝结而成。据传,从前四川西南部有位年迈体弱的员外, 咀嚼食物甚为艰难,命家厨烹制营养丰富,不需咀嚼,易于消化的食物。家厨因惧怕解雇,试着将鸡、鸭肝捣碎加水调味,搅匀滹渣,上笼蒸熟后端人奉上,员外吃时清爽顺畅,吃后非常高兴,命家厨天天照烹。谁知有一天家厨太忙,肝汁上笼蒸得较久,凝成了肝膏,时已开餐上菜,不容重做,只得硬着头皮送菜,但又恐怕主人不悦,于是便机灵的说道:每日进汤,恐大老爷腻味,今特制肝膏汤,请大老爷尝新。果然,肝膏汤比肝清汤更美更鲜, 家厨受到夸奖。从此肝膏汤流传巴蜀,后经名厨以竹荪合烹而成清香脆嫩、汤鲜膏醇的竹荪肝膏汤,一跃而成为川菜高级筵宴上的名贵汤类。
沪洲烘蛋
[主料辅料]
鸡蛋⋯⋯⋯⋯⋯5 个胡椒粉⋯⋯⋯⋯1 克
川盐⋯⋯⋯⋯3 克 味精⋯⋯⋯⋯⋯l 克湿淀粉⋯⋯⋯150 克猪化油⋯⋯⋯1000 克
[烹制方法]
-
将鸡蛋搕入碗中,加川盐、味精、胡椒粉、湿淀粉和清水,用竹筷搅成糊状。
-
炒锅炙后置中火上,下猪化油(100 克)荡匀,将蛋糊倒入锅内,用炒瓢不断搅动。待蛋糊浓时,将粘在锅边的蛋糊,用铲由四方向内抄拢成四方形,并将蛋糊翻面,煎至两面表皮起酥,中间刚熟起锅。用刀改成长 3.3
厘米、宽 2.6 厘米的菱形块,再放入锅内。将事前准备好的七成熟的滚油倒入锅,用小火将蛋翻烘松泡,盛入盘中即成。
[工艺关键]
-
蛋液中加湿淀粉,使质地软嫩,是本菜的风味特征。
-
炙锅,可用姜片擦净锅,锅置火上,热透后再下油,可避免蛋液粘锅。[风味特点]
“沪州烘蛋”是四川沪州市的传统风味名菜。成品色呈金黄,形质松泡,
蛋香味浓,外皮酥香,肉咸鲜细嫩。此菜虽名为“烘蛋”,实以炸法烹成, 因习惯称呼相传已久,故仍以“烘蛋”名之。
仔公鸡肉⋯⋯250 克 |
花椒⋯⋯⋯⋯⋯3 克 |
---|---|
莴笋⋯⋯⋯⋯⋯50 克 |
白糖⋯⋯⋯⋯⋯15 克 |
青辣椒⋯⋯⋯⋯25 克 |
醋⋯⋯⋯⋯⋯⋯10 克 |
姜⋯⋯⋯⋯⋯⋯10 克 |
胡椒粉⋯⋯⋯⋯5 克 |
葱白⋯⋯⋯⋯⋯10 克 |
味精⋯⋯⋯⋯⋯2 克 |
川盐⋯⋯⋯⋯⋯5 克 |
鲜汤⋯⋯⋯⋯100 克 |
酱油⋯⋯⋯⋯⋯15 克 |
湿淀粉⋯⋯⋯⋯30 克 |
辣酱豆瓣⋯⋯⋯15 克 |
菜油⋯⋯⋯⋯⋯50 克 |
干红辣椒⋯⋯⋯5 克 | |
[烹制方法] |
- 鸡肉洗净,去骨,连皮切成长 2.5 厘米、宽 1.5 厘米、厚 5 毫米的块;
青笋洗净,切成小型滚料块;大青椒切成菱形小块;姜洗净去皮,切成 1 厘
米大的指甲片;干辣椒擦净切成长 1.5 厘米的节;豆瓣用刀剁细;葱白洗净切马耳朵节。
-
鸡块入碗,加川盐、湿淀粉拌匀;另用一碗,入酱油、白糖、醋、胡椒粉、味精、鲜汤、湿淀粉调成滋汁。
-
锅置火上,下菜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干辣椒、花椒炸至油呈金红色时,下鸡块炒至散籽发白时,下豆瓣炒至色红味香,下莴笋、青椒、姜片、葱白炒转,烹入滋汁,簸转收汁,起锅即成。
[工艺关键]
鸡块不过油,急火短炒,一锅成菜,鲜香可口,始是正宗川味。[风味特点]
张大千,四川人,国画家,声誉显赫,海内外著名。虽身居闹市,而性喜淡泊宁静,饮食朴素,看重民间风味,经常下厨待客,勺技不逊画技,此系张氏家宴名菜之一,现已流传日本、香港、台湾、巴西等地,麻辣鲜嫩, 川味十足,不但“画如其人”,“菜亦如其人。”
鸡翅⋯⋯⋯⋯600 克红葡萄酒⋯⋯⋯75 克
罐头荔枝⋯⋯⋯50 克 白糖⋯⋯⋯⋯⋯75 克姜 ⋯⋯⋯⋯⋯⋯10 克 醋 ⋯⋯⋯⋯⋯⋯50 克葱 ⋯⋯⋯⋯⋯⋯10 克 湿 淀 粉 ⋯⋯⋯⋯30 克川 盐 ⋯⋯⋯⋯⋯15 克 芝 麻 油 ⋯⋯⋯⋯10 克料 酒 ⋯⋯⋯⋯⋯20 克 猪 化 油 ⋯⋯⋯⋯75 克[烹制方法]
-
鸡翅洗净,每只斩成三段,入碗,加川盐、料酒码味;姜洗净拍松; 葱洗净切成段。
-
锅置火上,下猪化油烧至七成热时,下姜、葱、鸡翅煸干水气,加川盐、白糖、料酒,掺鲜汤烧沸,撇尽浮沫,改用小火慢烧至鸡翅六成时, 加红葡萄酒烧至肥软入味,用湿淀粉勾薄芡,烧至收汁,淋芝麻油、醋推匀, 起锅入盘,用荔枝围边即成。
[工艺关键]
掌握好荔枝味型,入口酸,回味甜,与糖醋味有别。[风味特点]
“贵妃鸡翅”是都江堰地区传统名菜,因杨贵妃而得名。四川农村习俗, 女孩吃了鸡翅会梳头,贵妃幼时爱吃鸡翅,喜淡荔枝,入宫后又爱上了葡萄美酒,酒后醉态更加楚楚动人,此菜根据这一传闻创制,以鸡翅加红葡萄酒烹制成荔枝味,成菜色红亮如琥珀,咸鲜中略带酸甜,回味有葡萄酒的余香, 流传广远,备受女士青睐。
生鸡翅⋯⋯⋯⋯20 个 糖色⋯⋯⋯⋯⋯30 克鹅掌⋯⋯⋯⋯⋯20 个 味精⋯⋯⋯⋯⋯3 克香菇⋯⋯⋯⋯⋯100 克胡椒粉⋯⋯⋯⋯5 克
姜⋯⋯⋯⋯⋯⋯10 克 鲜汤⋯⋯⋯⋯200 克葱⋯⋯⋯⋯⋯⋯10 克 猪化油⋯⋯⋯⋯50 克川盐⋯⋯⋯⋯⋯15 克 鸡化油⋯⋯⋯⋯25 克料酒⋯⋯⋯⋯⋯15 克
[烹制方法〕
-
鸡翅洗净,斩去翅尖,选用鸡翅中段,入碗,放酱油、料酒码入味; 鹅掌去尽外皮,入沸水锅中煮透,捞入用水冲晾,涂尽筋骨,斩去脚爪;香菇洗净,切成块;姜洗净拍松;葱洗净切成段。
-
鹅掌人碗,掺鲜汤,加川盐、料酒、胡椒粉、姜、葱、糖色,掺鲜汤烧沸,打尽浮沫,用小火 至极肥。
-
锅置火上,下猪化油烧至五成热时,将鸡翅连汁倒入锅年,拣尽姜、葱、鹅掌沥干,与香菇一起人锅,加川盐、料酒、胡椒粉、味精、烧至汁浓味鲜,先将鸡翅起锅装盘,摆于周围,再将鹅掌起锅,放在鸡翅中间,香菇摆在鹅掌周围,锅内用湿淀粉勾薄芡,烧至汁浓,下鸡化油推匀,淋于菜上即成。
(工艺关键)
-
蒸鹅掌, 鸡翅皆须火候足到, 软为宜。
-
水淀粉勾二流芡,别勤搅乱翻,淀粉熟透,则明汁亮芡。
(风味特点)
在四川有“吃鹅吃掌,吃鸡吃膀”之说。鸡翅鲜嫩,鹅掌筋脆,合烹成菜,色形二美兼得,鲜香爽口,酒筵必备。
软烧仔鹅⋯⋯⋯⋯1 只葱⋯⋯⋯⋯⋯⋯15 克
抄手⋯⋯⋯⋯⋯20 个 大蒜⋯⋯⋯⋯⋯1 个好汤⋯⋯⋯⋯100 克 菜油⋯⋯⋯⋯1000 克生姜⋯⋯⋯⋯⋯15 克 盐⋯⋯⋯⋯⋯⋯少许
(烹制方法)
-
姜、蒜切花形片,葱切马耳朵。
-
菜油烧至七成热,将抄手炸熟捞起,烧鸭滗去卤汁用“须子”提着不断浇沸油烫过,去净骨,宰成一字条,于盘内摆成三叠状,上面放姜蒜片,
周围镶抄手即成。
(工艺关键)
-
抄手,北方叫馄饨,广东叫云吞。四川抄手,薄皮大馅,以成都龙抄手最为有名,炸后酥脆化渣,口感绝佳。
-
四川有秋冬吃鸭,春夏吃鹅的习惯,是因在时令季节中,肉更肥美而嫩,根据时令不同,以鸭易鹅,风味特色更为明显。
(风味特点) “软烧仔鸭”为成都人所喜爱,经油烫更觉香脆,配以油炸抄手上席,
是川菜的独特风格。
带骨鸡肉⋯⋯500 克 |
川盐⋯⋯⋯⋯⋯5 克 |
---|---|
胡萝卜⋯⋯⋯250 克 |
味精⋯⋯⋯⋯0.5 克 |
葱节⋯⋯⋯⋯⋯10 克 |
料酒⋯⋯⋯⋯⋯10 克 |
花椒⋯⋯⋯⋯⋯5 颗 |
葱花⋯⋯⋯⋯⋯10 克 |
姜⋯⋯⋯⋯⋯⋯10 克 |
鸡汤⋯⋯⋯⋯⋯50 克 |
胡椒粉⋯⋯⋯⋯1 克 |
鲜汤⋯⋯⋯⋯500 克 |
(烹制方法) |
-
鸡肉洗净,入锅用鲜肉汤煮熟,捞出,斩成大一字条。鸡皮向下,摆人扣碗里成“一封书”形。
-
胡萝卜刮皮洗净,切成滚刀块,放在鸡肉上面。
-
姜拍破。姜、葱节、花椒、料酒、味精、川盐均放在胡萝卜上面。鸡汤亦加进去,上笼蒸。出笼后拣去葱姜不要,翻扣于粗瓷品碗中,撒上葱花即成。
(工艺关键)
-
视鸡之老嫩,决定蒸制时间长短,以肥软成形为度,一般蒸约 1.5 小时即可。
-
将鸡肉换成鸭肉,即为扣鸭。常同时上席,道理无它,鸡鸭鱼肉齐全而已。
(风味特点)
此菜为“三蒸九扣”菜式之一,清淡鲜香,又不油腻。菜可下酒,汤可泡饭,一菜多用,所以很受欢迎。中国名菜巴蜀风味
清 水 ⋯⋯⋯⋯5000 克 粗 盐 ⋯⋯⋯⋯250 克干辣椒⋯⋯⋯100 克 红糖⋯⋯⋯⋯100 克白 酒 ⋯⋯⋯⋯⋯50 克 老 姜 ⋯⋯⋯⋯100 克嫩豇豆⋯⋯⋯10 千克
(烹制方法)
-
将泡菜坛控去水分。将整齐的干辣椒洗净,控去水分,剪去蒂。生姜刮皮洗净控去水分,把两种原料及调料放坛中备用。
-
将水烧开晾凉注入坛内,用盖子盖严,在坛沿内注入水,盖上盖子, 即成泡菜水。
-
将豇豆洗净晾干,放人坛内,用盖子盖严,夏天在室外凉爽处一至二天即可食用。
(工艺关键)
-
泡菜坛必须洗干净,控干水分才能使用,否则泡菜易坏。
-
蔬菜也要洗净,晾干,不能让生水带人坛内。其它应季蔬菜均可制作泡菜。
-
坛沿水必须清洁,要经常检查换水。
-
夹取泡菜时,必须用洁净的筷子,以免卤水变质。
-
盐要适当加放,盐少味淡酸重,盐多泡菜没有酸味。
(风味特点)
-
咸酸适口,爽脆鲜香,酸中有甜,甜中有香,可生吃,可炒着吃,既是下饭小菜,又可充当其它菜的配料,并有清口、开胃、解腻之功。
-
此菜在四川流传甚广,几乎家家都有,人人爱吃,每餐必备。在川南、川北的某些地方,甚至还用泡菜当作出嫁女儿陪嫁妆奁品之一。
花生米⋯⋯⋯500 克 炒盐⋯⋯⋯⋯1000 克
白糖⋯⋯⋯⋯200 克 沸水⋯⋯⋯⋯200 克
辣椒面⋯⋯⋯⋯3 克 泡辣椒⋯⋯⋯⋯5 克
花辣面⋯⋯⋯⋯2 克 精盐⋯⋯⋯⋯⋯2 克白醋⋯⋯⋯⋯⋯5 克
(烹制方法)
-
选出花生中霉变破碎及不饱满的颗粒。将整齐的花生米, 放入沸水锅内淖一下,捞出晾干。
-
炒锅置旺火上,下入炒盐、花生仁不断翻炒,见一半的
花生仁包皮破裂时,即可倒出,过筛,将花生仁倒在盘内,稍凉便可去包皮。
- 净锅置火上,注入沸水,下入白糖,用铲轻轻搅动,待白糖完全溶化,
撇去上面的浮沫。见糖汁起大泡后,渐渐稠浓似呈鱼籽蛋时,先加入剁碎的泡辣椒煸几下。再将辣椒面、花椒面、精盐加进并快速搅匀,再加入白醋、花生仁,用铲贴锅底不断翻炒,使花生仁均匀粘满怪味糖液,至颗颗独立, 互不粘连时,起锅冷却即可装盘食之。
(工艺关键)
-
炒花生仁时要注意火候,避免外糊而内生。
-
白醋应最后加入,避免受热时间长而挥发。[风味特点〕
-
花仁酥香可口,甜、咸、麻辣、酸俱全,细细咀嚼,其味无穷。
-
此味型为四川菜所创,因集众味于一体,各味平衡又十分和谐,故以“怪”字以褒其妙味。
冬笋尖⋯⋯⋯500 克 胡椒面⋯⋯⋯0.5 克料酒⋯⋯⋯⋯⋯40 克 清汤⋯⋯⋯⋯100 克精盐⋯⋯⋯⋯⋯5 克 醪糟汁⋯⋯⋯⋯50 克鸡油⋯⋯⋯⋯⋯50 克 麻油⋯⋯⋯⋯⋯15 克味精⋯⋯⋯⋯0.5 克
(烹制方法)
-
将冬笋尖外壳剥去,洗净,顺纹切成 8 毫米粗、7 厘米长的条,放入沸水锅内永一下,捞起沥干水分。
-
取一大碗,加入清汤、醪糟汁、料酒、精盐、胡椒面、味精搅均匀, 再加入冬笋条,将洗净的生鸡油,覆盖在上面,用湿纸封严碗口,放人蒸笼中,蒸约 30 分钟取出。
-
待冷撕开封口纸,拣去鸡油渣,取冬笋条入在盘中码放整齐。将麻油和适量原汁兑均匀淋在冬笋条上即可食之。
(工艺关键)
-
蒸制成熟后,一定待冷却后才能撕封口纸,可避免糟香随热气散发。
-
醪糟汁、料酒宜稍重,咸味重适度。
(风味特点)
-
色泽乳白,脆嫩爽口,糟香醇浓,略带回甜。
-
此菜为四川家庭便莱,每年冬季,做醪糟的家庭很多,因为食醪糟可生热御寒,又可补气、活血、催乳,做调料又有除异味、增香味等作用。
子姜⋯⋯⋯⋯500 克 精盐⋯⋯⋯⋯⋯7 克甜面酱⋯⋯⋯⋯25 克 白糖⋯⋯⋯⋯⋯10 克味精⋯⋯⋯⋯⋯1 克 葱⋯⋯⋯⋯⋯⋯10 克麻油⋯⋯⋯⋯⋯20 克
(烹制方法)
1.将子姜清洗干净,刮去姜表皮,用刀拍破,放入盆内加盐 5 克拌匀, 腌渍半小时。
2,将腌好的子姜,清洗一下沥去水分,放在洁净的布上稍搓,沾去多余的水分。
-
将葱老叶剥去。去掉根须,清洗干净,切成马耳葱待用。
-
净锅置火上,注入麻油,烧至四成热时,下人甜面酱煽出酱香味,起锅盛入碗中,加入味精。精盐、白糖调均匀,将酱汁倒入子姜中,拌均匀,
装人盘中加入切好的葱,即可食之。
(工艺关键)
-
姜必须选用无明显纤维的嫩姜为佳。
-
姜腌的时间,不可少于半小时,多腌一会可以,这样就可减少姜的辛辣味。
(风味特点)
-
酱香浓郁,微辛回甜,脆嫩适口。
-
子姜还有发表散寒、健脾开胃、化痰行水之功。
侧耳根⋯⋯⋯300 克 葱⋯⋯⋯⋯⋯⋯30 克
精盐⋯⋯⋯⋯⋯2 克 酱油⋯⋯⋯⋯⋯20 克醋 ⋯⋯⋯⋯⋯⋯15 克 白 糖 ⋯⋯⋯⋯⋯20 克味精⋯⋯⋯⋯⋯1 克 红油⋯⋯⋯⋯⋯15 克
辣椒⋯⋯⋯⋯⋯3 克 麻油⋯⋯⋯⋯⋯5 克
(烹制方法)
- 将侧耳根的老根及须根掐去,留下嫩白根部及叶片,然后用清水洗 2~
3 遍,除去泥沙。用冷开水浸泡 10 分钟,捞出沥净水份备用。
-
将葱剥好,清洗干净,切成葱花备用。取一碗,放入精盐、酱油、醋、白糖、味精调拌均匀,再加入红油、辣椒、麻油和葱花搅拌均匀待用。
-
将洗好的侧耳根,放入盆中,兑人调好的汁搅拌均匀,即可装盘食用。
(工艺关键)
-
侧耳根要选用嫩的部分食用,老根不宜食。
-
一定要用冷开水浸泡,否则有异味。
(风味特点)
-
此菜为四川人民每逢春节便餐桌上生拌菜品之一。
-
此菜重酸辣,回味略甜,并有开胃化食之功效。
马齿苋⋯⋯⋯300 克 精盐⋯⋯⋯⋯⋯4 克酱油⋯⋯⋯⋯⋯10 克 醋⋯⋯⋯⋯⋯⋯10 克红油⋯⋯⋯⋯⋯25 克 辣椒⋯⋯⋯⋯⋯4 克白糖⋯⋯⋯⋯⋯2 克 麻油⋯⋯⋯⋯⋯5 克味精⋯⋯⋯⋯⋯1 克
(烹制方法)
-
将马齿苋的老根、老叶摘去,用清水洗涤干净,然后用刀切成 7 厘米长的段,放入沸水锅内永至断生,色成碧绿即可捞出,放入凉水内过凉待用。
-
取一只碗,放人精盐、酱油、醋、红油、刀口辣椒、白糖、麻油、味精等各味调料调拌均匀待用。
-
将过凉的马齿苋捞出,沥干水分,放人容器中加入兑好的调味汁,搅拌均匀即可装盘供食。
(工艺关键)
-
马齿苋下锅氽时,断生即可捞出,不可时间过长,否则过于软烂,失于原有鲜菜之风味。
-
刀口辣椒为用油炸过或在锅里炒酥脆的辣椒,再用刀铡细的碎辣椒, 口感上辣而喷香。
-
马齿苋为夏秋之季节的野生菜,有叫它长寿菜,也有叫它麻绳菜的。只宜应季采摘,过季则不可鲜食。
(风味特点)
质地细嫩,爽滑适口,鲜香略酸,为四川人春季便餐桌上生拌菜品之一。灯影苕片
(主料辅料)
红心苕⋯⋯⋯3m 克 明矾⋯⋯⋯⋯⋯2 克
精盐⋯⋯⋯⋯⋯2 克 味精⋯⋯⋯⋯⋯1 克
白糖⋯⋯⋯⋯⋯2 克 红油⋯⋯⋯⋯⋯40 克菜油⋯⋯⋯⋯⋯60 克
(烹制方法)
- 选用红心苕洗净,切成 7 厘米长、5 厘米宽的长方形,再用刀切成 1
毫米厚的片,放人明矾水中浸漂 20 分钟,捞出,再放入盐水中,浸渍 30 分钟,捞出,晾干水分。
-
炒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至六成热,将红苕片下油锅炸至棕红色,水分干时,捞出,沥干油,盛入盘中。
-
取碗一个,放人红油、精盐、味精、白糖兑成汁,浇在盘内的红茗片上,即可供食。
(工艺关键)
-
明矾水的兑法:750 克水加矾 25 克,精盐 25 克。盐水兑法,750 克水中加精盐 10 克。
-
炸红苕片时要炸干水份切不可炸焦。
-
忌用酱油拌食。
(风味特点)
-
色泽金红,酥脆爽口,咸鲜微辣,略带回甜。
-
此菜因茗片炸后薄而透明,对灯而照,灯影隐隐可见,故而得名。
干粗粉条⋯⋯125 克 净瘦牛肉⋯⋯100 克
郫县豆瓣⋯⋯⋯40 克 酱油⋯⋯⋯⋯⋯10 克生姜⋯⋯⋯⋯⋯10 克 味精⋯⋯⋯⋯⋯1 克芹菜⋯⋯⋯⋯⋯4O 克 花椒油⋯⋯⋯0.5 克熟菜油⋯⋯⋯300 克 鲜汤⋯⋯⋯⋯300 克精盐⋯⋯⋯⋯⋯4 克
(烹制方法)
-
芹菜切成细未,郫县豆瓣剁细,姜切成细未子。牛肉也剁成细未。
-
炒锅置中火上,放菜油 25
克,下牛肉炒散籽,起锅放菜板上再次剁细两次,重新放人锅内,加姜未继续炒干水分,直至吐油酥香起锅,盛入碗内。
-
锅内再放入菜油 250 克,烧至五成热,放入粉条,炸至全身膨胀松泡
时捞起;倒去炸油,留 50 克下豆瓣炒出红色和香味后,掺鲜汤再放进粉条,
牛肉、盐、酱油、花椒油、味精,移至小火慢烧 3 分钟,下芹菜末,和匀起锅,盛人碗内即成。
(工艺关键)
-
粉条油炸,以膨胀松泡为度。不可炸得太久。
-
牛肉剁细炒散籽后,必须要再剁细一次,再炒干水分,直至酥香。否则,成菜后牛肉就爬不上粉条。
-
烧粉条汤要掺够,不等汤汁收干就起锅。
[风味特点〕 1.“蚂蚁上树”是一款形象寓意的菜肴。用筷子夹起粉条时,上面粘满
牛肉细颗粒,形象“蚂蚁”,故名。 2,“蚂蚁上树”是咸鲜香辣的家常风味型。成菜具有牛肉酥香、粉条滋
润柔软的特色,风味尤佳。
豆腐⋯⋯⋯⋯400 克 |
川盐⋯⋯⋯⋯⋯4 克 |
---|---|
牛肉⋯⋯⋯⋯⋯75 克 |
味精⋯⋯⋯⋯⋯1 克 |
青蒜苗段⋯⋯⋯15 克 |
湿淀粉⋯⋯⋯⋯15 克 |
豆鼓⋯⋯⋯⋯⋯5 克 |
姜粒⋯⋯⋯⋯⋯10 克 |
郸县豆瓣⋯⋯⋯10 克 |
蒜粒⋯⋯⋯⋯⋯10 克 |
辣椒粉⋯⋯⋯⋯5 克 |
肉汤⋯⋯⋯⋯120 克 |
花椒粉⋯⋯⋯⋯2 克 |
熟菜油⋯⋯⋯100 克 |
酱油⋯⋯⋯⋯10 克 | |
(烹制方法) |
-
将豆腐切成 2 厘米见方的块,放人沸水内加川盐 2 克浸泡片刻后沥干水,牛肉剁成未。郸县豆瓣剁细。
-
炒锅置中火上,下熟菜油烧至六成热,放人牛肉煸炒至酥香,续下豆瓣炒出香味后,下姜蒜粒炒香,再放人剁茸的豆鼓炒匀,下辣椒粉炒至色红时,掺肉汤烧沸,再下豆腐用小火烧至冒大泡时,加入味精推转,用湿淀粉勾芡,使豆腐收汁上荧亮油,下蒜苗断生后起锅装盘,撒上花椒粉即成。
(工艺关键)
-
豆腐一定要用沸水浸泡过,以去涩味,放盐适量。
-
为保证豆腐成块,形整不烂。一是加鲜汤时,略放点盐,增加豆腐凝固力;加热要适度,以烧至
70 度左右为宜。二是在烹制中,火不宜大,应以小火慢烧;翻动宜少而轻,翻动时从锅边轻轻向下铲,周围翻动。
-
牛肉应选无筋的净瘦肉,人锅炳干水分至吐油时起锅。下豆腐烧入味后,勾荧前放人炳干的牛肉,就能保持其酥的特色。
-
炒豆瓣、豆鼓和辣椒面火力不要太旺,豆瓣炒出红色而不变成黑色。
-
麻婆豆腐以分次勾芡为好,荧汁亦应适当浓些。第一次勾芡后,用锅铲轻轻翻动,待荧汁融合,再进行二次、三次勾芡,这样上桌以后,就不会出现不断吐水的情况。
(风味特点) 1.“麻婆豆腐”是四川成都久享盛誉的传统名菜。据传,晚情时期,成
都万福桥边,有位脸上略有稀疏麻点的妇女,其夫姓陈,开了一间豆腐店, 为过往力夫自带的菜油加工豆腐,经她用熟油辣椒、花椒、豆鼓烹制的豆腐味道特别鲜美,十分受人欢迎,于是人们都传称为“陈麻婆豆腐”。曾有人写诗赞道:“麻婆豆腐尚传名,豆腐烧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至清光绪年间,《成都通览》将该店列为成都的名菜名店。
2.“麻婆豆腐”因其风味独特,而以创制者的特征而命名。此菜若以味取,可叫麻辣豆腐,若讲烹制方法,也可叫烧豆腐。此菜为麻辣味型。在雪白细嫩的豆腐上,点缀着棕红色的牛肉酥馅,绿油油的蒜苗,红彤彤的汁色, 视之如玉镶琥珀,闻之浓香扑鼻,集麻、辣、烫、嫩、酥、鲜、香于一馔。愿麻婆豆腐飘香四海,正宗永存。
石膏豆腐⋯⋯400 克 |
绍酒⋯⋯⋯⋯⋯10 克 |
---|---|
猪肥瘦肉⋯⋯100 克 |
姜片⋯⋯⋯⋯⋯5 片 |
青蒜苗⋯⋯⋯⋯50 克 |
蒜片⋯⋯⋯⋯⋯5 克 |
白酱油⋯⋯⋯⋯25 克 |
肉汤⋯⋯⋯⋯250 克 |
郸县豆瓣⋯⋯⋯50 克 |
芝麻油⋯⋯⋯⋯10 克 |
湿淀粉⋯⋯⋯⋯15 克 |
混合油⋯⋯⋯125 克 |
味精⋯⋯⋯⋯⋯1 克 | |
(烹制方法) |
- 将净青蒜苗切成马耳朵形;郸县豆瓣剁茸;肥瘦肉切成长 5 厘米、宽
2 厘米、厚 0.3 厘米的薄片;豆腐切成 6 厘米长。3 厘米宽、0.6 厘米厚的片。
- 炒锅置中火上,下混合油 50 克,将豆腐片逐块铺于锅内煎烙成浅黄
色,再下混合油 25 克继续煎制并适时翻面。待豆腐两面均煎成金黄色时铲起,锅内另下混合油烧至七成热,放人肉片炒散籽,加郸县豆瓣煵香上色, 放姜葱片炒香,掺肉汤,下豆腐、酱油炒匀,加绍酒烧沸,用小火煨 入味, 再加蒜苗、味精,以湿淀粉勾二流芡推匀,收汁亮油,淋芝麻油起锅入盘即成。
〔工艺关键〕
-
煎豆腐时要边切边下锅,油温不能太高,煎的时间可略长一些,但不要煎糊了。
-
酱油不宜多放,主要以盐定味,因豆腐本无鲜味,味精量要放够。
-
下水淀粉时先少下些,不够再加,不要一次加得太多,影响滋润感。蒜苗不宜下得过早,临勾芡时才放,保持翠绿清香。
〔风味特点〕 1.“熊掌豆腐”是传统菜品,豆腐煎至两面金黄,像熊掌而得名。但此
菜有几种做法,有先煎后烧的,有先炸后烧的。煎,又有煎一面和煎两面之分。做法不同,特点各异,但却都是家常味型。
2.“熊掌豆腐”成菜色泽金红,豆腐咸鲜,紧汁亮油,味道浓香,滋润美观。
石膏豆腐⋯⋯1000 克 冬笋尖⋯⋯⋯100 克时鲜叶菜心⋯⋯50 克 食用碱⋯⋯⋯⋯10 克川盐⋯⋯⋯⋯⋯3 克 奶汤⋯⋯⋯⋯1000 克
胡椒粉⋯⋯⋯⋯1 克 肉汤⋯⋯⋯⋯750 克
绍酒⋯⋯⋯⋯⋯5 克 熟菜油⋯⋯⋯1000 克味精⋯⋯⋯⋯⋯1 克
(烹制方法)
-
将形体完整的豆腐去皮,切成 6 厘米长、2 厘米见方的条共 30 条,冬笋切成骨牌片,菜心洗净。
-
用炒锅两口,分置两个火腿上,其中一锅放入沸水 500 克,加用食碱保持微沸,另一锅放熟菜油烧至七成热,将豆腐条分次放入,炸呈金黄色捞出,放入碱水锅中泡约 4 分钟,捞起放入清水中去碱,然后第二次放入碱水
锅中泡约 5 分钟后,用清水再漂。
-
将炸泡好的豆腐再在沸水中过一次,并用肉汤氽二次。
-
将奶汤入锅中烧沸,加冬笋、胡椒粉、绍酒、川盐,烧沸后下豆腐条、菜心、味精,推转起锅盛汤碗中即成。
〔工艺关键〕 1.“口袋豆腐”是用炸和煮的方法制成,关键在于使用碱水的份量和浸
泡豆腐条的时间,使豆腐成形不烂,内空有菜。用此操作时,需要不断观察豆腐在碱水中的变化。如稍有疏忽,就可能功亏一篑。
-
掌握好炸豆腐的火候;豆腐在碱水锅内提碱时,水不要太干。
-
这里介绍的口袋豆腐是川西地区的口袋豆腐。川东地区的口袋豆腐,
形似橄榄,是将嫩豆腐去掉表皮,放箩筛内揉成泥中国名某巴蜀风味状,用细白布包上。挤去水分使其半干,然后将豆腐泥放入盆内,加猪肉茸、面粉、鸡蛋、川盐、碱、胡椒粉拌匀,再用手将其挤成若干枚橄榄丸子,入七成热的油锅中炸,并不断用手铲翻动,使其炸匀。待丸子鹅黄色时捞出。然后和菜心一起入锅加鲜汤煮起。另取炒锅置火上,加奶汤、川盐、料酒、味精、胡椒粉和冬笋片、火腿片烧沸、再将豆腐丸子和菜心捞入炒锅中同煮,至丸子入味菜心软时,用水豆粉勾小二流芡,推匀起锅,盛盘内即成。
〔风味特点〕 1.“口袋豆腐”又名“胀浆豆腐”,是四川传统汤菜。因豆腐成菜后,
用筷子提起,形如口袋而得名。 2.“口袋豆腐”为咸鲜味型。此菜汤汁乳白,味咸鲜而醇香。可谓汤鲜、
味浓、豆腐嫩。
干黄豆⋯⋯⋯750 克 芝麻酱⋯⋯⋯⋯50 克胆 水 ⋯⋯⋯⋯⋯50 克 香 葱 花 ⋯⋯⋯⋯30 克辣椒粉⋯⋯⋯50 克 香菜⋯⋯⋯⋯⋯10 克花 椒 粉 ⋯⋯⋯⋯10 克 豆 鼓 ⋯⋯⋯⋯⋯35 克酱油⋯⋯⋯⋯150 克 味精⋯⋯⋯⋯⋯3 克
川盐⋯⋯⋯⋯⋯7 克 郸县豆瓣⋯⋯150 克芝麻油⋯⋯⋯⋯10 克 熟菜油⋯⋯⋯1500 克
〔烹制方法〕
-
将干黄豆用清水浸泡 4 小时,捞起换清水入石磨磨成浆,用纱布过滤去渣。滤出的豆浆倒入锅内煮沸后慢慢冲入胆水,边冲边用勺子轻轻来回搅动,待豆花凝成,改用微火保持沸而不腾,煮约 5 分钟,然后用纱布铺其上, 用笛箕略挤压,即成豆花。
-
炒锅置火上,放熟菜油烧至四成热,下人剁细的豆瓣、豆鼓,煵香上色。投入辣椒粉、花椒粉、酱油炒匀起锅,入碗中,再放入芝麻酱、川盐、味精搅匀成调味汁。
-
将豆花舀入大汤碗内,按每人一小碟调味汁配上,上席前,小碟调料要撒上葱花和香菜。
〔工艺关键〕
-
这里,制作豆花的凝固剂有两种:一种是用生石膏,另一种是盐卤(也称胆巴)。用石膏冲制的豆花色白细嫩,适宜作“糖豆花”、“酸辣豆花”; 而“河水豆花”则最好用盐卤冲制。因为盐卤豆花绵而有劲,成形较好。
-
味汁的调制是作“豆花”的重要一环。可按食者所好巧配而成。
〔风味特点〕 1.“河水豆花”是旧时没有自来水的情况下,以无污染的河水推制的豆
花,它比使用井水、塘水、湖水、味更美,质更佳。而今虽已改用自来水, 但“河水豆花”之名却流传至今。
2.精心制作的豆花,细嫩绵扎,溢出盛器而不流,白如雪,软似棉,再配上加工精制的调料蘸食,充分体现麻辣浓香、咸鲜酸甜的四川风味。
黄秧白菜心⋯500 克 绍酒⋯⋯⋯⋯⋯10 克
味精⋯⋯⋯⋯⋯1 克 川盐⋯⋯⋯⋯⋯2 克
胡椒粉⋯⋯⋯⋯1 克 清汤⋯⋯⋯⋯1500 克
〔烹制方法〕
- 将黄秧白菜心修整齐,放在沸水中焯至刚断生(保持原色),立即捞入冷开水中漂凉,再捞出,用刀修整齐,理顺放在汤碗内,加绍酒、味精、胡椒粉、川盐和清汤 250 克,上笼,用旺火蒸 2 分钟取出,滗去汤,再用沸
清汤 250 克过一次。
- 炒锅置旺火上,放入清汤烧沸后,撇去浮沫,轻轻倒入盛菜心的碗内即成。
〔工艺关键〕
-
泹菜心的水要多,火要旺;泹后要漂至冷透,以保持菜的鲜色。
-
清汤是川菜常用的高级汤汁之一。由于菜肴的要求各异,因此清汤的色味和品质也不尽相同。其品质有一般和特制之分,色味有深浅浓淡之别。“开水白菜”所用者,就是色浅、味鲜的特制清汤。制作高级清汤以老母鸡、鸭子各一只,排骨、棒子骨、鲜猪瘦肉各
1250 克,鸡脯肉 150 克,适量的梗葱、姜、绍酒、川盐等为原料,加水煮制。制作时,先将鸡、鸭、排骨、棒子骨洗净入锅烧沸,捞去泡沫,再把拍破的姜、挽成结的葱、绍酒、川盐同时入锅继续再煮。猪瘦肉、鸡脯肉用刀背捶成茸,先用猪瘦肉茸 150 克兑 250 克清水搅匀,倒入汤中,待肉茸浮起,先捞去泡沫,再将肉茸捞起,捏成三四个肉饼待用。再将以上煮制的汤,全部舀入吊子或包罐内,把剩下的鸡、鸭、排骨捞起,用清水洗净,放入汤内。再放肉饼,用旺火烧沸,移至微火上,使汤呈似沸非沸状态。此时汤色如绍酒,清亮而鲜香,若有油当即去尽, 汤即制成。
〔风味特点〕
-
因为汤清澈见底,视之如开水,故名之“开水白菜。”
-
“开水白菜”为咸鲜味型。它的特色是从选料到成菜整个过程中,都突出一个“鲜”字。菜鲜、汤鲜、色鲜、味鲜。为川菜中清鲜淡雅一类汤菜中的上乘之作。
-
“开水白菜”,汤醇淡素雅,清澈见底;菜色泽嫩绿,形态完美,见之顿觉清鲜明快;嗅之雅香扑鼻;食之柔嫩化渣。鲜香异常,真会使人有不似珍肴,胜似珍肴之感。席间继浓味菜式之后,一款“开水白菜”入席,在味的领略中,有紧锣密鼓、急转直下、起承转合的作用。多用于高、中档筵席。
黄玉米粉⋯⋯150 克 蜜瓜元⋯⋯⋯⋯15 克核 桃 仁 ⋯⋯⋯⋯50 克 蜜 枣 ⋯⋯⋯⋯⋯15 克鸡蛋⋯⋯⋯⋯⋯4 个 蜜樱桃⋯⋯⋯⋯20 克
鸡蛋清⋯⋯⋯⋯2 个 白糖⋯⋯⋯⋯200 克
荸荠⋯⋯⋯⋯⋯5 个 猪化油⋯⋯⋯200 克
〔烹制方法〕
-
将核桃仁用沸水浸泡后,剥皮,入五成热的油锅中炸酥,并铡成绿豆大的粒。荸荠去皮。蜜瓜元、蜜枣分别铡成绿豆大的粒,盛入碗内,加入白糖、鸡蛋、玉米粉,清水 400 克,调成浆,鸡蛋清打成蛋泡。
-
炒锅至旺火上,下猪化油烧至五成热,倒入调好的浆,快速翻炒至发白亮油,呈现鱼子蛋状时,盛入盘中,盖上蛋泡,放入蜜樱桃即成。
[工艺关键〕
-
玉米糊中的水要适量,少了不细嫩。
-
桃仁、荸荠不宜切得太细,须不断翻炒,动作迅速。
-
味不宜过甜。成菜后稍加一些明油,故用油量不宜多。
〔风味特点〕 1.“雪花桃泥”又名“核桃泥”,是传统甜菜之一,雪花则是指用鸡蛋
清搅打成的蛋泡,堆于桃泥之上,形成色彩的对比。 2.“雪花桃泥”成菜色泽嫩黄,微呈油亮,食之细嫩中含有桃仁酥香,
尤其与盖于桃泥上的雪花蛋泡同食,既可降低桃泥热度,又可清热增香。老幼咸宜,四时均可食用。
嫩葵菜心⋯⋯⋯40 朵 味精⋯⋯⋯⋯⋯1 克鸡惨⋯⋯⋯⋯150 克 胡椒粉⋯⋯⋯⋯l 克
川盐⋯⋯⋯⋯⋯l 克 清汤⋯⋯⋯⋯1500 克
〔烹制方法〕
-
将每朵葵菜心修理整齐,搌干水,逐一裹上一层鸡糁,制成鸡蒙葵菜。
-
炒锅置旺火上,放清水 1000
克,烧至微沸时,移至小火上,保持沸而不腾,将锅端离火口,下人鸡蒙葵菜,待鸡糁在锅内浸烫熟后捞出,沥干水。
-
炒锅置中火上,放入清汤烧沸,加川盐、鸡蒙葵菜煮沸,再加胡椒粉、味精,舀入碗内即成。
〔工艺关键〕 1.“蒙”是川菜烹制技法之一,即是在鲜菜心上蒙(沾裹)一层薄薄的
“糁”,于沸水中余热,然后配清汤成菜。
2.煮葵菜时水宜宽,勿使过火。葵菜四川俗称“冬寒菜。”
〔风味特点〕 1.“鸡蒙葵菜”是用葵菜嫩心与鸡糁烹制的一款清汤菜式。
2.“鸡蒙葵菜”为咸鲜味型。菜成本色,形色美观,汤清味淳,质地鲜嫩,清爽可口。
竹荪⋯⋯⋯⋯⋯20 克 胡椒粉⋯⋯⋯⋯1 克鸡糁⋯⋯⋯⋯150 克 味精⋯⋯⋯⋯1.5 克熟瘦火腿⋯⋯⋯30 克 绍酒⋯⋯⋯⋯⋯20 克豌豆尖苞⋯⋯⋯12 朵 蛋清淀粉⋯⋯⋯30 克川盐⋯⋯⋯⋯⋯3 克 清汤⋯⋯⋯⋯1200 克
〔烹制方法〕
- 选用体大、肥厚、色白、无斑点的竹荪,用热水发胀,洗净,清水漂白后,切去两头,逢中划破为一整张。下清汤 300 克,锅中加川盐 1 克煨制, 捞出晾凉搌干水分,平铺于墩上,均匀地抹上一层蛋清淀粉,再将鸡糁抹上
(约厚 0.6 厘米)。把火腿切成长 3.3 厘米、粗 0.2 厘米的丝,于竹荪两端各横放火腿丝一根在鸡糁上。将竹荪从两端轻轻由外向内卷成如意形,交口处用蛋清淀粉粘好,一一放平盘内入笼用中火蒸熟取出晾冷后,横切成约 1
厘米厚如意形片,摆入蒸碗内定成风车形,下清汤 100 克、川盐 1 克入碗吃味,入笼保温待用。
- 炒锅置旺火上,下入清汤,下川盐、胡椒粉、味精、绍酒烧沸后将锅端离火口下豆尖苞。取出笼内蒸碗,翻扣于汤盘内,周围用豆尖苞点缀,徐徐将清汤注入盘中即成。
〔工艺关键〕
-
制作鸡糁,用刀背砸茸,边砸边去筋膜,不可用刀刃剁,筋未去净, 口感不佳。
-
制坯工艺精细,吊好清汤,是本菜成败的关键。[风味特点]
-
竹荪,又名竹参、竹笙,是野生于山区竹子根部的一种隐花菌植物。四川的宜宾、乐山、绵阳、涪陵、凉山等地均有出产。竹荪的子实体非常美丽。头部是青如碧玉的帽状菌盖,中部是雪白的柱状菌柄,基部为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帽下撒下一围状如薄纱的菌裙。整个菌体显得十分妖烧。因而又有“菌中之后”的美誉。
-
此菜即是以竹苏为主料,辅以鸡糁、清汤、豆苗等合烹而成。成菜汤清如水,竹荪松脆细嫩,清鲜爽口,常用于高级筵席。
菜心⋯⋯⋯⋯600 克 姜⋯⋯⋯⋯⋯⋯15 克干贝⋯⋯⋯⋯⋯25 克 葱段⋯⋯⋯⋯⋯15 克味精⋯⋯⋯⋯⋯1 克 奶汤⋯⋯⋯⋯250 克湿淀粉⋯⋯⋯⋯25 克 鸡化油⋯⋯⋯⋯15 克川盐⋯⋯⋯⋯3.5 克 猪化油⋯⋯⋯⋯75 克绍酒⋯⋯⋯⋯⋯5 克
〔烹制方法〕
-
将干贝用热水洗净,上笼蒸熟。菜心洗净去筋,在沸水锅内焯至断生, 放入清水中漂冷捞起沥干水。
-
炒锅置旺火上,下猪化油烧至四成热,放入姜(拍破)、葱炒出香味, 下奶汤烧沸,捞出姜、葱,放入菜心、干贝(连汁)、绍酒、川盐烧入味, 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薄芡,淋上鸡化油起锅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
少用油,多用汤,咸鲜清香,重在“尝新”是本菜的风味特色。
(风味特点)
-
四川乃“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得天独厚,四季常青,蔬菜丰盛。仅成都地区,全年上市蔬菜品种即有一百四十种以上。善用蔬菜,是川菜的又一特点。时令菜蔬上市,人们都争购“尝新”。“干贝菜心”即是代表名品。“菜心”是时鲜嫩菜的一个总概念,时令不同,品种亦异,如黄秧白、小白菜、瓢儿白、冬寒菜(葵菜)等皆可人烹。
-
此菜鲜蔬清香爽嫩,本色本味;干贝淡雅醇香,海珍海味。具有咸鲜清香,清淡爽口的特色。
净冬瓜⋯⋯⋯200 克 味精⋯⋯⋯⋯⋯1 克熟瘦火腿⋯⋯⋯30 克 干细淀粉⋯⋯500 克川盐⋯⋯⋯⋯⋯2 克 清汤⋯⋯⋯⋯1000 克
〔烹制方法〕
-
将冬瓜片薄片,切成长 10 厘米的银针细丝,扑干细淀粉。火腿切成细丝。
-
炒锅内下清水烧沸,放入冬瓜丝永至色白发亮,捞入冷开水中漂冷, 再捞出整理好,放入汤碗内,加川盐、火腿丝、清汤、味精,置笼中馏蒸至冬瓜丝入味,熟透即成。
〔工艺关键〕
-
注重刀工,冬瓜丝必须长短粗细整齐化一。
-
淀粉不可拍过厚。
-
必须用高级清汤,上桌时可撒少许白胡椒粉。
〔风味特点〕 “冬瓜燕”是川宴清汤菜式传统名品,蔬菜精制,又名“雪燕冬瓜”。
因其成菜色白而晶莹,根条形似燕窝而得名。此菜系用冬瓜切成细丝,扑干淀粉,入水氽熟,注以特制清汤,配火腿丝而成。菜色素雅明快,汤汁清澈见底,瓜燕柔嫩软滑,不似燕菜,胜似燕菜。
净莴笋⋯⋯⋯300 克 |
湿淀粉⋯⋯⋯⋯15 克 |
---|---|
胡萝卜⋯⋯⋯300 克 |
姜⋯⋯⋯⋯⋯⋯20 克 |
土豆⋯⋯⋯⋯300 克 |
大葱⋯⋯⋯⋯⋯25 克 |
白萝卜⋯⋯⋯300 克 |
鸡汤⋯⋯⋯⋯400 克 |
胡椒粉⋯⋯⋯⋯1 克 |
猪化油⋯⋯⋯⋯50 克 |
川盐⋯⋯⋯⋯⋯3 克 |
鸡化油⋯⋯⋯⋯20 克 |
味精⋯⋯⋯⋯⋯1 克 | |
〔烹制方法〕 |
- 将莴笋、土豆、胡萝卜、白萝卜分别改成 3 厘米见方的块。先用花刀
刻楞,再经六刀切割成“吉庆”形。每种原料切 15 个,共 60 个。
-
炒锅中下清水烧沸,将四种主料分别下锅,焯热后放入清水中漂凉。
-
炒锅置中火上,下猪化油烧至五成热后,放入姜片、葱结煸出香味,
掺入鸡汤烧沸约 1 分钟,撇去汤面浮沫,打去姜葱不用,将四色吉庆入锅,
加川盐、胡椒粉、味精烧约 2 分钟,再放人湿淀粉勾成清二流芡,加入鸡化油起锅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
勾二流芡,湿淀粉下锅,边晃锅,边用手勺轻推,让淀粉熟透,做到明汁亮芡,切勿急搅。
〔风味特点〕 “四喜吉庆”是用四种不同颜色的鲜菜烹制而成。色、香、味、形俱美,
多用于喜庆宴席。制做此菜,除选料、配色、成形环环要做到相宜之外,还要借助好汤之力,使成菜汤清味鲜,清口解腻。
干桃仁⋯⋯⋯250 克 甜面酱⋯⋯⋯⋯25 克
白糖⋯⋯⋯⋯150 克 猪化油⋯⋯⋯500 克
〔烹制方法〕
-
将干核桃仁置锅中,掺入沸水,加盖焖 2 分钟,待桃仁皮起皱,用手撕去表皮。
-
炒锅置中火上,下猪化油烧至五成热时,下桃仁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干油。
-
炒锅置小火上,加入清水约 75 克,下白糖,不断搅动,使糖溶于清水中。待糖液浓缩翻白泡时,加入甜面酱,搅拌均匀,待再翻大泡时,将锅端离火口,把炸酥的桃仁倒入,轻轻翻,使其上糖均匀,表面翻砂后,起锅晾冷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
-
注意火候,桃仁酥香,不可炸糊。
-
略加辣椒面、花椒面变化而成麻辣味型,别具一格。
〔风味特点〕 “酱酥桃仁”又名“酱桃仁”。是将干核桃仁去皮。经油炸、沾裹两道
工序制作而成。成菜有香酥化渣、酱香味浓、甜中带咸的特点。是四川筵席冷碟名菜。
葛仙米⋯⋯⋯⋯25 克 菠萝⋯⋯⋯⋯100 克白皂仁⋯⋯⋯⋯25 克 樱桃⋯⋯⋯⋯⋯50 克桃油⋯⋯⋯⋯⋯25 克 鸡蛋清⋯⋯⋯⋯2 个红桔瓣⋯⋯⋯100 克 白糖⋯⋯⋯⋯250 克
汤圆面⋯⋯⋯100 克 醪糟汁⋯⋯⋯100 克湘莲米⋯⋯⋯⋯75 克
(烹制方法)
-
将葛仙米用清水淘净,以沸水泡发后,换清水入锅中煮开两次,去掉异味。湘莲米、桃油、白皂仁分别加水,上笼蒸发好。汤圆面搓成豌豆大的小丸子,红桔瓣撕皮去籽,菠萝切成小丁。
-
炒锅置旺火上,放入清水 1000 克,加白糖烧沸,下鸡蛋清,放入葛仙米、莲米、桃油、皂仁烧沸,最后放醪糟汁、桔瓣、菠萝、樱桃搅心起锅, 再把汤圆面小丸子另沸水锅中煮熟舀入碗内即成。
〔工艺关键〕
要得甜、加点盐。酌加精盐少许,口感更佳。
[风味特点] “醉八仙”是川菜中历史悠久的传统甜菜。所谓“八仙”是选用八种果
料,配醒糟汁烹成。醪糟,上海人称酒酿,北京人称江米酒,有醇香味甜的特点。冬食可以补温御寒,并有益气、活血之功。以其汁制成的“醉八仙”, 色彩美观,主料丰富, 脆柔糯,甜香爽口,有浓郁的酒香味,十分诱人。是冬末初春的时令佳肴。
莴笋⋯⋯⋯⋯l00 克 |
番前⋯⋯⋯⋯l00 克 |
---|---|
胡萝卜⋯⋯⋯100 克 |
胡椒粉⋯⋯⋯⋯1 克 |
白萝卜⋯⋯⋯100 克 |
味精⋯⋯⋯⋯⋯2 克 |
冬笋⋯⋯⋯⋯100 克 |
川盐⋯⋯⋯⋯⋯5 克 |
红曹⋯⋯⋯⋯100 克 |
绍酒⋯⋯⋯⋯⋯15 克 |
青菜头⋯⋯⋯100 克 |
湿淀粉⋯⋯⋯⋯⋯15 克 |
水发海带⋯⋯l00 克 |
奶汤⋯⋯⋯⋯500 克 |
蘑菇⋯⋯⋯⋯100 克 |
鸡化油⋯⋯⋯⋯25 克 |
〔烹制方法〕 |
-
将莴笋、胡萝卜、白萝卜、冬笋、红苕、青菜头,分别洗净,切成 10 厘米长、2.5 厘米宽的片,再与上述原料同在沸水内焯至半熟,用清水漂凉。番茄去皮、籽,切成 4 瓣。
-
取大圆盘一个,把上述原料按不同颜色岔开,在盘中摆成风车形,番前摆在中间,上边放蘑菇,灌奶汤 250 克、川盐 3 克,上笼蒸熟。
-
炒锅中下奶汤,加川盐、胡椒粉、绍酒烧沸后,放入味精,滗入盘内原汁,用湿淀粉勾成薄芡,淋入鸡化油即成。
〔工艺关键〕
-
蒸制时间不要过长,以 10 分钟为宜,可保持原料熟透而且颜色鲜艳。
-
勾二流芡,即玻璃芡,芡汁下锅后,用勺轻轻推动,以不粘锅为度,
切勿勤搅,让淀粉充分糊化,才能达到“明油亮荧”的标准。
〔风味特点〕 “八宝素烩”是选用莴笋、胡萝卜、白萝卜、冬笋、红苕、青菜头、水
发海带和番茄等八种时鲜蔬菜精心烩制而成。多品、多形、多色、多味,造形美观,色彩鲜艳,质味并重,请淡爽口,是四川市肆名菜。
苦瓜⋯⋯⋯⋯500 克 菜油⋯⋯⋯⋯⋯75 克
盐⋯⋯⋯⋯⋯2.5 克 青椒⋯⋯⋯⋯100 克
〔烹制方法〕
- 苦瓜去蒂,每条对剖开,挖瓤去籽,用刀斜切成长 5 厘米、厚 1.5 毫
米的薄片,青椒切成厚 1.5 毫米的箭头子。
-
锅烧热,先将青椒煸蔫舀起,再将苦瓜煸干水气舀起。
-
锅洗净,下菜油烧沸,放入青椒、苦瓜,加盐炒匀即成。
(工艺关键)
苦瓜片加盐少许,腌 10 分钟左右,轻轻挤去水分,然后再烹制,风味尤佳。〔风味特点]苦瓜鲜美,稍带苦辣,下饭最宜,为夏季时令佳肴。
黄豆⋯⋯⋯⋯500 克 |
辣椒面⋯⋯⋯⋯20 克 |
---|---|
醋⋯⋯⋯⋯⋯500 克 |
菜油⋯⋯⋯⋯150 克 |
豆粉⋯⋯⋯⋯⋯50 克 |
酱油⋯⋯⋯⋯250 克 |
石膏⋯⋯⋯⋯⋯15 克 |
精盐⋯⋯⋯⋯⋯25 克 |
馓子⋯⋯⋯⋯400 克 |
葱花⋯⋯⋯⋯⋯50 克 |
肉末⋯⋯⋯⋯250 克 |
大头菜⋯⋯⋯⋯50 克 |
豆豉⋯⋯⋯⋯⋯30 克 |
大米⋯⋯⋯⋯125 克 |
花椒面⋯⋯⋯⋯10 克 〔烹制方法〕 |
小白菜⋯⋯⋯500 克 |
-
将黄豆、大米淘洗干净,分别用水浸泡,待其泡涨后,混合磨浆,装盆备用。
-
石膏置火上,般至不明亮时,取出眷细,用丝罗筛出细粉,加少量水与豆粉混合调匀备用。
-
倒浆入锅,烧开后撇去浮沫,用勺不断搅动,以免巴锅,煮浆熟透至元生豆味为止。加入剁细的小白菜,沸一两沸,加盐,加石膏豆粉液,搅拌均匀,即可离火,此即“菜豆腐。”
-
锅置旺火上,烧热,注入菜油后,冒清烟时,加入肉末煸炒,水去油吐,加入大头莱(剁细)、豆鼓、葱花、辣椒面、花椒面、酱油、醋等调料, 烹料酒,加味精少许起锅装碗。
-
大碗盛菜豆腐,另碗盛炒好的馅料,平盘盛碎馓子,一并上桌,客人自行分食(菜豆腐盛小碗中,加 1~2 勺馅料,上面撒上碎馓子,用汤勺食用)。
〔工艺关键〕
-
熬豆浆时,宜中火,用勺不断搅动,因未滤去豆渣,常易沉底糊锅, 稍有疏忽,前功尽弃。
-
喜食辣者,上桌可另跟红油辣椒。
〔风味特点〕
此为川东白帝城一带家常菜,家家户户会做,大人小孩喜食。豆腐不滤渣,蛋白质丰富;小白菜碧绿,维生素丰富。似粗实细,美味可口。也许是下里巴人,惜乎不见菜谱著录。不用石膏豆腐液冲点,汤混而白,菜浆不结团,称为“浑浆菜豆腐”,或用泡菜水冲点,汤清而稀,菜浆结成小团,称为“清浆菜豆腐。”其质味各有千秋。此是冉氏家传制法,文人骚客登门点食,无不拍手称绝。
净鲜高笋⋯⋯500 克 酱油⋯⋯⋯⋯⋯15 克
绿叶菜心⋯⋯100 克 绍酒⋯⋯⋯⋯⋯10 克甜面酱⋯⋯⋯⋯75 克 湿淀粉⋯⋯⋯⋯5 克白糖⋯⋯⋯⋯⋯10 克 清汤⋯⋯⋯⋯⋯50 克味精⋯⋯⋯⋯⋯1 克 芝麻油⋯⋯⋯⋯10 克
川盐⋯⋯⋯⋯⋯2 克 熟菜油⋯⋯⋯500 克
(烹制方法)
-
将高笋切成 5 厘米长、1 厘米见方的长条。菜心淘洗干净。将酱油、白糖、川盐 1 克、绍酒、味精和清汤入碗中兑成滋汁。
-
炒锅置旺火上,下熟菜油烧至六成热时,将高笋条下入,炸呈金黄色时捞起,滗去炸油。锅内留油 25 克,加川盐,将菜心炒熟起锅装盘垫底。锅
内再下油 40 克烧至四成热,下甜面酱炒香,加高笋和匀,烹入滋汁急炒数下, 淋芝麻油起锅,盛入盘内菜心上即成。
(工艺关键)
炸高笋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丢水失形,以保持其脆嫩的特点。
(风味特点)
高笋即茭白,因其味微甘,又有“甜笋”之称。高笋含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颜色淡黄,质地脆嫩。此菜系用高笋切条经油炸后,在炒好的面酱中粘裹而成。味甜而酱香浓郁,脆嫩爽口, 咸鲜带甜。其用酱量较大,成菜后面酱较干,故名“干酱高笋。”
扁豆⋯⋯⋯⋯500 克 姜茸⋯⋯⋯⋯⋯30 克
精盐⋯⋯⋯⋯⋯5 克 味精⋯⋯⋯⋯⋯1 克酱油⋯⋯⋯⋯⋯15 克 醋⋯⋯⋯⋯⋯⋯20 克麻油⋯⋯⋯⋯⋯15 克 白糖⋯⋯⋯⋯⋯10 克
(烹制方法)
1 扁豆去蒂,撕去两边的筋,一折两截,冲洗干净。
-
锅置旺火上,注入沸水,倒入扁豆氽熟捞出,摊开晾干水气趁热撒上精盐拌匀,晾凉待用。
-
把姜茸、精盐、醋、酱油、白糖、麻油、味精放入碗内,调和均匀即成姜汁。
-
将姜汁倒入扁豆中,拌匀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
-
扁豆在沸水中氽熟,生者有毒;酌加食碱少许,成品软嫩碧绿。
-
姜汁,在咸鲜的基础上,突出醋的酸味,姜的辛辣味,才是四川正宗风味。
(风味特点)
色泽碧绿,质地脆嫩,清香扑鼻,清淡爽口。闻之,诱人食欲;食之, 散寒开胃。
油皮⋯⋯⋯⋯⋯4 张 辣椒油⋯⋯⋯⋯30 克
绿豆芽⋯⋯⋯500 克 麻酱⋯⋯⋯⋯⋯50 克葱⋯⋯⋯⋯⋯⋯15 克 花椒面⋯⋯⋯⋯5 克酱油⋯⋯⋯⋯⋯50 克 鸡蛋清⋯⋯⋯⋯1 个醋⋯⋯⋯⋯⋯⋯15 克 干淀粉⋯⋯⋯⋯30 克白糖⋯⋯⋯⋯⋯15 克 花生油⋯⋯⋯150 克味精⋯⋯⋯⋯⋯2 克
(烹制方法)
-
绿豆芽择去根,开水烫熟晾凉。葱切成未。蛋清兑淀粉调成稀糊。
-
油皮平铺案上,抹上蛋糊,在直的一面(向里)放上豆芽,卷成直径
2.5 厘米的扁形条。
-
用葱未、酱油、醋、糖、麻酱、味精、花椒面、辣椒油兑成汁。
-
锅烧热,注入少量花生油,油沸时,将卷两面都煎成黄色,取出切成
6 厘米长的段,摆人盘中,浇上兑好的汁即可。
(工艺关键)
众豆芽菜时.水要多,火要旺,速度要快,不可久煮,以免不脆。
(风味特点)
本品为四川传统名菜,条长似鱼,而以豆油皮、豆芽菜为之,故名“豆鱼”。麻、辣、脆、嫩、鲜、香,爽口不腻,便饭、宴会皆宜。
水发玉兰片⋯200 克 网油⋯⋯⋯⋯50 克
味精⋯⋯⋯⋯⋯1 克 熟火腿⋯⋯⋯l00 克
熟鸡肉⋯⋯⋯100 克 好汤⋯⋯⋯⋯200 克鸡油⋯⋯⋯⋯⋯10 克 带皮⋯⋯⋯⋯⋯25 克水豆粉⋯⋯⋯⋯25 克 料酒⋯⋯⋯⋯⋯15 克
(烹制方法)
- 玉兰片、鸡肉、火腿各切成长 6.7 厘米的二粗丝,带皮发后淘洗干净,
切成长 16.5 厘米的细丝。
- 将兰片、火腿、鸡丝两头码齐,用带丝一根从中间缠成一指大的小把
36 根(每把包括三种丝子),两头留 1.7 厘米长不缠,象火把形状。
-
用蒸碗一个铺上网油,将缠好的把摆成三叠水在碗内定好,掺少许汤上笼蒸约
10 分钟取出。
-
走菜时将网油揭去,翻人盘中,锅内掺好汤,加盐、料酒、味精、豆粉,勾二流芡成白汁,起锅时加鸡油淋于菜上即成。
(工艺关键)
此为工艺象形菜,制作必须精细,玉兰片、鸡肉、火腿丝要求长短粗细整齐划一。
(风味特点)
此菜凤格朴素,作法简单。在三四十年前走于一般海参席桌中的“热吃” 之一,菜美汤鲜。
黄豆⋯⋯⋯3.75 公斤 热石膏⋯⋯⋯73.5 克芝麻酱⋯⋯⋯l00 克 蒜泥⋯⋯⋯⋯⋯50 克花椒面⋯⋯⋯⋯10 克 熟油豆瓣酱⋯⋯50 克豆鼓卤⋯⋯⋯⋯50 克 口蘑酱油⋯⋯⋯50 克
(烹制方法)
1.黄豆 3 刀 5 公斤去净泥沙和杂质,用清水淘洗干净,换水泡 6 小时, 随后诺去一部分泡水,磨成极细的浆,盛人白布口袋,口袋放于大筲箕中, 筲箕又放人大本盆内,用手挤出豆浆倒人木桶内,口袋内再加请水二大瓢尽力揉洗,用手挤出豆浆,这样反复作二三次,挤出豆浆,去渣不用,得浆 41.5 公斤。2.选用成块的夹层石膏,用刀撬成片,去净杂质,放于旺火上煅烧透心,碾成粉未。
- 大锅内舀人清水 750 克,用大旺火烧开倒入豆浆 36.5 公斤,烧开后将
余下豆浆 5 公斤放人,放 1 分钟即将烧好的豆浆全部舀人木桶内。瓦缸一口
洗净,将石膏未放入,加清水 300 克搅匀,抹于缸内四周,再倒人豆浆,此
时豆浆上起一层雪白的泡沫厚约 5 厘米,盖上焖五分钟后,揭开盖,用一根
竹筷捅人豆浆中,如直立不倒,豆花就作好了。否则,再加盖焖 5 分钟,随
即用大平盘将缸内豆花一大片一大片地舀人铁锅中,将锅人小微火上,选 500 克重的圆平盘四个,平摆在锅内豆花上,压出部分水分,豆花便做成了。
- 此菜吃法有两种:一种是过江豆花,将豆花舀入汤碗中,舀时带汁水,
另用调料碟(每人一个),碟内放酱油、豆豉卤、熟油豆瓣酱、芝麻酱、蒜泥等一同上席。另一种是做干豆花,将豆花舀入菜碗中,滗干水分,加酱油、豆豉卤、熟油瓣酱、花椒面、芝麻酱、蒜泥等上席。
(工艺关键)
-
在成都,选用乐山黄豆,品质上乘。石膏以白而透明者为佳。
-
从挤酱到做成豆花,只能在 2 小时以内完成。
-
点浆不良的解救方法:用石膏粉 25 克,加清水 50 克搅匀,用手沾水
均匀地洒于豆浆上,覆盖焖 5 分钟即成。
(风味特点)
味麻、辣、咸,最宜下饭。
冬笋⋯⋯⋯⋯750 克 盐白菜⋯⋯⋯⋯65 克
盐⋯⋯⋯⋯⋯⋯1 克 料酒⋯⋯⋯⋯⋯5 克
味精⋯⋯⋯⋯⋯1 克 鸡汤⋯⋯⋯⋯190 克鸡 油 ⋯⋯⋯⋯31.5 克 水 豆 粉 ⋯⋯⋯⋯5 克猪油⋯⋯⋯⋯190 克
(烹制方法)
- 冬笋选用尖细、根小、身短(俗名“鹰嘴子”)的为原料,削去老根, 以左手中、食指及拇指控着冬笋,笋根向上,笋尖向下抵着菜墩,右手持刀从根部起用刀尖顺着笋由上而下直划一刀约 3 毫米深(以把笋壳划穿为度),
到距笋尖 1.7 厘米长时即用力将刀向右一拐按住笋壳,左手将笋向左一扭, 全部笋壳即顺力脱下。再用刀修去笋衣,使之光洁。笋根若有顶刀部分可去掉,保持嫩度。然后切成 4 厘米长、2 厘米宽、3 毫米厚的薄片。
- 炒锅放在旺火上,放人猪油烧至七成热,将冬笋倒入,用汤瓢翻搅, 稍煽一下,即将猪油滗去,将笋装人盘中。盐白菜将水挤干,去掉花椒,用刀切成细未,用原猪油同样在锅内炒一下,随即将盘中笋子倒入,再加入鸡汤、料酒、盐、味精,用汤瓢搅匀,烧约 3 分钟,即用水豆粉勾芡。然后顺着锅淋下鸡油,起锅即成。
(工艺关键)
盐白菜为四川民间冬季家常菜,其作法是:卷心白菜 500 克洗净,当中
划成四瓣,晾干水分,待菜帮变软,用盐 16 克抹透,用手握花椒 40 粒搓揉
出香味撒在菜心中,再用净青石压渍 3 天即成。可以凉拌或烧汤用。
(风味特点)
冬笋为冬季时令菜之一,吃法很多,如加金钧、宣腿、酱烧皆可。与盐白菜同烧,鲜笋中更透出一种盐白菜的芳香,有浓郁的四川乡土风味。
青椒⋯⋯⋯⋯150 克 皮蛋⋯⋯⋯⋯⋯3 个盐⋯⋯⋯⋯⋯0.75 克菜油⋯⋯⋯⋯100 克
味精⋯⋯⋯⋯0.5 克
(烹制方法)
-
青椒去蒂把,用水洗净,切成 1 厘米长的节。
-
皮蛋去壳,切成 1 厘米见方的丁。
-
炒锅洗净在旺火上烧热,下青椒干煸至起芝麻点时舀人盘内,再将炒锅洗净,放入菜油,将皮蛋丁倒入稍秒,即倒入青椒,加盐、味精炒匀起锅上席。
(工艺关键)
-
干煽青椒,不可放油,略带糊香味,诱人食欲。
-
煸过青椒的锅,必须用清水洗干净,否则成菜色黑,味亦不佳。。
(风味特点)
此菜系四川民间制法,为夏秋家常时令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