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包厢”
昆明 26 中初三(2)班杨玉清知道什么是教室里的“包厢”吗?就是设在初二某班讲台旁,孤零零地
横放着的那套桌椅。那可是给班上的“第一”——果应专用的。这个果应, 老师家访频繁,家长软硬兼施,可他呢,本着“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原则”,害得班上的纪律分没少得“良”。这回,老师不再信他的老一套—— “检查”、“保证”。铁了心把他调到了这“包厢”里。这是有两点好处, 其一,便于老师监督;其二,保障班上的纪律分。“包厢”是个风趣的老师给取的外号。于是,果应以前的外号“果汁应子”反倒没人喊了,这“包厢” 二字便成了果应的代名词。
有这么一天,“包厢”里莫名其妙地添了位奇怪的女孩。剪了个现在挺流行的“儿子头”,牛仔装,旅游鞋。不像一般女孩那样文文静静的,一双大眼睛里透出一股野味儿。果应心中思量着:到咱“包厢”里来的,恐怕没好的;教室里不少位子空着,干嘛非到这座儿来。哼,绣花枕头一包草!“嘻嘻。”想到这,果应笑出了声。那女孩友好很大方地转过头对他笑笑,说: “我叫文静。”果应虽然不大爱和女生啰嗦,但只要有说话的伴儿总是好事。可她连动都不动一下,果应想逗她说话都没机会,心想她恐怕是留级留怕了, 假正经罢了。自己也只好听起课,不再做小动作了。
星期五放学前,郝老师宣布:“明天是公开教学,大家要踊跃发言,谁都要举手。不过要记住,会回答的举右手。”之后老师又将刘鹤等几个同学叫到办公室去。老师刚出教室,果应说开了:“哼,什么到办公室,还不是把明天课上的答案告诉他们。这算什么?我就看不惯,弄虚作假。”“看不惯?”这时,文静发话了:“那你和老师去说,在这儿说死也没用的,难道你连这个都不敢做,是个胆小鬼?”“什么,我是胆小鬼?这样吧,和老师说没用,干脆我们来个‘君子协定’怎么样?”“君子协定?”文静一听来劲了。“对,我俩明天上公开课不会回答的问题就不举手,怎么样?”“好主意。”于是两人拉了勾。
果应做梦也没想到,文静居然会和自己实践了那个“君子协定”。他摸摸头,自言自语地说:“这个文静,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件事他俩没被批评,而且竟奇迹般地过去了。果应和文静成了朋友,彼此常愿说说心里话。有一次上地理课,赵老师那 1 米 5 的个头几乎被全部淹没在高高的讲台背后, 再加上眼睛不好,教室里便“天下大乱”了。看杂书的,画画的,作别种作业的,比比皆是。赵老师费力地指着讲台上的地球仪大声说:“同学们看, 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果应看教室里乱着,老毛病又犯了,怪声怪气地说: “大概是昨天窗户没关严,让雨淋成这样的。”周围同学都捂着嘴笑了起来。文静严肃地对他说:“你认为你很聪明吗?其实你是干了一件傻事,知道吗?”这丫头可真不好惹,果应撇撇嘴,再不敢说怪话了。
这样,过了几个星期,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果应不再像以前那样调皮了, 可文静却接连两天都没来上学。“最新消息,大新闻。”班里的“小喇叭” 冲进教室,嚷开了。“知道吗?电视台要拍一部叫‘包厢’的片子,女主人公为了演好体现校园生活的片子,到我们班体验生活很久了。你们猜她是谁? 就是那个怪怪的文静呀!”“什么,你骗人!”果应压根不信。“骗你是小狗。”果应糊涂了,难道同桌文静会是什么女主人公?难道自己受骗了不成?
怪不得每次问她从哪来,她总是笑而不答!怪不是她总爱拿笔来记点什么, 说是好素材。怪不得上次的“君子协定”没被批评⋯⋯
两天后,他收到文静寄来的一张贺卡。那是一张自制的精美的贺卡,写了一首叫“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的小诗,还祝愿果应早日回到同学们中间呢! 果应哭了,不知是为了失去一位好同桌,还是为自己坐“包厢”感到伤心⋯⋯
不久,“包厢”消失了。那个初二有名的“包厢”同学也似乎销声匿迹了。倒是有一位叫果应的凭着好口才,捧走了年级辩论会的第一。对了,各位可得注意电视台什么时候播放那部叫“包厢”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