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毛家亲友的信件

毛泽东写给韶山毛家的信件(不含给毛岸英、毛岸青等的信)。现存有37 份,可惜的是致其父母的信至今尚未找到。所存年代最久远的是 1938 年 5

月 26 日写给毛宇居的信,建国前仅存此一封,余为建国后的信件。其中 1949

年有 5 封,1950 年有 10 份, 1951 年有 3 封。1952 年有 4 封,1953 年有 3

封, 1954 年有 4 封, 1955 年有 1 封, 1956 年有 5 封, 1958 年有 1 封,此后与韶山毛家便几乎没有通过信了。这些信件基本上都保存完好。

毛氏家族在韶山一带是一个大家族,目前韶山市有毛姓 3400 余人(1990 年统计)。这个家族在韶山冲尤其首屈一指,按其内部结构分为震、鉴、深、瑺、石羊五大房(前 4 房以祖宗名命名,后一房以居地命名),在韶山冲至今保存了三座祠堂即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毛鉴公祠。毛泽东属长房震房, 世居韶山冲滴水洞外的东茅塘, 1888 年,其祖父、父亲搬到上屋场。

不过,毛泽东没有强烈的家族观念,他一生有意识地打破这种观念,事实上,“家族”概念,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大陆基本上消失按亲疏,东茅塘诸毛姓与毛泽东关系是最近的,这中间,与毛泽东通过信的有毛泽连、毛宇居、毛泽嵘等。其中写给毛宇居的信最多,达 10 余份,写给毛泽嵘的也有至

少 5 份。此外与毛远翔、毛泽青、毛照秋、毛贻华、毛春轩、毛逸民、毛爱桂、毛远悌、毛泽益、毛桂昌,毛岳乔、毛月秋、毛少贤、毛笔珠、毛春秀等近 20 位关系或远或近的族人都有过书信往来。

与毛泽东通信最多的毛宇居无疑是与毛泽东关系最亲密的族人之一。毛宇居与毛泽东为堂兄弟,毛泽东以上历代先人为毛贻昌(顺生)、毛恩普(翼臣)、毛祖人(四端)、毛祥焕,毛际耀⋯⋯毛宇居的历代先人为毛贻谋(福生)、毛恩甫、毛祖基(兰芳)、毛祥璵、毛际耀⋯⋯

毛泽东与毛宇居的亲近,除了族缘关系,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父辈曾经来往十分密切,尤其是毛宇居曾当过毛泽东的私塾先生。毛宇居在毛泽东出乡关之后,给毛泽东帮过不少的忙,如照料毛泽东的父母、帮毛泽东料理父母后事、1925~1927 年辅佐毛泽东在故乡开展农民运动,乃至护卫毛泽东祖坟等。他还保护过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并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建国后,毛宇居主动积极地充当了故乡人民与毛泽东之间的信使,向毛泽东反映乡情,或亲上北京拜见毛泽东。

1938 年 5 月 26 日,毛泽东给毛宇居的信说:

宇居兄左右:5 月 10 日信收读。谭季余以不来为上。楚雄等已寄微款, 尔后可略接济一点,请督其刻苦自省。周先生留居韶山甚好,应看成一家人, 不分彼此。此复,即颂时绥!

弟毛泽东5 月 26 日

远耀等在此甚好。

这是现存毛泽东写给毛宇居的最早的一封信,写作于抗战爆发之初;毛宇居视为珍宝,冒着生命危险将信藏于墙壁夹缝,解放后上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49 年 8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 46 军南下衡宝,途经韶山,派人到韶山冲寻找毛泽东的亲属,毛泽连、李轲随即去北京见毛泽东,毛宇居托毛泽连,李轲带去一信,并写了《七律二首·导师颂》献给堂弟,诗云:

一领青衫运远谋,手无寸铁敌王侯。拔山立海翻天浪,斩草除根解逆流。饥溺为心能得众,黔黎请命矢同仇。最难主义坚金石,百折不回气愈遒。毛泽东于 11 月 28 日回信说:

禹居家兄:惠示并诗敬悉,极为感谢。此间情形,泽连可面达。顺问阖族各前辈后辈人们的安好,贵宅各兄弟子侄的健康。

毛译东

1949 年 11 月 28 日

毛泽东与故乡一别达二三十年, 20 多年中与族人几乎没有联系,那是因为关山远隔,更因为政治的阻绝。当故乡族人知道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古旧的观念复苏:皇帝老子登基了。这种观念存在于当时不少毛氏族人中。他们纷纷向毛泽东写信,或要求上京一游,或要毛泽东帮助解决工作, 对此,毛泽东总是耐心劝导。

毛远悌,字乙夫,是毛泽东的六代堂弟毛泽癸之子,毛泽癸曾参加过毛泽东组织的农民运动,后在外失踪,留下毛远悌兄弟三人与母亲辛酸度日。1940 年,毛远悌到《力报》社印刷厂做工,此后直到解放初都在印刷行业。

1950 年初,他写信给毛泽东,介绍了自己的身世,要求到北京学习,他在连

写了两封信后,毛泽东于 1950 年 5 月 12 日回了信。

远悌贤侄:两次来信收到了,很高兴,你做印厂工作极好,应将此项工作做好,不要来北京。学习事将来有机会时再说。远翔是否尚在革大学习, 有信请转交。远翔略历我忘记了,便时请告我。此祝进步!

毛译东

1950 年 5 月 12 日

毛泽东要毛远悌搭给毛远翔的信写于同一天,内容也是要其不要来北京:

远翔贤侄:两次来信收到甚为高兴。你应在湖南设法求得工作,不要来北京,这里人浮于事,不好安置。你的文字已通顺,用力学习,当会有更大进益。⋯⋯

毛远悌、毛远翔在接到毛泽东的信后,遵嘱留在湖南,未再提去北京的要求。

毛森品既是同族人,又与毛泽东是湘乡东山高小和驻省中学的同学,其兄毛钦明亦是毛泽东的同学, 1927 年还陪同毛泽东考察过湘乡农民运动,

1928 年为革命献身。毛森品两次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家乡情况,并要求毛泽

东为他推荐工作, 1950 年 4 月 18 日,毛泽东复信说:

吾兄出任工作极为赞成,其步骤似宜就群众利益方面有所赞助表现,为人所重,自然而然参加进去,不宜由弟推荐,反而有累清德,不知以为然否?毛泽东一面婉言拒绝为毛森品推荐工作,一面又体谅老友困难,他先后

三次给毛森品寄去 550 元钱。

毛泽东 50 年代初致故乡族人的信,大多很简短,其中心内容和最为闪光

之处都是不让族人产生“荫庇”心理。如 1950 年 5 月 7 日给毛贻华的信说: 工作事尚望就近设法解决,我现在难于为助,尚祈鉴谅。5 月 8 日给毛春轩的信说:去年 12 月来信业已收到,甚为感谢。浪秋、迪秋诸位均宜在家工作,

不要来北京,以免浪费时间。1951 年 2 月 15 日给毛岳乔的信说:你的生计

困难,甚为系念,但我不便有所介绍,仍望在原地自己设法解决。1956 年 12

月 13 日毛泽东回本族姑妈的信说:调你儿子做财经工作一事,我不能办, 要在当地所属机关自己申请,乞谅为荷。

毛泽东对待像上面这些提出要求引荐或解决工作的族人,均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拒绝方式,不让他们存留幻想,效果很好!但同时,毛泽东也是看重乡情、亲情的,他往往用寄款赠物资助或答应一些族人到北京小住的方式安慰他们。

如 1949 年 11 月 28 日,毛泽东复毛泽荣的信中就提到“托毛李(指毛泽

连、李祝华)带上皮衣料一件,为弟御寒之用。”次年 5 月 12 日回毛泽益的

信中亦有“兹寄上人民币贰佰伍拾万元(合 250 元),以应急需,收到时请

告知为盼”的句子。1952 年 10 月 2 日致毛字居的信说:“毛泽连来信叫苦, 母尚未葬,脚又未好,兹寄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一百万元为六婶葬费,二百万元为泽连治病之费。⋯⋯另寄二百万元给泽荣(逊五)助其家用。他有信来,我尚未复,请转告他,不另写信了。”

然而毛泽东也并非有求必应,因为他一已之力,要完全用自己的稿费解决百姓的生活困难,事实上是不可能的。1950 年 5 月 8 日他给毛逸民的信件中说:

乡里贫苦人民生活困难,烈士家属更加困难,暂时只好忍耐一点,待土地改革后就可能好一些了,那时人民政府也可能给人民以一些帮助,例如贷款等,人民就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

烈属的照顾是全国范围内的事,全国有几百万户烈属,都要照顾,自未便单独地特殊地照顾少数地方。但最困难的人民,当地人民政府在减租时土改时及青黄不接的岁月,应当尽可能给以照顾。

对于族人上京的要求,毛泽东采取区别对待。如上文所述,对欲借毛泽东威名谋职,或想长居北京当“食客”、“门人”的,毛泽东坚决回绝;而对想借上京之机向毛泽东反映情况或者一般的短住游历的,毛泽东表示欢迎;从时间上来说,愈到后来,毛泽东愈难随便答应族人上京了。

1951 年 9 月 4 日毛泽东写给毛宇居的一信说:

接到梅清、有成二兄的信,想来京一游,我认为可行。如禹居兄有兴趣, 亦可同来一游。来者以三兄为限,他人不要来。到京大约可住一个月至两个月,太久则不方便。如三兄同意这几点,即可偕我这里派的同志一道来京。

1952 年 7 月 11 日毛泽东复毛宇居信说:“为了了解乡间情况,拟待秋收以后邀李漱清、邹普勋二位来京一游⋯⋯”

毛泽东的原则性即使对于至亲亦不轻易改变。毛泽连身患眼疾,曾多次上北京,得到毛泽东的悉心照料。然而从毛泽东的信中看,也有多次不让他来北京。1951 年 12 月 11 日信说:

泽连、远悌:来信收到。慰生六婶及泽连均不要来京,也不宜在长沙住得太久,诊病后完了即回韶山为好。现在人民政府决定精简节约,强调反对浪费,故不要来京,也不要在长沙住得太久。泽连家境困难,待将来再设法略作帮助,目前不要靠望。⋯⋯

1952 年 10 月 2 日毛泽东又要毛宇居转告毛泽连“请告他不要来京,可

到长沙湘雅医院诊治,如湘雅诊不好,北京也就诊不好了。”

从 50 年代未起,毛泽东与故乡族人通信日见稀少,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日理万机,已无法过多分心于写家信;另一方面也因为族人通过近十年与毛泽东的鸿雁往来,了解也理解了毛泽东不愿徇私情的脾性,因而他们也很少写信给毛泽东提个人要求了。第三个原因,与当时政治的从紧和毛泽东形象的“神化”亦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