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古老村落——阳山古村

阳山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正和乡境内,与万华岩、仰天湖、四清湖构成旅游金三角。

古村因依骑田岭而得名,村内的客家人以何姓为主,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现存古建筑60余栋,以其古朴的民居建筑与和谐的民俗民风,展现给人们一幅简朴和谐的图画。

2006年,桂阳阳山古村入选为我国十大古村之一。

先建书院后建民居的村庄

湖南省郴州市的桂阳郡史称“千年古郡”、“楚南名区”,早在18000年前就有古人生息繁衍,属于“龙泉文化”的分支。神龙炎帝从中原南迁至湘南,在此传播了农耕文化。

有民俗文化与古民居建筑“活化石”之称的阳山古村位于郴州市桂阳县境内。古村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自设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现存古建筑60余栋。它与其他古村的最大不同是,这个村庄既不是官人建村,也不是商人建村,而是个典型的文人村落。

据说,在很久以前,阳山古村背倚的骑田岭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凉大山,到东汉时期,桂阳太守卫飒组织山民凿山开道,在道旁立凉亭、置邮驿,从此,这里形成了一条古道,成为湘粤之间的重要通道。

唐代时,“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在山岭间流传,而岭南的鲜美荔枝就是经过阳山古道运送到远在长安的杨贵妃手中的。

到明弘治年间,一个改变阳山古道命运的人出现了,此人便是阳山古村的创建者何天禄。

何天禄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长大后,考中了举人,成为了广东增城县的知县。在当官期间,何天禄结识了退职在家的明代哲学家湛若水。

两人日夜探讨“静学”,数日之后,何天禄做出了一个改变子孙后代命运的决定:辞官回乡办书院。

在回家途中,不知是被古道上的美丽风景所吸引,还是厌倦了城市的热闹喧嚣,何天禄没有回到始祖、元朝大德进士何臣定居的桂阳城蓝衣巷,而是带领家眷沿着阳山古道来到了骑田岭山脚下一个倚山面水的幽静之所廖家湾,也就是后来的阳山村所在地。

何天禄请来工匠在这块土地上盖起了第一座建筑“艮所书院”。接着,他又指挥工匠在书院旁边修建了一些和书院相配的建筑,这些建筑便是阳山古村的雏形。

1561年,艮所书院的3名学生陈尚伊、何佃、汪应璧三人同中举人,3年后除何天禄的长子何佃过早地去世外,陈尚伊和汪应璧双双高中进士。

此事立即轰动湖广,传遍京师,身为艮所书院的“山长”兼恩师的何天禄也因此“加冠带、授进士出身”,备受隆恩,艮所书院也因此“天下共闻”。

这之后,何氏家族的人又在艮所书院的附近建立起了很多的民居。因这里依骑田岭之南,所以,何家人又把这里取名为阳山村。

在这些民居中,艮所书院是最早的一批。它就在民居群的右侧。清一色的灰墙黑瓦、木门窗,隐匿在民居群中的书院很不显眼,但它在明朝却极具名声,在哲学家王阳明的《王门学案》、湛若水的《湛门学案》等明朝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阳山村内现存的艮所书院,没有大书院的深院豪庭、雕梁画栋,却格外清幽宜人。这座书院是一座二进四列八间的格局,这种格局寓示着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理学思想。

书院内,右依磨井文泉,左倚奇石笔桩,庭植莲藕,环以带水。每逢雨天,雨水随屋檐下牙齿般整齐的精致滴水瓦滴落,发出好听的滴答声。

随着何氏家族的人在这里建房、居住,他以前的老家人也从江西庐江迁移而来。原来,何天禄的老祖宗何臣是东汉经学大师何休的后裔,他本是江西庐江客家人,在元代迁入桂阳城蓝衣巷,后来,他的第七代孙子何天禄又从蓝衣巷迁入在阳山村。

庐江的客家人迁居此地后,为了抵御外族的侵袭,他们又在村庄外边修建了围墙进行自我保护。

当然,后来的何氏家人更注重出世安邦,也许是受“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所影响,以“禄”为上。阳山何氏家谱记载,从建立村庄至今的600多年间,阳山一共出了大小文官武将33人,其中进士3人,举人9人,官至将军2人,入翰林1人。

与此同时,村内的何家人不以望族自居,喜欢助弱扶贫,在建村以后,又自发设立了“重九会”用来孝敬老人、“义学会”用来搞希望工程、“救婴会”用来为孤儿服务、“禁戒会”用来自律、“宗源会”用来祭祀祖先、“女儿会”用来保护女性权利等“六会”治村组织,形成了“宽容诚厚重,和气致贞祥”的百年家风。

为此,阳山古村被誉为“天下客家第一村”和我国古民俗风情的“活化石”。

[旁注]

湛若水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字元明,号甘泉,广东省增城县人。孝宗弘治间进士,选庶吉士擢编修。世宗嘉靖初,官南京祭酒、礼部侍郎。后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户。王主讲“致良知”。湛主讲“随处体认天理”。

山长 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时,受业者称之为山长。宋代将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的庐山白鹿洞的“白鹿国学”,又称“庐山国学”,改成白鹿洞书院,作为藏书讲学之所。元代于各路、州、府都设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古人把宇宙的形成分成几个阶段。宇宙形成之前的状态称为“太极”。“太极分两仪”,即阴阳分化阶段。两仪即是阴阳两极,白色代表阳,黑色代表阴。“两仪分四象”,即由于阴阳之气的盛衰往复,而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四时变化。易学家称四时为“四象”。

翰林 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炎帝 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我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又称赤帝,生于姜水。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黄子孙。

[知识链接]

阳山村本来是廖姓人家居住的庄落,后来何家人在这里修建书院,且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后,或为文官或为武将,建造了这座至今仍让人称道的村落。

不知从何时起,廖姓从这里消失了,全村只有客家何姓一族。据说,何姓前辈智者曾将此村改名“料材”,除了希望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之外,也取“料”、“廖”同音以示对廖姓的尊重。

但这里过去的确是廖氏庄落,于是,当地人也称阳山村为“廖家湾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