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木结构为主的石头城堡
从贵阳市往西行进约70千米,进入安顺市所辖平坝县范围内,路两侧可见山谷盆地间绿树掩映着一片片银色的石头建筑的世界。
那就是屯堡人用岁月的钢凿打造的赖以生存的自由空间的屯堡村寨,以它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600年来的风云聚会与坎坷历程。
这些屯堡村落以屯、堡、驿、哨、所、旗、关、卡等命名,体现出军事建制特征,并相对集中分布于以安顺为中心的13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大小300多个,人口达30多万人,成为一个与周边少数民族和其他汉族迥然不同的文化社区。
依山傍水建造的一栋栋石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连片成趣。走进村寨,那“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板凳石头缸”的石头世界,令人赞叹。
屯堡民居最大的特点是石头的广泛应用。一户民宅就是一座石头的城堡,一个村庄就是一座纯粹的石头城,屯堡是一个防御敌人的整体,而屯堡民居就是组成这个整体的每一个细胞,既可以各自为战,又可以互相支援友邻,既保证一宅一户私密性和安全感,同时又维系各家之间必要的联系。
屯堡建筑把石头工艺发挥到极致,从高向下放眼望去,白晃晃的一片,错落有致。
屯堡居民的建筑成四合院,既有江南四合院的特点,又有华东四合院的布局,但最突出的特点是全封闭的格局。
这些房子从燕窝式到城堡式到城堡碉堡连接体式。在各种式样的独立庭院中,天井不仅是家庭活动的场地,更是防止进犯敌人纵火的措施。屯堡人的建筑观念,把防卫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在房屋平面布局上,屯堡民居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屋面覆盖的石板讲究美学的几何结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平稳和谐、包容宽纳的审美观念。
其住房分配既讲究实用性又充分体现内外、长幼、主宾的儒家纲常伦理,从而制约和维系着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居民建筑分朝门、正房、厢房,朝门成雄伟的大“八”字形,两边巨石勾垒,支撑着精雕的门头,门头上雕有垂花柱或面具等装饰品。
正房高大雄伟,在木制的窗棂,门簪上雕刻着许多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厢房紧依正房两边而建,前面为倒座,形成四合,中间为天井,天井是用一尺厚的石头拼成,四周有雕刻着“古老钱”的水漏。
石头建筑的屯堡居民,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村寨内部的巷子互相连接,纵横交错,巷子又直通寨中的街道,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防御体系。
靠巷子的墙体,留着较小的窗户,既可以采光,又形成了遍布于巷子中的深邃枪眼。低矮的石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功能。
这一切无不显示,当时战争所需的建筑构式和屯军备武的思想。现在屯堡村寨中,至今残存着许多垛口、炮台供人们欣赏。
屯堡建筑的选地是很讲究风水理论的。靠山不近山,临水不傍水,地势干燥,视野开阔,水源方便。左右有大山“关拦”,坐向以南北为宜,要符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山关人丁水管财”的五行学说要求。
对于屯堡人来说,传统的天文地理对人生命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被视为“万年龙窝”的居屋,如果不讲究风水龙脉,不注重相生相克,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财源命运,还会牵连到全寨的兴旺发达。这种习俗心理无疑对促进屯堡人的内聚力起到无形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现存的安顺屯堡文化区,共有300多个屯堡村寨,现存屯堡文化保存较完整的主要是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九溪村,七眼桥镇“云峰八寨”中的本寨、云山屯,平坝县的天龙镇。
其中,号称“屯堡第一村”的九溪村坐落在九溪汇流的河边,是安顺屯堡文化区最大的自然村寨,清朝时有“九溪是座城,只比安平少三人”之说。这里的安平则是指平坝县城。
九溪村是屯堡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九溪村外的小李山上留有城堡遗迹。
九溪看上去不像村,倒像小镇,有长长的商业主街,街上有屯堡风味餐饮店和银器、铁木等作坊,大多的小店、作坊都还保留着古老的石头柜台。屯堡古建筑就分布在主街两侧。
在现存的九溪中,原有的寨墙已被拆除,但在主街两侧都有深深的门洞,门洞上的半边式骑楼是守备点。街中段有口古井,井口石栏已被井绳磨出了缺口。
穿过一个门洞,就进入曲折、仄狭的街巷,两边是片石砌成的高墙,墙上齐胸处留有十字形射击孔,民房都是两层楼,小小的窗户高高在上,完全是一种防御式建筑。
马家院、宋家院等较大的四合院另筑有防守门洞。四合院的内部已显得颇为破旧,石头墙内包裹了徽派建筑风格,一厅两厢一照壁,镂雕木格窗、刻花石柱础、木雕雀替。九溪原有5座寺庙,现存3座,龙泉寺的花灯古戏台雕刻精致。
平坝县天龙屯距贵阳市区50多千米,是目前最有名的屯堡。
天龙屯从元代起就是驿站和屯兵重地。从新建的牌楼进去,就进入天龙镇,转过弯,一处明代驿茶坊引人注目,一身“凤阳汉装”的妇女当炉烹茶,老式茶坊灶具和几条方凳、粗陶碗,可以让人们领略到真正的古茶坊韵味。
沿溪多为石砌柜台的商户人家,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桥头闲聊。虽然整个镇区新老建筑杂陈,让人觉得遗憾,但跨过小桥钻入小巷还能看到明代军事机关重重的民居建筑概貌。
其中的九道坎巷要穿过狭窄低矮、两边布置枪眼的过街门洞。街尽头是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小学,仍然保留着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镇北残存着一段古驿、一座古驿桥。
天龙屯周围的山上留下了大量屯堡历史遗存:古城墙围绕天台山,从半山腰垒石建起的城堡式伍龙寺古刹群下临绝壁,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建筑大师张开济赞为“中国古代山地石头建筑的一组绝唱”。
山背后有明朝军队的兵器加工场遗址;烟堆山有明代烽火台残垒;清朝时修建有垛口、炮台、瞭望哨的龙眼山屯残垣尚存。
被称为“峡谷古城堡”云山屯是屯堡文化村落中最完整地保存着石砌屯门、城楼、寨墙等古代军屯防御设施的村寨。
云山屯坐落在云鹫山峡谷中,寨前古树浓荫,两山夹峙,山势险峻,仅有一条盘山石阶可进入屯门,门洞深数十米,上有歇山顶箭楼高耸雄踞。
屯门两侧依据山岩地势砌成高6米、长十数米的石墙连接悬崖,并如长城般在两侧陡峭的高山上蜿蜒合围。各显要位置分布14个哨棚。一条东西向石头主街纵贯全村,街两侧有高台戏楼、财神爷庙、祠堂以及老字号“德生昌”中药铺。
数条弯曲的小巷巧妙地将各家各户串联起来,住宅、碉楼等大部分建筑依山势的起伏呈阶梯状分布于两侧山腰,整个村落布局、道路设施和院落结构绝妙地完成了三重封闭性防御体系。
历史上这里曾商贾云集,现在店铺已不足百户,而且夹杂了不少新建筑,影响了景观的整体性。
屯堡文化村的本寨村落背靠云鹫峰,左右两边分别是姐妹顶山和青龙山,而宽敞清澈的三汊河,成为本寨正面的天然屏障。
这座村寨虽不大,但屯堡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现代建筑最少。在寨外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一片石板瓦顶上高耸着七八座碉楼。
本寨村的四合院建筑比九溪村考究,因年代没有九溪那么久远,因而内部结构都还比较完好。钻进窄窄的巷道,穿过一户人家的过厅,天井对面突然耸起一座带有围墙的碉楼,碉楼的炮眼正对门厅。转过围墙是碉楼正门,垂花门楼,门楼上部还有“美人靠”。
走进碉楼,是一个小小的下沉式天井,天井中用片石砌出八卦图案,四周用青石筑起半米多高的屋基,两侧是半圆形雕花台阶,通主房的石级雕刻了精美的吉祥图案,连石屋基的侧面也刻有图案,房主可谓费尽心机。
主房和碉楼连成一体,楼梯在主房后部,无法进去。据估计,碉楼原为主人住宅,外围的厢房是下人住房。碉楼后还留有一段高高的石头寨墙。
在屯堡文化古村,除了与众不同的建筑群体之外,还有特色的娱乐、语言、服饰、宗教信仰和饮食等屯堡文化。
在娱乐方面,屯堡人的活动主要有地戏、花灯和唱山歌。地戏可以说是屯堡文化中最具魅力的民俗奇观,它与屯堡人亦兵亦农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屯堡人情感的张扬和寄托。
屯堡人尊崇儒、道、释之教义,以儒教为主,释、道为辅,坚持忠君报国、忠孝传家、仁义待人、尊老爱幼的儒家道统。
在语言方面,屯堡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江淮母语特征,发音中翘舌音和儿化音很明显,日常口语对话中大量使用谚语、歇后语和圆子话,显得生动活泼、幽默有趣。
在衣饰方面,屯堡妇女坚持古朴健俏的“凤阳汉装”,穿长衣大袖、系青丝腰带、穿鞋尖起翘的绣花鞋,头上挽圆髻,别银钗玉簪,完整地保存了江淮古风。
在饮食习俗方面,屯堡人创造了自己的特色食品,如鸡辣子、腊肉血豆腐、油炸山药块和松糕、枣子糖、窝丝糖等。
总之,屯堡文化是一种个性鲜明、内涵深邃的地方文化。它是江南文化在贵州高原不可多得的历史遗存,其中的许多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2001年国务院将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屯堡村落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在安顺七眼桥镇出土的明代率军南征将军傅友德、沐英将军,捐资建庙的石碑证实了屯堡文化古村的来历。
2007年,七眼桥镇以“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明初文化村落群—“屯堡”被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旁注]
垂花柱 在我国南方,古建筑屋顶的出檐是由梁枋支撑,其中一种做法是在梁柱间使用了悬柱。这种柱又称垂花柱,就是在伸出的梁枋之间加一段瓜柱,瓜柱下端制作成垂花柱头。
垛口 指城墙上的矮墙前方突起的部分。可用来作为守御城墙者在反击攻城者时的掩蔽之用。具体构造是:从墙上地坪开始砌至人体胸腹部高度时,再开始砌筑垛口。垛口一般砌筑成矩形。垛口上部砌有一个小方洞即瞭望洞。下部砌有一个小方洞,是张弓发箭的射孔。射孔底面向下倾,便于向城下射击敌人。
云鹫山 位于贵州安顺市东部,山巅上有一座庙宇,常年香客盈门、名为:云山寺。据史料记载,云山寺始建于明代。寺内最独特的建筑为华严阁,四面三层,建于两块巨石之上。寺内珍藏佛经五部。
美人靠 是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的靠椅的雅称。也叫飞来椅、吴王靠,学名鹅颈椅,是一种下设条凳,上连靠栏的木制建筑,因向外探出的靠背弯曲似鹅颈,故名。古代闺中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寂寞时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
儒教 或称孔教、名教、礼教或先王之教。儒教是以孔子为先师,圣人神道设教,“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倡导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儒教以十三经为宗教经典,以古代官僚机构为宗教组织,以天坛、宗庙、孔庙、泰山为宗教场所,以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为宗教仪式。
烽火台 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碉楼 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特色,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我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映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在我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
[知识链接]
在屯堡文化村落,还有与众不同的宗教文化。
屯堡人所信奉的神灵主要是以历史上有关军事方面的人物以及汉族所普遍崇拜的诸般信仰。如崇拜关羽、道士、巫婆、阴阳端公、山神等。
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屯堡人便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迎菩萨”活动。彼时,各个村寨的屯堡人都举着用木头雕刻的“关圣帝”塑像,游场串坝,以供人瞻仰。
在屯堡。几乎每个村寨的大姓家族都设有祠堂、祭庙。而每家的堂屋正壁上均设有神龛,神龛下面又设置有神坛。神龛中,屯堡人供奉的神位显得丰富而又复杂。既有佛教人物,又有坛神赵侯,还有祖先牌位以及有关诸神。在屯堡,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