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至今的明清古建筑群

西递是安徽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这个村子的兴衰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古村从形成至今,经历了数百年的社会动荡,风雨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村庄是引溪水入村的长条形村落,流水、民居相间,建筑群落整体性极佳,给人以紧凑精美的感觉。

整个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

村内现存的古老的建筑有胡文光牌坊、追慕堂、旷古斋、瑞玉庭、桃李园、西园与东园、膺福堂、履福堂、笃敬堂、青云轩、惇仁堂、尚德堂、仰高堂、村绣楼和大夫第等。

西递村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建于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是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石雕牌坊,通体采用当地的大理石雕筑而成。

整个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来,而每一处图案都蕴涵有极深刻的寓意。胡文光牌坊造型庄重、典雅,石刻技艺出众,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这座牌楼是明朝皇帝神宗恩准为其四品大员胡文光建造的,横梁西向刻字“胶州刺史”,东向刻字“荆藩首相”。胡文光进士及第,入仕后官位累升至山东胶州刺史,他为官勤勉,政绩卓著。后得到明神宗的叔父长沙王的赏识,将其调任王府长史,总管一应事务。王府长史也称王府首相。

据载,历史上西递村曾有13座牌楼,其中12座在消失了牌楼的主人中,地位、权势比胡文光高的不止一位。但胡文光的身价最高,牌楼的规格最高,留存于世的时间也最长。细看牌楼上的石狮,那狮子头朝下,呈俯冲状,姿势十分奇特。

追慕堂位于西递村大路街上方,建于清朝乾隆甲寅年,用以追思慕念胡氏先祖,使后人勿忘当年的李胡渊源。

追慕堂屋顶为飞檐翘角,八字形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八字墙用整块打磨光滑的黟县大理石制成,风格独特,极为精美壮观。

西递村的旷古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幢清朝时期典型的徽派庭院式的私家宅院。

斋内的砖、木、石三雕都基本保持原样,正厅堂前摆放有西递古村落全景大沙盘,形象地再现了古村落的整个布局和山形地貌。

瑞玉庭位于西递村横路街口,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徽商住宅。

从上而下整体看来似商字形状,当人从下穿过时就与其组成了完整的商字,寓含着人人皆经商之意,这是徽派民居厅堂里的一个独例。

西递的桃李园位于村内横路街中部,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是胡贯三的第三个儿子胡元熙的旧宅,也是西递唯一的住宅、书馆相配的建筑。

后进厅堂两侧有雕花木板,上面依次镶有书法漆雕《醉翁亭记》全文,这些雕花木板出自康熙年间古黟县书法家黄元治之手,现在显得十分珍贵。

西递的西园在村内中横路街上,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有260多年历史,是清朝道光年间四品官胡文照的私宅。

庭院分前、中、后三进,以低墙相隔,院内有花草树木、鱼池假山、匾额漏窗,用的是典型的徽派造园手法。东园与西园相对应,是一组多单元的古老住宅,风格古朴,不饰华丽。

膺福堂是西递官职最高的清二品官员胡尚熷的私邸。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三进三楼结构。

膺福堂是典型的徽派四合院,屋内的隔扇门皆雕成莲花状,精制典雅,天井四周的雀替木雕呈倒爬狮,尽显官商府第的气派。

履福堂,建于1684年,距今300多年,是胡贯三的孙子清代收藏家胡积堂的故居,也是西递村中一座典型的书香宅第。

此堂是一座三间三楼结构的大房子,屋内厅堂摆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

前厅堂前挂有“履福堂”匾额,两侧有木刻楹联反映出主人的伦理观念: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此外,前堂还挂有数幅字画、楹联,其中有一副内涵丰富,很有哲理的楹联: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这副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厅堂前的长条案桌上东侧放着大花瓶,西侧放着一面镜子,取谐音“东平西静”之意;中间放着自鸣钟,当自鸣钟响起,取“终生平静”的谐音,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一种希望。

钟两侧各有瓷制“帽筒”一只,古时的男人戴着西瓜皮帽子,一当坐下来就顺手把帽子往帽筒上一放,故称帽筒。

堂前两边还挂有奇特的撕画、烧画,它是用笔绘出却如用火烧烙,再用手撕并合而成。

进入后堂,有一用于扇风的板扇悬于半空,一边刻有“清风徐来”4字,一边刻着“凌云”2字,一扯动绳子,板扇即轻轻来回摆动。

天井两旁各有12扇木门,雕刻了花草、飞禽、走兽,每扇门中段各雕一则孝义故事,正反两面合起来,是一幅完整的《二十四孝图》,这也是西递灿烂的古文化遗产。

整座宅居古风盎然,书香扑鼻,具有我国古代典型的书香门第风貌。

在履福堂旁边,还有一处笃敬堂,建于1703年,距今已有300余年。这也是胡积堂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笃敬堂为四合院二楼结构。正屋前,有一个小庭院。庭院左边,又有一书房。中间正屋厅堂上,最醒目的便是一组祖传画像,正中为胡积堂,被朝廷封为正三品。画像左边年轻者,为元配夫人。右边年长者,为继配。她们颈挂朝珠,享受着丈夫的三品待遇。

青云轩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西递村整体民居的一个书厅,又叫便厅,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虽然青云轩也是一座徽派民宅,但是仿北方四合院的形制,在西递的古民居中别具一格。该宅的主人祖上曾经在京城经营钱庄生意,因为喜欢四合院,所以就在家乡投资兴建了这座小院。该院建于清同治年间,此建筑是二楼结构,两侧平房,环绕一小庭院,便厅居中,院门临巷设有门亭。

从石板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茂盛的牡丹花。这株牡丹是主人从洛阳带回的秧苗,与小院同龄。

与牡丹相对的是一扇月亮圆门,门框由6块“黟县青”石块组成,这种月亮门在西递民居中比较罕见。每年牡丹花盛开的季节,怒放的鲜花与满月形的圆月构成了“花好月圆”的美好意境。

最为奇特的是月亮门门口摆放的青云轩的镇宅之宝,一块海蚌化石,也是主人在外地做生意的时候带回来的,现成为青云轩的又一标志性物品。

进入院中,右侧是主人吃饭起居的地方,左侧是一条回廊,下雨时在院内可以不走湿路,现被辟为经营古玩和工艺品的摊位。

穿过月亮门进入正厅,正厅与其他徽派民居摆设并无大的差异,但青云轩最有特色之处也恰恰就在正厅里。厅堂正中地面上有一个小圆洞,上面放着石盖,冬天掀开,暖气上升;夏天掀开,凉风送爽,如同一个天然空调,令人称奇。

另外,由于这家主人祖上是经营钱庄的,钱庄当然和铜钱打交道,为此,在青云轩圆的月亮门和方的地窖上,均为外圆内方的铜钱形状,这又是徽文化的一大特色。

惇仁堂位于西递村大夫第后弄的前边溪畔,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原为村中徽商泰斗,有江南六富之一美誉的胡贯三晚年的居所。

此建筑古朴典雅,房屋是五间二楼结构。惇仁堂后来还是1906年在西递创办黟县第一所“崇德女子学堂”的大家闺秀黄杏仙的故居。

尚德堂位于西递村前边溪上游,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西递古村落里尚有的最古老的明代民居建筑。

西递村的仰高堂位于尚德堂上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屋宇为3层,在内部格局上,把厅堂移至2楼,这种“楼上厅”的现象,是明代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有学者写诗称赞道:

钟情西递访遗踪,仰慕先贤兴趣浓。

代有儿孙勤建业,名垂青史大家风。

绣楼位于西递村大路街与横路街交汇处的大夫第边,传说原胡家小姐曾在此楼上抛绣球择婿,因而又被称为小姐绣楼,绣楼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精巧,十分玲珑典雅。

除了以上这些建筑,在西递村中,还有一处宅院叫大夫第,建于1691年,为胡文照的祖居,后因胡文照官封四品,因而在大门上首嵌砌砖雕“大夫第”3字。正厅堂额为“大雅堂”,天井四周裙板格扇均为木雕冰梅图案,取“十年寒窗”之意。楼上绕天井一周装饰有“美人靠”雕栏,雀替为象征权贵的倒爬狮。

大夫第的左右序列有桂馥庭和观景楼两个建筑单元。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6个大字。“大夫第”门额下还有“做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另外,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

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可以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至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此外,西递的街巷同样很美,一般来说要比宏村的街巷宽些,可能是因为西递村当官的人官位高、读书的人名气大、经商的人钱更多的原因吧,所以房屋街巷都建得更气派些。

要说历史呢,胡氏迁居西递要早于汪氏迁居宏村近百年,胡氏祖先又是皇家后裔,所以,处处高人一头也是理所当然的。

历史悠久、古朴典雅、风光秀丽的西递村,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保存完整的120多幢古建筑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世界上最美的村庄。

2011年,西递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旁注]

四柱五楼 指我国古牌坊的一种形式。四柱是说有3的4根立柱,五楼指屋顶包括主楼一个,边楼两个,夹楼两个,形成一个层进面。一般说来,古牌坊顶上的楼数,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在我国的古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

漆雕 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也叫剔红,其技艺始于唐代,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制漆、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过程繁复,用时很长,因此大型漆雕也极其昂贵,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它与景泰蓝、牙雕、玉雕并称北京四大特种工艺品。

黄元治 号樵谷钝夫,康熙十五年考入丙辰科进士,工诗善书,书宗米芾,得者颇宝之,诗以公安三袁为宗,为清初著名诗人,诗格极高,后袁枚评为:“国朝边塞诗人第一”。累官大理寺卿,刑部左侍郎。著有《黟中杂记》、《燕晋游草》等。

倒爬狮 倒爬于梁柱之前,主要起到固定建筑物的作用。“倒爬狮”,木质结构,形状如倒爬的狮子,属于徽派建筑物的特有装饰。随着徽文化热的兴起,“倒爬狮”的价值也在不断飙升。

胡积堂 号琴生,安徽黟县人。富收藏,就其所藏书、画,撰笔啸轩收画录,以“西递笔啸轩主人”之名被列入《中国美术名人大辞典》,著有《笔啸轩画知录》,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当年胡积堂收藏的字画。

朝珠 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于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4颗,称分珠。据说,这朝珠象征着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尽相同。由于清朝皇帝笃信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

黄杏仙 女,安徽黟县黄村人。她出身大家闺秀,幼年时,随父就读于江西景德镇,对于算盘、书字、花鸟画以及刺绣、毛织、草编等工艺,能细心揣摩,熟练精通。20岁,出嫁西递村胡大衍为妻。于1906年在西递村开办黟县第一所女校“崇德女校”。后改称西递女子小学校。

裙板格扇 裙板又称踢脚板,是地面和墙面相交处的一个重要构造节点。格扇是指带空栏格子的门扇或窗扇,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构建之一,从民居到皇家宫殿都可以看到,是我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四水归堂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明神宗(1563年~1620年),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葬十三陵之定陵。

[知识链接]

在西递村中大夫第的观景楼匾额上,知府大人胡文照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匾额上留下“做退一步想”的题字呢?

原来,在他刚做知府的时候,曾经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腐败,得罪了许多官员。这些官员勾结起来诬陷他,欲置他于死地,把他整的几乎丢了官。

这时,幸亏有一位绍兴师爷从中点拨,劝他做退一步想,先保住官职,再循序渐进。虽然胡文照按照这位师爷的劝告,在整治开封的贪官污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因此遭到昏庸贪官的排挤和打击,从此在官场上,官职再也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

胡文照在开封知府位上,一任10多年未见提拔重用。遂使他产生对官宦生活的厌倦,由此,他产生了及早隐退故里的念头,便在自己观景楼匾额上留下了“做退一步想”的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