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的演变
乒乓球运动初期,球拍是两面贴羊皮纸的空心球拍,其后改用木板拍。随着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人们慢慢开始琢磨出增加球拍摩擦力和弹力的方法,于是,有人在原有的木板上加一层薄软木的球拍。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初,即胶皮拍的诞生,它使得乒乓球技术发生了一场革命。
1902 年左右,一位叫库特的乒乓爱好者参加了伦敦举行的一次乒乓球比赛,打完了第一轮比赛之后,在回家的路上他感到身体不适便去药店买药。在交款的时候,发现出纳台前有一块粒状凸点胶皮垫,那是为了防止硬币在柜台上滑落滚动而特制的。库特先生顿时联想到自己的球拍,他设想如果把这种东西粘到球拍上来代替软木层,一定会有惊人的效果,可以出奇制胜。于是,这位善于联想勇于创新的库特先生,买下了这块胶皮垫,自己动手粘成了世界上第一块胶皮拍。翌日,他用令人惊异的新拍从容不迫地战胜了所有对手,取得了单打冠军。此后,胶皮球拍便逐渐得到推广,为许多运动员所使用,由于胶皮拍使击球的弹性磨擦力增强,乒乓球进入了旋转的世界, 削球打法也由此产生,直到 1951 年,这种球拍在世界乒坛上一直处于统治地位。
1951 年奥地利的一名学法律的大学生使用了海绵球拍参加了第 18 届世乒赛。只是由于他的技术一般,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952 年第19 届世乒赛上,日本运动员佐藤博治手握 7 毫米厚的特制海绵拍,连续战胜众多欧洲名将,最后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情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现在许多人都以为佐藤博治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海绵球拍的人。海绵拍进一步增强了击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给攻球运动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从而使得日本运动员突破了欧洲选手的削球防线,乒乓球的优势也从欧洲转到了亚洲。
当然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海绵拍不仅提高了击球速度,而且破坏了以往传统的击球节奏和作战方法,因而立即遭到了一些守旧者的强烈反对,要求予以取缔。仅仅因为当时的规则对球拍材料没有严格的规定,才使海绵球拍得以保留下来。之后,有人又把单纯的海绵球拍改进为附有胶皮的正贴海绵胶粒拍和反贴海绵胶粒拍。直到 1959 年举行的第
25 届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才通过了一项关于球拍规格化的建议,正式规定了球拍的使用的材料和厚度。至此,持续了七年之久的球拍论争才告结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各种不同性能的海绵、胶皮, 如有正胶、反胶、生胶、长胶、防弧胶等,海绵也有薄厚之分、硬软之别, 乒乓球技术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球拍的演变情况如下: 1880 年~1910 年
-
长柄羊皮纸拍,也称“班卓”拍,长 19.5 英寸。
-
短柄羊皮纸拍。
-
光板木拍。
-
砂纸拍,可增加球的旋转。
-
软木贴面拍,性能优于砂纸拍。
1920 年~1950 年
-
胶粒拍。
-
加宽胶粒拍,受早期防守型队员偏爱。
-
硬海绵拍,流行于五十年代初。
-
软海绵拍,厚度约八分之三英寸,五十年代为日本选手喜爱。
-
绉纹橡胶拍,不易控制球的方向,存在时间极短。
1960 年~1980 年
-
胶粒与板之间加一毫米厚的海绵,不利旋转。
-
胶粒与板之间加两毫米厚海绵,易进攻。
-
防弧胶皮拍,适于防守型打法。
-
反胶加两毫米厚海绵,击球的速度、旋转居各种球拍之冠。
-
反胶加一毫米厚海绵,是有超群的控制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