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球手与攻球手的对垒

一场高水平的削球选手与弧圈球或快攻选手对垒时,恐是最能吸引人的比赛了,它就像是一场乒乓“艺术”表演,往往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使人们久久不能忘怀。1992 年中国国际乒乓球大奖赛男团决赛中,中国队小将刘国梁对朝鲜选手李根相一场球,真可谓是惊心动魄,一个球要打上几十个回合,快攻手刘国梁不时地用拉、扣、吊,极尽所能要致对方于“死地”, 但堪称“世界第一削球手”的李根相,却像块“牛皮糖”死磨软泡地一拍一拍把球“慢悠悠”地还击回来,同时不断变化旋转,伺机进行反攻。整个比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最后苦战三局,刘国梁才得以 2∶1 险胜团体赛排阵的智力较量乒乓球团体赛的排阵,既是一个队整体实力的体现,又是一个智力较量过程。团体赛决赛人员的确定常常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有时长达 2 年之久。下面是乒乓球团体排阵二个成功的范例:

26 届世乒赛后,中国队就将张燮林作为一支奇兵埋伏起来,对其进行一

系列针对日本队的训练与比赛。在 27 届中日决赛以前,为了掩护张燮林这支

奇兵,只让其参加了一场不引人注目的比赛,为的是让他稍微适应一下比赛的气氛。因此,当人们在中日决赛球台上,发现中国队一直打得很出色的选手李富荣没有出场,而换上令人陌生的张燮林时,都感到非常惊讶,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队教练的一次冒险行动。然而随着决赛的进行,一切疑虑都消失了。张燮林取得了预期的成功。赛后,日本队教练长谷川喜太郎对记者说:“我以为我们可以获胜的,不是 5∶0,是 5∶3、5∶4,但是在张燮林方面估计错误了,他的表现很出色,挫败了我队队员的士气。”

由上可见,小小的桔黄色乒乓球里包含有很丰富的内容。它既是一个体力、技术和战术的竟赛,又是心理、智慧的较量。运动员一次漂亮的攻球, 凌厉的扣杀,稳健的远台削球,潇洒的救球,流星般的弧圈球,以及如同舞蹈演员般迅速灵活的步法,常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使观众赏心悦目; 而运筹帷幄,出其不意的战略战术,更会使你感到回味无穷。乒乓球——一个神秘而颇具魅力的桔黄色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