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乒乓球三大赛事
- 世界锦标赛(简称世乒赛)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由国际乒联主办的,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比赛。国际乒联所属协会均可派选手参加任何项目的比赛。
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 1926 年在伦敦的符林敦大街买摩沃大厅举行,为时五天。比赛项目设男子团体斯韦思林杯,男子单打、双打,女子单打,混合双打五项锦标。比赛结果,全部锦标为匈牙利队所获。
比赛使用的是英国记分法(21 分为一局),男子团体赛采用九盘五胜制。
网高 17 厘米。比赛没有编印秩序册,因而全体运动员必须呆在比赛场地,听候裁判员随叫随到上场比赛。也没有一个运动员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比赛。男子都穿长裤,有的穿毛衣,有的穿西服打着领带;女运动员则穿着不适合运动的大长裙子。门票是免费的,观众有几百人。当时著名的“泰晤士报” 派记者观看比赛,并为决赛作了特写,给予了好评,引起人们对该项运动的关注和兴趣。
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诞生,结束了乒乓球作为游戏、娱乐的历史阶段,成为一项体育运动而发展起来。此后一年举行一次世界锦标赛。从第二届开始设立女子双打比赛项目,1934 年第八届比赛时增设了女子团体赛, 从此,世界锦标赛成为包括有七项正式锦标的比赛。各项比赛奖杯的名称如下:
-
男子团体赛——————斯韦思林杯
-
男子单打——————圣勃莱德杯
(3)男子双打————————伊朗杯
-
女子团体赛——————考比伦杯
-
女子单打———————吉盖斯特杯
(6)女子双打————————波普杯
(7)混合双打———————卡赫杜赛克杯
世界锦标赛到 1939 年第十三届,均按一年一度举行,但原定 1940 年举行的第十四届世乒赛,由于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随之爆发而不定期推迟举行。比赛中断七年,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十四届世界乒赛才得以在巴黎举行。此后,仍一年举行一届锦标赛,直到 1957 年举行第廿四届比赛时,大多数会员国家建议每两年举行一届为宜,从此每两年举行一届,于 1959 年举行第廿五届世乒赛。至今已举行了四十二届。
- 世界杯乒乓球赛
国际乒联从 1980 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乒乓球世界杯赛(埃文斯杯)。它是国际乒联委托有关国家和地区主办的另一项重要比赛。起初只设男子单打, 由国际乒联指定 16 名运动员参加,其资格为世界单打冠军、各洲单打冠军、主办协会单打冠军及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优秀选手名单中名次列前的部分选手。比赛还设立奖金,按名次排列,十六名运动员分获数目不等。
第一届世界杯比赛由国际乒联委托香港乒总举办。于 1980 年八月底在香港新落成的伊利沙白体育馆举行。经过三天激烈争夺,最后以中国队两名选手的决赛结束。郭跃华荣获冠军,获得奖金一万二千五百美元,李振恃名列第二获得五千美元。其余所有参加比赛的十六名选手,都根据名次分获数目不等的奖金。最后一名是多米尼加选手菲尔明,也获得二百五十美元。不过, 运动员在领奖金台上领到的奖金数只是原数的 90%,其中 10%作为征税已被当地政府所扣除。这是历次国际乒乓球赛中设立奖金数目最高的一次(就1980 年以前的比赛来说),总额为三万六千美元。
1990 年 5 月 18 日~23 日在日本举行了首届世界杯团体赛。瑞典以 3∶2 胜中国男队,获冠军,中国男队获亚军,中国女队则以 3∶0 胜了朝鲜队而获得冠军,朝鲜女队获亚军。第二届世界杯乒乓球团体赛于 1991 年 11 月下旬在西班牙举行,中国男、女队双双获得冠军。
- 奥运会乒乓球赛
1983 年 10 月 1 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德国巴登举行的第 84 次会议
上决定,从 1988 年在韩国汉城举行夏季奥运会开始,乒乓球将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经国际乒联与国际奥委会多次协商决定: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设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和男子双打、女子双打 4 个项目。
男子单打为 64 名运动员参加,女子单打 48 名,男子双打 32 对,女子双
打 16 对。比赛方法均采用两阶段法。即第一阶段采取分组单循环,第二阶段
采用淘太赛并增加附加赛的办法决出第 1—8 名。比赛结束,中国队获 2 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其中陈龙灿和韦晴光获男双金牌,陈静获女单金牌,李惠芬获女单银牌,焦志敏获女单铜牌,韩国选手获男单和女双金牌。 1992 年第 25 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同样设立了四个项目的乒乓球赛,经过
10 天的激战,中国选手邓亚萍、乔红、吕林和王涛分获女单、女双和男双三枚金牌,乔红、高军和陈子荷分获女单、女双两枚银牌,马文革获男单铜牌, 总计 6 枚奖牌,取得了优异成绩。男单金牌被瑞典选手瓦尔德纳尔所得,法国的盖亭获得银牌。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六大阶段
第一阶段(1926~1951 年)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
1926 年以前,乒乓球作为体育项目在英国和匈牙利开展较为广泛。嗣后,前德国、南斯拉夫、瑞典、奥地利、奥大利亚、前捷克和斯洛伐克、美国、埃及等国都较为发达并参加了世界比赛。1926 年~1951 年共举行了十八届世界锦标赛,锦标赛的地点除 1939 年在埃及外,其它均在欧洲国家。参加
比赛的也主要是欧洲队。在十八届锦标赛共 117 项(本应 118 项,由于第十
一届女单决赛没有能确定冠军,故为 117 项)冠军中,除美国选手取得 8 项
冠军外,其余 109 项全部为欧洲选手所得:匈牙利获 57.5 项(有 3 项双打与奥地利及苏格兰选手合作),成绩最突出;前捷克和斯洛伐克 25.5 项(1 项混双与罗马尼亚选手合作);英国 10 项;奥地利获 5 项;罗马尼亚获 4.5
项;法国获 4 项;波兰获 1.5 项;苏格兰获 1 项。这里找不到亚洲和非洲选手的名字。因而,这段时间欧洲占绝对的优势。
在技术上,这段时间的前期,主要以欧洲的稳削打法占主导地位。当时由于网高(17 厘米),台窄(宽 146.4 厘米),球软,因而有利于削球打法。第十一届锦标赛之后,对规则作了重大的修改,把球台放宽到 152.5 厘米,
把球网高度降到 15.25 厘。与此同时,限制了比赛时间,规定了“轮换发球法”,这些改变为攻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此,削攻结合的打法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以攻为主的新打法。但由于攻球技术尚未达到足以能对付削球的程度,因此,这一时期以削为主和削攻结合的打法占居世界乒坛的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1952~1959 年)日本队进入世界乒坛
日本乒协于 1928 年就加入了国际乒联,但他的队伍迈进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行列却是 1952 年在孟买举行的第十九届比赛。尽管他们首次参加锦标赛, 但却震动了整个世界乒坛。他们以直握球拍长抽进攻型打法展现了它的锋芒,夺得女团、男单、男双、女双冠军。其后,又在第 21~25 届的世乒赛中蝉联男团桂冠,获第 19、21、22、23、24 届男单冠军,第 23、24、25 届女单冠军以及多次女双、男双、混双冠军共 24 项。尤其是在第 21 届界男、女
队同时获得团体冠军。到了第 25 届达到全盛时期,日本队夺走了 7 项冠军的
6 项(男单冠军为中国的容国团所获),女单、男双、女双均是在他们自己队员之间进行争夺。
日本队取得偌大成绩的原因,一是有所发现,佐藤博治在第 19 届比赛中成攻地运用了海绵拍,在一定意义上将乒乓球技术推进到快速阶段;二是打法的独创;三是运动员勤奋努力。他们的技、战术独具一格,并在这一阶段中始终坚定不移,从而冲破了欧洲的削球防线,解除了保持二十多年优势的欧洲“禁区”,而将乒乓球技术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乒乓球运动的优势从欧洲转到了亚洲。
第三阶段(1959~1969 年)中国和朝鲜队的崛起
五十年代末,正当日本处于高峰状态时,中国运动员容国团以其独特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第 25 届世乒赛中连续打败许多世界强手,为我国夺得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1965 年,中国队又以独特的快速进攻打法和旋转多变并配以有效反攻的积极防守打法,获得 11 项世界冠军。在第
28 届世乒赛中,中国队获得 5 项冠军,标志着中国男、女队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队的成功,把这项运动在快速和技术全面发展方面推向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创造的具有“快、准、狠、变”独特风格的近台快攻和“稳、低、转、攻”为技术风格的削球打法,把世界乒乓球技术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六十年代后期,中国队没有参加第 29 届和 30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7 项锦标在日本与欧洲和朝鲜各队之间进行争夺。进步较快的朝鲜男队,在第29 届中连续打败许多欧洲强队,获得亚军,女队也成为世界强队之一。这两
届的大部分冠军还是被日本运动员夺走,瑞典运动员获 29 届男双冠军,前苏
联女队获 30 届团体冠军,这表明欧洲水平开始回升,但亚洲仍处领先。第四阶段(1971~1979)。欧洲的复兴
欧洲人从五十年代负于日本,六十年代败于中国之后,整整用了 20 年的时间,经过反复的摸索,不断的总结,终于明确了自己技术发展的方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欧洲吸取了日本弧圈球特点和中国快攻技术的优点, 创造了适合他们特点的以弧圈为主和快攻结合的新型打法。1971 年瑞典的本格森夺取 31 届男单冠军。32 届瑞典男队又获团体冠军。33 届的男单决赛是在匈、前南斯拉夫两国选手中进行。到了 35 届匈牙利选手从中国队手中夺走了男子团体冠军。在此期间,欧洲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复兴,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以及世界其它各国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第五阶段(1981~1987 年),欧亚对抗,中国队仍居主导地位
中国运动员针对欧洲的弧圈球打法,创造了一系列新技术,如推挤弧圈球、正手快拉小弧圈、快带弧圈球、加力推、减力推等等,以及运用两面不同性能的球拍,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欧洲选手也逐渐从技术、战术及整体实力上不断提高、完善,在几次欧亚对抗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但这一阶段,从世界锦标赛中看,中国选手仍占着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第 36 届世界锦标赛中,囊括了全部比赛的七项冠军、五项亚军和三个第三名,创造了乒乓球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继而在第 37 届、38 届、39 届世界锦标赛上均取得了六项冠军。
第六阶段(1989~)男子欧洲再展雄风,女子优势仍在亚洲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欧洲选手的打法更加趋于成熟,正反手能打能拉,能远能近。以瑞典瓦尔德纳尔、佩尔森、阿佩伊伦为代表的“全面性”
打法,终于在 40 届世界锦标赛上以 5∶0 击败了中国的近台快攻选手,接着又夺取了男子单打的冠亚军,德国选手获男双冠军。41 届世乒赛,瑞典男队蝉联男团冠军、男单冠亚军,男双冠军也被欧洲选手所获。这标志着欧洲男子乒乓球重新占居了世界乒坛的主要位置。
女子优势仍在亚洲,且中国队趋于领先地位,在世界锦标赛中,中国女队连续获得八次冠军,七次女单冠军和多次女双、混双冠军。在 25 届巴塞罗拉奥运会上,中国姑娘勇夺女单金、银和女双金、银牌。亚洲的韩国、朝鲜、香港等是世界乒坛的劲旅,也是中国队的主要对手。在 24 届奥运会,韩国选
手梁英子、玄静和合作获得女双金牌。在 11 届亚运会决赛中,中国女队一度1∶2 落后,经过激烈的苦战,最后才得以 3∶2 险胜韩国。在 1991 年的 41 届世乒赛上,韩国与朝鲜连手,以 3∶2 胜了中国队,夺走了中国女队保持了16 年之久的考比伦杯。香港女队实力也不断提高,在大赛中不断取得好的成绩,已成为中国女队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