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扑前身——角抵运动
角抵是我国古代一种较力的游戏,类似后来的摔跤。它主要是通过两人徒手进行力量型的较量,用非常简单的人体相搏的方式,以摔倒对方为胜的一种竞技运动。
角抵活动是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它起到了促进和平和友谊的作用。
随着我国历史在推进,角抵运动也在不断地蓬勃发展,角抵运动已经有了更大的跃进。从角抵到相扑,再到摔跤,这一盛行了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竞技形式,就是这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先秦角抵的起源与发展
那是在我国春秋的后期,赵简子是当时晋国的中军元帅,他的护卫少室周就是一个善于徒手搏斗摔跤的能手。
在我国古代,在中军元帅的战车上只有旗鼓手,他们听从元帅的号令用旗鼓指挥全军的进退。而元帅战车上只有一个护卫,少室周就成为保卫元帅赵简子的唯一卫士,他的作用就显得异常重大了。
少室周自从当了赵简子的唯一护卫后,他心里自然非常欢喜,但他又有点担忧,毕竟是一个人保护元帅的安全,这可是件大事,是不能出任何问题的。
少室周为了提高自己的摔跤技艺,也为了使元帅赵简子更加安全,他每逢休闲时间便寻师访友,到处与人切磋武艺,努力学习角抵技术,提高自己的护卫能力。
后来,晋阳城有一个叫牛谈的人,他是农户出身,摔跤的本领非常高强,远近闻名。少室周听说后,他专门到了晋阳找到牛谈,提出与牛谈进行摔跤比赛。
结果,第一次少室周就被牛谈摔了个脸朝天,第二次又摔了个肩背着地。一连几场比赛,都是少室周输了。少室周十分佩服牛谈的摔跤本领,他心服口服,便向赵简子推荐牛谈,还把自己护卫元帅赵简子的职位让给了牛谈。
角抵是我国古代一种较力的游戏,类似后来的摔跤。角抵活动是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它起到了促进和平和友谊的作用。
角抵活动还与古代的戏剧结合起来,号称是古代的“百戏”之一,因此它是我国戏剧的最初萌芽,还哺育了我国的戏剧文化。
角抵活动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最早是我国原始人为了求得生存的一项技能,上古时期的人们在狩猎过程中,或者在人与人、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冲突中。
人们利用徒手搏斗的形式,以求得食物或者自卫,从而产生了角抵动作,这其实就是最简单的角抵技艺。
另外,在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的我国上古时代,角抵也是训练和军事作战的一种技能。我国古人在最初时还不知道充分利用工具来改善生存条件,但环境就是那样恶劣,古人只能靠自身的体能来艰难生存。
我国古人在与凶禽猛兽的争斗,和向大自然索取衣食的耕作劳动中,渐渐练就了一身壮健的体魄,后来通过在休闲活动中对搏斗和耕作活动的模仿、追忆以及有意识的训练,便产生了我国源远流长的角抵活动。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角抵的名称很多,比如“角力”、“摔跤”、“摔胡”,“角觝”、“相扑”、“布库”、“厄鲁特”、“掼跤”等。这是因为,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不同,角抵的方式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
角抵在我国古代属于徒手搏斗的范围,它是军事作战的一种技能。关于角抵名字的由来,根据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和数学家的祖冲之所著的《述异记》中记载,在5000年前的氏族部落时代,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
蚩尤部落的人都在头上戴了假角,古书中说是“以角抵人,人莫能御”。这种用头冲撞的作战方式,就是摔跤的最早起源,后代称摔跤为角觝也是沿用的这个古老名称。
这便说明了我国角抵活动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其实,这段资料最早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黄帝本记》中的记载,原文是这样记载的:
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
司马迁将角抵与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联系起来,这就足够说明它的漫长历史。蚩尤角抵戏流行于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它也间接纪念了与黄帝逐鹿中原的炎黄始祖蚩尤氏。
后来,到了奴隶制社会,奴隶主规定摔跤是军事训练的重要项目。据汉代文学家戴德所写的《礼记·月令》中记载:
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可见当时射箭、驭车和角力,都是士兵作战的重要技能。还有,那时候的将帅在冬季还要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一次检阅,以观察部队的训练成果。
其实,角抵最初是上古时期原始社会中的一种比武竞技,它展示着男人本能的力量与粗犷的美,它能够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角抵作为一种有效的近身相搏的手段,它伴随了我国古人在远古时代的生产和生活。角抵活动自从被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后,为了出于安全考虑,军事团体之间往往通过角抵来显示实力,因此角抵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
角抵在远古民间普及东周时期,这种角抵戏比较普及,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中非常多见。后来在陕西秦都咸阳出土了一件先秦时期的铜牌,上面就有两人在竞技角抵的画面,这是比较典型的早期摔跤形式。
据后人解释,角力就是互相扭打的“两两校力”,也是徒手搏斗的一种作战方式。在3000年前,青铜兵器并不十分锐利,而且作战时也会经常发生青铜兵器折损的情况,因此徒手作战的技术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据说在我国春秋时期,吴楚的柏举之战,楚国军队被打得大败。楚国将军莫敖就在兵器折损无法作战的情况下,他只身冲入了敌军,徒手角抵敌军,竟然摔伤了好几个人。
所以在战场上同敌人角抵是一种生死搏斗,是绝不留情的,而军队在平时训练也应该注意训练到徒手“两两校力”的技巧。
当然,在一般的角抵比赛中,就不必拼得你死我活了。因此,角抵比赛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则,这样才能避免无谓的伤亡,据古籍《国语》中记载,春秋末年的晋国已经有了角抵比赛,这说明角抵比赛在我国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了。
还有,角抵活动的名称是从踢、打、摔和拿的徒手搏斗发展而来。在先秦时期,很多地区都培养一批角抵好手,他们在各种节日盛典上,给帝王将相们表演角抵游戏,供他们享乐,以示威武。
我国上古时期的角抵竞技运动者大多是裸体或者穿着象鼻裤的,也就是后来的兜裆裤,他们只能穿这样的服饰进行角抵比试。
先秦时期的角抵活动主要较量的是双方的力气,一般体力强的人就能胜利。而角抵比赛还可以拳打脚踢,甚至使用击打关节的擒拿方法,经常把对方摔到不能抵抗为止。后来,角抵的规则才逐渐改进,角抵技术向灵活和敏捷的方向发展了。
后来随着角抵运动的正规性,到了我国先秦时期,角抵者的服装逐渐改为穿短袖上衣,系腰带,穿长裤和鞋。规则上的改进也有很多,比如他们不再强调把对方摔到不能抵抗为止,而是改为只要将对手摔倒三点着地就会成为胜利者。
三点着地指除了两脚外身体各部,包括手、肘和膝全部着地。角抵最初的时候都是一跤决胜负,后来才逐渐改为了三跤二胜,但是先秦的角抵比赛都是不分体重级别的。
古代的角抵范围很广,相扑也是其中一部分,只是到了后来,角抵一词才专指摔跤一类的活动,才被人们称为相扑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角抵看做是我国古代的摔跤运动。从古代角抵的不同名字,便可以看出角抵活动与摔跤的密切关系。
还有,先秦时期民间的角抵活动的传统形式,一般都是是某一个地区内,由一位年长又德高望重,而且角抵技术高超的角抵能手出面组织的。
角抵的成员大多是他的子侄辈亲属和附近的青少年,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在空地上练习角抵,无代价地传授技艺,甚至还有其他角抵老手作一些义务的指导。
先秦角抵时第一要素便是要有足够的力量,动作要快,才容易摔倒对方,古人常说的“一力降十会”就是这样的道理。但是仅有直来直去的蛮力也是不成的,还要巧妙地借力用力,善用巧劲,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了。
在南方一些地区,也有角抵活动伴随节令活动在老百姓中广为开展。据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荆楚之人,五月间,相结伴为相扑之戏。
从季节上来看,农历五月份正是春耕之后夏收之前的农闲季节,从气候上来看,五月正是春天,并不冷,这个季节可以袒露身子,互相进行角抵比赛了。因此,五月是先秦时期南方角抵的黄金季节。
[旁注]
晋国 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从公元前1033年至公元前403年,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晋侯燮父徙居到了晋水,这便是晋国的前身。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了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赵简子(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75年),嬴姓,赵氏,原名为赵鞅,后名志父,谥号为简。时人尊称其赵孟,史书中多称之为“赵简子”,也称赵简主。他是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也是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
上古 我国传统说法中的三古之一,是属于较早的古代,《易·系辞》、《礼记·礼运》中都称伏羲时代前后为上古,也有称上古为夏朝以前的时代,也就是黄帝、女娲、神农、唐尧、虞舜、夏禹等时代。
戏剧 指我国古代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和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它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述异记》 南朝齐祖冲之编撰的。所记的多是鬼异之事,共有10卷。唐宋类书引录《述异记》时往往不注明作者,因而易与任昉的《述异记》相混淆,这本书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很高。
蚩尤 中华始祖之一。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涿鹿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后来蚩尤战死,东夷和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后来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
青铜 铅、铜和锡的合金,在我国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对于我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形成了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咸阳 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渭水穿过城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咸阳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楚国 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最早兴起于汉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其国君为熊氏,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楚国先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无数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楚文化。
擒拿 我国古代武术技法之一,是利用人体关节、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点,运用杠杆原理与经络学说,采用反关节动作和集中力量攻击对方薄弱之处,使其产生生理上无法抗拒的疼痛反应,达到拿其一处而擒之的效果,他充分体现中华武术“巧打拙,柔克刚”的特点,是我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 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此后,随着周王朝势力衰落,分封的诸侯形成了众多诸侯国,相互争战,著名的先后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被称为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史称“百家争鸣”。
宗懔(约501年~565年),字元懔,南朝梁官员和学者。他自幼好学,昼夜不倦,在乡里人们称他为“童子学士”。后来他一夜写成了《龙山庙碑》,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他的著作有《荆楚岁时记》,为我国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记录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散文著作。
[阅读链接]
先秦时期的角抵是两人身体的接触竞技,人们通过直接对抗,从头到脚、从手指到脚趾都要参与这项活动。
所以,从事这项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匀称发展,肌肉发达。特别能培养人的力量、速度、灵巧和柔韧等身体素质。
当然,角抵还能培养人的勇敢、果断、坚毅、顽强、拼搏精神和美的情操,角抵是先秦时期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竞技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