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角抵活动的新发展

那是我国隋代开皇年间,嵩山少林寺有一个叫法通的和尚,他非常精通相扑,远近闻名。

当时在都城长安,从西域来了一个大力士,他叫云大壮,他在长安北门摆下了一个相扑擂台,一连很多天,都没有人能胜过他。

后来这件事被隋高祖杨坚知道了,杨坚非常生气,他问大臣们说:“难道我们大隋国就没有一个强者吗?”

于是,便有大臣向隋高祖杨坚推荐了法通和尚。杨坚马上派人去嵩山少林寺去请法通前来,令他去长安北门迎战云大壮。结果,法通不负众望,果然赢了云大壮,为大隋王朝争得了荣誉。

其实在我国隋唐时期,角抵比赛已经非常普及了,这也加速了角抵技巧本身的进步,还有不同地区之间角抵的交流。隋唐时期,随着全国一统,这样的事情更加频繁和多样化了。

在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的时期。隋唐经济的繁荣发展,通常都反映在农业、手工业上面。当然,隋唐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角抵文化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角抵活动在隋唐时期发展非常快,据史书《旧唐书·敬宗本纪》中记载了当时的盛况,原文说:

角抵戏,壮力裸袒相搏而角胜负。每群戏毕,左右军擂大鼓而引之。

这个时期,相扑和角抵这两个名称是并行的,其特点还是赛力型的竞技活动,而且大多是在军队中进行的。隋时角抵戏很是盛行,史书《隋书·炀帝纪》中记载:

角抵大戏于端门街,天下奇伎异艺毕集,看终月而罢。

还有,史书《隋书·柳彧传》中记载: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

这段文献中柳彧的奏章,也证明了隋代民间角抵戏已经有非常大的规模了,而它的花费也是很大的,甚至到了不得不下令禁绝的地步了。

在唐代文献记载中的角抵,有一些是属于杂技艺人表演的范围,另外一些,则是上自宫廷,下至民间的普通角抵习俗。当时还产生了大批以角抵比赛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这批人大约分为两种,一种出自民间,他们以角抵卖艺为生。另一种是宫廷教坊乐部所供养的职业角抵者,比如唐僖宗就将一些角抵选手养在宫廷中,可见当时唐代宫廷将角抵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项目。

当时的角抵活动,无论是衣着还是比赛规则,都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后来人们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唐代幡画,画面上为唐代两人角抵时情景,这就很像后来的相扑了。

在衣着方面,唐代角抵选手下身穿的远比前代狭窄得多,已经很难用短裤来形容了。莫高窟藏经洞的唐代幡画上的角抵图真实描绘了这一点。在唐代,角抵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在皇帝祭祀天地之前,一般都要先看看角抵比赛。据古籍中的记载:

文宗将有事于南郊,祀前,本司进相扑之人。上曰:方清斋,岂合观此事?左右曰:旧例也,已在外侍候。

这里的相扑也就是角抵,在隋唐时期,当时的角抵选手的身材个个是异常肥硕的,他们通常一出场,就会以自己的身材赢得满堂的喝彩。

隋唐时期有一本书叫做《角抵记》,里面记载了全国各处的角抵名家,有趣的是竟然大多都是南方人,不是浙江的,就是扬州的,从这点上说,当时南方人未必在这方面有什么劣势。

当时的角抵比赛比较成熟,已经与后来的摔跤大致相同了。唐代著名学者周缄所写的《角抵赋》中这样的记载说:

前劲后敌,无非有力之人,左攫右拿近是用拳之手。

当然,地区间的角抵比赛这件事也反映了当时民间相扑技艺的交流,也表现了代表民间当时的角抵情况。其实,在隋唐时期,西域少数民族到中原地区进行相扑比赛的情况也特别多。

宋代著名学者王谠所著的《唐语林》中记载:

唐代大梁节度使李绅,在检阅过镇海军选送的相扑能手富苍龙、沈万石、冯五千、钱子涛的技艺之后说:“你们是真的壮士啊,有了你们我大唐就可以打赢西胡了。”

这说明李绅的这次角抵选拔,是特地为了同西域少数民族的相扑手进行比赛用的,这也反映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角抵比赛十分激烈了。

这些相扑比赛的史料,也反映了我国的相扑比赛已经有了正式的规则和裁判。正因为如此,两个地区或者两个民族之间的角抵运动员才能在一起比赛。

此外,隋唐的皇帝们也非常喜爱角抵活动,在唐代的宫廷里有两个专供皇帝娱乐的地方,一个是教坊司,一个是内园。教坊司里大都是歌舞伎,而内园却多是体育表演的健儿,其中很多都是角抵选手。

史书《新唐书》上记载:“内园恒备角抵之徒。”这里面说的角抵之徒,其实就是专门供唐代皇帝们观赏的摔跤手了。还有,史书中记载:

在藩邸,每宴,私与王郁角抵斗胜。郁频不胜,庄宗自矜其能,谓存贤曰:与尔一搏,如胜,赏尔一郡。即时角抵,存贤胜,得蔚州刺史。

这便是说,角抵作为隋唐时期宫廷的重要娱乐活动,它是各种表演节目的压轴戏。

在隋唐时期,角抵选手临上场前,左右军就会擂起大鼓。然后,在急鼓声中,一个个赤裸上身的角抵壮士便绕场而入,寻对扭摔。

他们一交上手,场外的观众就呐喊助威。等到分出了胜负之后,观众欢呼,急鼓三通。这场面确实很热烈,很激动人心。

唐代的皇帝们,除了观看神策军的角抵表演之外,还在宫内组织了相扑活动,他们征集擅长摔跤的角抵选手,经常都会有比赛。在当时涌现出一大批角抵高手,蒙万赢就是当时最突出的高手之一。

据古籍中记载,唐代末年,有一个摔跤能手,外号叫蒙万赢。只因为他拳手轻捷,赛场多胜,受赐丰厚,从此人们便称呼他为“万赢”。

蒙万赢是唐僖宗时候的著名摔跤手,他会蹴鞠,也会步打球,还会拿弹弓打鸟,当然最擅长的就是角抵。就因为这样,蒙万赢14岁就应招进入宫中了。他由于身手敏捷,成年后常胜不败保持了好多年,因此就有了“万赢”这个名号。

当然,“万赢”可能有些夸张,但这也反映了唐代摔跤比赛的频繁和蒙万赢的摔跤技艺之高。相传他晚年流落到两浙,受到吴越王钱鏐的欣赏。

当时蒙万赢虽然年事以高,但在角抵比赛中,仍然能常常获胜。据说钱鏐让蒙万赢专心指教几个门徒学习角抵,并让他主持修建了青山的伍子胥庙。

另外,姚结耳、刘仙子、李长子、李存贤、石彦能等都是隋唐时期的角抵高手。相传还有一个叫述的人,由于在角抵时被石彦能摔倒,而后就罢赛再不出战了,可见当时人们对角抵的胜败是很在意的。

还有,当时在军队里面的角抵能手自然也有很多,左右神策军由于是皇帝的禁军,他们经常会有接触皇帝的机会,他们也总希望能够依靠这种技艺来获得赏识,因此角抵的风气更加兴盛了。

除了神策军以外,地方藩镇也常常推荐角抵出色的兵卒,再加上角抵的确能够强健身体,因此成为了军队当中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

唐代晚期的时候,长安的“六军宿卫”往往是能够买得起军籍的城市游民,他们整天无事可做,有些钱的,就吃吃喝喝再做些生意,而其中身材健壮的,他们就整日玩些角抵之类的游戏,这也促进了角抵运动在当时的发展壮大。

隋唐时期民间的角抵也非常流行了,角抵在皇帝的喜爱和倡导下,唐代社会上摔跤活动的开展是较为普遍的。当时在民间,角抵更加流行了,无论南北,人们都要在节庆的时候聚集来比试角抵。

据古籍记载:“唐,中元节,俗好角抵相扑,云避瘴气也。”当然,避瘴气只是当时一种迷信,实际是人们农闲时的娱乐。

还有,宋代佚名所著的《角抵记》上记载:

五陵、鄱阳、荆楚一带,五月盛集,水嬉则竞渡,街房则相攒为乐。

这便是说,中南一带的百姓都喜欢在大街上摔跤,而那时的四川人都是要到神社前面的平地上去比试角抵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出来观看角抵比赛,人群密集得仿佛墙壁一般。

等到角抵比赛胜负分出以后,神社就出一份彩头奖给胜者,人们再把他拥上马去,一起庆祝他的胜利。

由于角抵活动融入了传统节日风俗中,当时一些身在异乡的人们,在节日之际他们难忘家乡的习俗,便玩起了相扑,以解思乡之情。

如古籍中记载:

荆州百姓郝惟谅,性粗率,勇于私斗。武宗会昌二年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角抵。

当然,唐代民间角抵的风尚在传世绘画艺术中也时有体现。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就藏有唐代幡画相扑图。画中人物赤身裸腿,形象逼真,便是当时风行此项活动的真实写照。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大混合时期。西域和漠北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以后,文化科学艺术都得到了一次大交流,体育比赛也得到了互相切磋提高的机会。

隋唐时期,摔跤是当时比赛最多的一个项目。这时摔跤也称“相扑”、“相辟”和“相攒”等,其实这些都是互相摔打的意思,根据史书《新唐书》中记载:

在中原地区的襄城郡与颍川郡的联欢会上,就有相扑比赛。襄城人在输了之后反而解嘲地说:“相扑下技,不足以明两郡之优劣。”

其实在当时,角抵比赛最能代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尊严。为了维护这种尊严人们常常寸步不让,不争回荣誉,就决不善罢甘休。

[旁注]

开皇 隋代隋文帝杨坚的年号,从581年至600年,历时19年。隋文帝杨坚,隋代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结束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局势,完成了大一统,并开创了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我国成为盛世之国。他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辽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

《旧唐书》 五代后晋史官修的,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因为此书的作者有条件接触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此书具有很高的史实价值。

《隋书》 共85卷,其中帝纪5卷,列传50卷,志30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同时,它也是我国最早的隋史专著,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

杂技 也称“杂伎”,指柔术、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后来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

宫廷 封建帝王居住的地方。为了显示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统领天下的威严,宫廷建筑都追求雄伟壮观和富丽华贵。在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古代宫廷文化不断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礼仪制度和艺术文化。

幡画 也被称作“画旛”,是古代有画饰的长方而下垂的旗子。因为古人经常在这样长方形的旗子上作画,因此它便具有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对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图画资料。

赋 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它一般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当然,它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神策军 唐代后期北衙禁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代朝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代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

伍子胥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和军事家。伍子胥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是姑苏城的营造者,吴国倚重他的谋略,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从此成为诸侯中的霸主。

禁军 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亲卫、近卫、御林军等不同称呼。在封建时代式微后,这些名称往往成为军事荣誉称号,授予建立特殊功绩的部队。

藩镇 唐代初期在重要各州设都督府,设立节度大使,唐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了10个节度使,通称“藩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中元节 俗称“鬼节”、“七月半”。古代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原是小秋,因为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便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神社 我国古代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古代人们到神社去,先在神社前的水池边用一个长柄木勺净手,然后到屋脊两边翘起的神社拜殿前,往带木条格的善款箱里扔点零钱,把手拍几下,合十祈祷。祈祷者除了上了年龄的老者,也有不少情侣祈祷终身幸福。

漠北 指瀚海沙漠群的北部,也就是狭义的塞北,是我国历史上匈奴、突厥和蒙古人的活动中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根据地。它位于后来的蒙古高原,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

[阅读链接]

还有,在隋唐时期的陕南一带,当时都设有角抵的擂台比赛,人们招募壮勇的人,让他们在山前平坦的场地上比赛角抵,获胜的人还会得到赏赐。

当时围观的人像墙一样堵着,万人空巷。这样的活动,从正月上元至五月份才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