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鼻祖——蹴鞠游戏

蹴鞠又叫“蹋鞠”、“蹴球”、“蹴圆”、“筑球”和“踢圆”等,“蹴”就是用脚踢,“鞠”就是皮制的球,因此,“蹴鞠”连在一起就是用脚踢球的意思。

蹴鞠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它在古代,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的起因可能是为了锻炼人们的腿部力量,它属于古代军事训练的项目。

但是后来人们通过实践发展和逐步改进,蹴鞠的游戏方法也得到了创新,这也使人们感到蹴鞠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活动。

先秦时蹴鞠的起源传说

公元前307年,那是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赵武灵王想进行改革,他推行一种叫做“胡服骑射”的做法。

武灵王计划使赵国人都学会骑马射箭,这样就能让赵国的国力更加强大了,所以他经常带着他的亲信们骑马出城到处去闲逛。他每天或是出城打猎,或是指导百姓们骑马射箭,很是忙碌。

有一天,赵武灵王带着他的随从们来到一片树林里,他看到林中有一只肥壮的野兔。赵武灵王想检验一下随从们的骑射和围堵野兔的能力,他便大声喊道:“都给我上,我要抓活的!”

随从们纷纷策马扬鞭,兵分四路去追赶野兔了。不想野兔在惊吓之中,横冲直窜,它竟然从随从们的马蹄下逃走了。

赵武灵王急忙喊道:“快下马!都给我追!”随从们便匆匆下马,他们追赶围堵着野兔,偶尔能接近野兔时,他们便扑上去想抓住野兔。

但是野兔非常灵活,随从们根本扑不到。于是,有机灵的随从便开始用脚去踢野兔,但最后他们仍然是一无所获,抓不到野兔。

众人摇头叹息,赵武灵王也是闷闷不乐的。旁边一个谋士突然眼前一亮,他上前献计说:“大王,这种围堵踢打野兔的游戏非常有趣,我们不妨用个东西来代替兔子,让随从们好好练练身手,这样的话他们即便不出宫门,也可以天天锻炼了。”

赵武灵王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他不禁喊道:“好主意!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吧!”

后来那个谋士便想到用一个软软的布包来代替野兔,后来他为了让布包能够让人踢得更加顺利,他又将布包改成了圆形。于是,最早的蹴鞠便在我国先秦时期诞生了。

当然,蹴鞠的起源不仅仅这一个传说,还有另外两种说法。有人认为,早在上古时期,我国便出现了蹴鞠运动。

根据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的黄帝为了扩充军队,他需要公开招聘大量有才能和有本事的人来替他出战沙场。但是因为人太多了,黄帝需要有一个好的选拔方式。

于是黄帝便想出了用一个圆球让士兵们去争抢踢打,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发现其中优秀的士兵了,而这一方法也延续到后来士兵们日常训练的科目里了。

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在《战国策》上记载了一些蹴鞠活动开展的情况,而刘向却认为蹴鞠的起源还要更早一些。刘向在他所著的《别录》中写道:

蹴鞠,传言黄帝所作,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文中的黄帝是上古时期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时还没有文字记载,所有的社会文化和故事,都是古人们口口相传遗留下来的。

后来,考古工作者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掘出很多磨制地非常光滑的石球。显然,这个地区正是当年黄帝部落游牧的地区。这石球与黄帝的传说刚好吻合。所以说,黄帝是有可能创造出简单的踢石球的活动了。

蹴鞠,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上也叫做“蹋鞠”,后来唐代的颜师古在他所著的《汉书注》中记载:

鞠是用皮做成,中间塞以毛发,成为圆球,用脚蹴蹋以为戏乐。

关于蹴鞠,最早的记载是在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所编写的《战国策》一书中。此书记载,苏秦自从当了赵国丞相,他为了联络齐国与赵国共同抵抗秦国,他便去求见齐宣王。

苏秦对齐宣王说:“齐国是一个大国,有数十万军队,仅临淄这一个城市就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都喜欢吹竽、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像齐国这样的富强国家,又怎么能俯首听命于秦国呢?”

因此,早在先秦齐宣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300年左右,就已经有了蹴鞠这项运动,所以蹴鞠在我国已经有了2300多年的历史了。

这段文献说明,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临淄城中,就已经较为广泛地开展了蹴鞠活动。刘向在他所著的《战国策》中的原文是: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

这里是说,当时的政治家苏秦来齐国游说齐宣王联合抗秦,他感叹齐国首都临淄的居民生活富裕欢乐,人们都经常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而蹴鞠在当地是深受欢迎的项目之一。还有,蹴鞠和吹拉弹唱等高雅艺术一样,都是当时深入人心的体育项目。

所以人们认为,蹴鞠起源于春秋齐桓公时期,蹴鞠最早应该是齐国训练军队的一个运动项目,后来逐渐传入民间。因为蹴鞠的娱乐性和对抗性逐渐被民间接受,所以蹴鞠就开始流行开来了。

但是根据文献记载,蹴鞠真正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市井上出现,则是在战国早期的齐宣王时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临淄城作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它也成了一个手工业的重镇。

根据古代佚名所著的书籍《考工记》中记载,当时临淄的皮革业十分发达,缝纫行业也十分繁荣,这也为蹴鞠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因此,蹴鞠这项体育运动在先秦时期的齐国民间已经十分普及了,并且这项体育活动已经开始从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地区推广了。

其中最主要的是,蹴鞠从军队训练到民间娱乐的逐步普及过程,才是这项活动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方面。

[旁注]

胡服骑射 是指在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所推行的一种制度,仿效匈奴军队的装备,令全国民众穿胡服,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挽弓骑马练习射箭,乃中国军事史上一大突破。自此以后,骑兵才真正出现于我国历史。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他在位时推行了“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他还主持并修筑了“赵长城”,死后谥号为武灵王。

黄帝 又名轩辕帝,中华民族的始祖,我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他播种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针,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还有了文字。因为在他统治时期,我国的土地是黄色的,所以称他为黄帝。

《战国策》 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是西汉时期著名学者刘向,此书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颜师古(581年~645年),唐初著名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自幼勤学苦读,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史书《汉书》的专家,他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对后世经学影响很大。

齐宣王(公元前350年~公元前301年)妫姓,田氏,名辟疆,齐威王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他在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在位。他招揽贤士,得人而治,也非常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他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齐国到做官,对齐国文化发展影响很大。

苏秦(公元前337年~公元前284年),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外交家中的佼佼者。他曾经身佩过六国相印,提倡合纵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考工记》 春秋时期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工艺规范,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对后人研究春秋时期的工艺文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阅读链接]

在后来唐代的文学家颜师古提到了先秦时期的蹴鞠形制,他说:“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

根据这段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蹴鞠是人们利用皮革加以简单缝制的,并且用一些毛发等松软的物品填充在里面,做成一个球的形状。

当然,这些资料都反映出了,至少从我国战国末期开始,就已经有了蹴鞠这项体育活动,同时也有了正式蹴鞠这个正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