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玻色子理论

在已经发现的自然力中,弱力是最独特的一种,费米理论在解释弱作用过程中,尽管得到成功;但他提出:弱力只发生在基本粒子直接接触的一霎那间。很多物理学家不喜欢弱力的这种脾气,他们总是致力于追求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50 年代末,李政道、费曼和盖尔曼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荷电中间玻色子理论。这种理论的建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基于电磁理论的启发。从中间玻色子理论来看,弱力和电磁力之间,只要把“电荷”换成“弱荷”,把“电流”换成“弱流”,把传递电磁力的“光子”换成传弱递力的“中间玻色子”,就立即可以得到有关弱力理论的新概念。弱力被描写成交换一种叫中间荷电玻色(这种中间荷电玻色子记作 W±粒子)的过程,根据测不准关系,作用力的力程与交换的粒子的质量成反比。(测不准关系即一个微观粒子和某些成对的物理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愈确定,则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愈大。)电磁力和引力的作用力程为无限大, 被交换的光子和猜想的引力子的质量为零。而弱力的作用力程如此之短(小于 10-15 厘米),那么,被交换的 W±粒子的质量必然很大。理论计算出这种粒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 75 倍,为几十亿电子伏。

正因为中间玻色子太重,现在的高能加速器很难把它产生出来,弱力的中间玻色理论,和费米理论一样,也可以用来解释基本粒子中的弱过程,并且很难区分哪一种理论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