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力——科里奥利力

人类的视野是广阔的。他们不仅看到了天空和海洋,看到了眼前的物质, 看到了各种力的作用,也看到了赖以生存的地球所蕴含的深刻运动现象。

法国的一位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科里奥利发现,当物体在作为参考系的转动物体上运动时,会受到另一种惯性力(即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由于地球是一个转动参考系,所以地面上运动物体一般都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

1851 年 2 月 3 日,物理学家傅科,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他用单摆证明地球自转的发现,宣布了摆动平面所描绘的圆与纬度的正弦成正比。

这个成功的发现,促使傅科把单摆按比例放大,并搬到巴黎的伟人祠去做。消息一传出,立即成了轰动巴黎的一件奇闻。

第二天,巴黎街头人声鼎沸,对科学发现有兴趣的人们,纷纷拥入伟人祠门内,而从里面出来的人都啧啧称赞着:“真是奇迹,我竟能看见地球的自转!”

在伟人祠的高大建筑物里,高高的圆屋顶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单摆。这个单摆摆长 67 米,相当于一座 20 层楼房的高度,下面悬着一个 28 千克的重球,正在缓慢而单调地摆动着。

“这有什么稀奇,这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单摆而已!”刚挤进伟人祠的人群中有人不禁有些失望。

“请注意单摆的摆动方向!”站在旁边的傅科提醒大家。

人们顺着傅科的手指望去,只见台面上撒了一层细沙,巨摆紧贴着台面摆动,细沙上清晰地留下一条摆动的痕迹。几分钟过去了,人们不由得惊奇起来。原来,单摆的每一次摆动,它的方向都有一点微小的变动。一个小时以后,单摆的方向移动了十几度。

“是什么力使巨摆转动呢?”观看的人们迷惘地四下张望着,“怎么找不到这个力啊?”

这时,傅科又站在圆台前大声对大家说:“女士们、先生们,单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变动,而是我们脚下的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转动!”

经过几分钟的安静之后,人们又一次沸腾起来,他们完全被这个出色的实验表现征服了。在巨摆下面,地球自转竟然表现得如此清楚,如此分明! 大家不由自主地拥上前去,紧紧地和博科拥抱,向他表示祝贺。

在以后的两年中,世界许多地方多次重复了傅科的实验,研究摆的科学论文也成倍地增长。

话再说回来,傅科又是怎样作出这一发现呢?

原来,他对摆和地球自转问题的兴趣,缘于天文观察。当时他只有 26 岁,因要拍摄天空中星体的照片,就需要长时间曝光,望远镜系统在拍摄过程中也就得连续保持指向天空中的目标。

为了控制望远镜系统的运动,使它能跟踪目标,傅科仿照惠更斯未曾实现的圆锥摆钟方案,做了一台特殊的钟,并用一根钢棒支撑摆锤。

就在加工钢棒的过程中,细心的傅科注意到,当把一根钢棒夹在车床的卡子上,用手转动车床时,钢棒振动总是要维持它原来的振动平面,不随车床转动。

这一不期而遇的力学现象,立即引起傅科的重视,使他联想到是不是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做一个表演来证明地球的自转。这个想法一直在他的脑海

中萦绕了多年。

1851 年 1 月 8 日,傅科正在家里观察一个 2 米长的单摆,想进一步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几小时过去了。他突然发现,摆动平面不断缓慢旋转,逐渐转向“天球昼夜运动的方向”。

惊喜若狂的傅科又在巴黎天文台大厅里,用 8 米长的单摆重复这一试验,取得成功。接着,便是本文开头的一幕,傅科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发现。

单摆做得很长,摆锤做得很重,便可使摆动持续较长时间,并使摆本身的惯性加大,抵抗空气阻力的本领也增大。这样就可使人们把摆动方向的变化看得更清楚。

为了表彰傅科的功绩,各国科学家一致决定,把巨摆命名为“傅科摆”。轰动巴黎的傅科摆表演,生动而形象地证明因地球自转而引起科里奥利

力的理论,并且告诉人们地面上的这种偏转力是沿水平方向的,从而使长期以来对河流、海洋这一类因地球自转有明显影响的现象研究,获得坚实的力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