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3739 环境 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由于周围事物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因此,中心事物不同,其环境内容也就不同。如以地球为中心, 地球周围是宇宙环境;以人类为中心,人类周围的人类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所组成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的自然环境指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日光、空气、水、岩石、矿物、土壤、动物、植物等形成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740 环境科学 是以“人类一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它的核心是环境学。
3741 自然环境 见“环境”。
3742 自然条件 指构成某一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自然地理要素。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在于:自然环境是对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所构成的整体而言;而自然条件是针对所构成的各要素—— 日光、空气、水、岩石、矿物、土壤、动植物等分别而言。
3743 地理条件 所包含的内容比“自然条件”广泛,不仅包含自然地理的要素,而且还包括了人文地理要素。
3744 人类环境 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社会环境两类。这里是指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包括: 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人类环境是长期以来,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把周围自然环境改造为新的更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而新的生存环境再反作用于人类,这一反复曲折的过程凝聚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体现着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性质和水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3745 社会生态系统 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3746 城市环境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它主要由空气、水、绿地、各种建筑、工厂、交通、道路、城市公共设施等许多方面组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密集、工厂林立、交通频繁⋯⋯ 从而使环境遭受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安全、破坏了宁静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改善城市环境。如:适当控制城市人口的数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减少交通噪声的污染,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等。努力创造一个优美、清净、舒适的城市环境。
3747 环境问题 人类的活动时刻影响和改造着环境,人类在参与自然界物质循坏和能量流动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环境。同时,地球环境本身仍以它固有的规律运动着,并不断地给予人类以反作用。当人类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稳定平衡关系遭到破坏,环境对于人类的反作用影响并危及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从人类出现就已经存在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性质的社会,有不同的环境问题。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人口不多,人类活动范围
和生产规模不大的时候,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并不大,这时的环境问题不太严重。但是,当社会化大生产大大发展,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口数量爆炸式的增长,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大大增强时,环境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反作用直接影响,干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时的环境已危及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干扰物种繁衍,破坏自然界与人类的生态平衡,环境就为世界人民所关注,并成为人类生存必须加以解决的全球性的问题。
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无限制地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人为地严重污染环境;人口急剧增长,出现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基本建设破坏了生态平衡等。
除此之外,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变化,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一些自然原因,也可引起环境问题。今天,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组成物质的循环作用,以及生态平衡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远远超过环境本身的调节和自净能力,人类已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3748 自净作用 大气、水、土壤在受到污染之后,本身能够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作用,使其组成成分逐渐恢复到未受污染以前的状况, 这一过程称为自净作用。
3749 环境污染 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如空气、土壤、水等),在受到天然的或人为产生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废液、废渣、废热等的污染,其污染程度超出了自净能力,从而产生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叫做环境污染。
3750 环境污染物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 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有气态、液态、固态和胶态。当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如下:(1)生产性污染物。主要是工业生产所形成的“三废”以及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的农药。
(2)生活污染物。主要是粪便、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3)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及工农业用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3751 一次污染物 从各种污染源直接产生的污染物,叫做一次污染物。例如:水泥厂排出的粉尘,化工厂排出的有毒气体,汽车排出的废气, 生活污水、垃圾等。
3752 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自然界的某些因素影响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改变其原有性质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叫做二次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经氧化与水蒸汽结合而形成硫酸雾;碳氢化合物与氧化氮在日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以臭氧为主的多种强氧化剂;无机汞在自然的水域中转化为剧毒性的甲基汞等,通称为二次污染物。
3753 污染源 通常把产生物理的(声、光、热、辐射等)、化学的(无机物、有机物)、生物的(霉菌、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及产生有害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统称为污染源。从整个环境污染问题出发,一般将污染源概括分为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四大类。
3754 生活污染源 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能排放出污染物的一些设施,称为生活污染源。如:生活用炉灶,粪便池,医院的污水池等。
3755 工业污染源 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及水泥厂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造成环境的污染。这些工厂、设施称为工业污染源。
3756 固定污染源 包括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
3757 交通污染源 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或产生的噪声导致成环境的污染,这些交通工具叫做交通污染源。
3758 移动污染源 即“交通污染源”。
3759 大气污染 人类所从事的种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就发生恶化,使人们的生活、工作、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以及设备财产等直接地或间接地遭受破坏或受到恶劣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大气污染。一般说大气污染多指人为因素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其污染源主要有三种:
(1)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燃烧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及无机或有机化合物、有害物质和气体。(2)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排放的烟尘。
- 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烟尘微粒、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都有很大危害,而且也影响一些地区或全球的气候。
3760 光化学烟雾 由汽车和工厂烟囱排入大气中的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在强太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带色烟雾(有白色、浅兰色、紫色、黄褐等)。其有害成分主要是醛类、臭氧及其它有害氧化物的混合物。因其最早(1946 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现,因此又叫“洛杉矶烟雾”。这种烟雾一般发生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夏季晴天,高峰出现在中午或刚过中午,夜间消失。光化学烟雾可使大气能见度降低,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和喉粘模,使呼吸困难。还可使橡胶制品开裂,使植物叶片受害,变黄色或枯萎。
3761 酸雾 由于居民和工厂燃烧的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有毒的二氧化硫、煤尘,当二氧化硫在相对湿度比较高、气温比较低,而且又有煤烟颗粒物存在的情况下催化,二氧化硫与水蒸汽作用,形成一种酸性雾状物质,这种物质称“酸雾”。其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十倍。1952 年 12 月 5 日在伦敦发
生了一次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历时 5 天,死亡达 4000 多人,主要是有毒酸雾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严重时致死。
3762 酸雨 二氧化硫形成的酸雾随雨雪降落形成酸雨(是酸雾形成后,遇到大气中的 NH3 时所形成的一种硫酸氨气溶胶)。酸雨能使土壤、河湖酸化,破坏农作物和森林,影响鱼类生长繁殖,腐蚀建筑物。且对人体呼吸道有毒害作用。
3763 水体污染 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四大类:(1)无机无毒物,包括酸、碱及一般无机盐和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2)无机有毒物,包括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和氰化物、氟化物等;(3)有机无毒物,主要指在水体中比较容易分解的有机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4)有机有毒物,主要为苯酚、多环芳烃和各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积累性的稳定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污染特征是耗氧,有毒物的污染特征是生物毒性。水体污染将影响水体生物的生长,严重时将造成大批生物的死亡;影响的工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如水俣病等。水体的污染主要由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
的任意排放造成的。因此,要从控制废水的排放入手,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污染源排放的工业废水量。(2)妥善处理城市及工业废水。(3)加强对水体及其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
3764 溶解氧 指溶解在水中的处于分子状态的氧。其溶解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减少,与大气中氧的分压成比例增加。在 20℃和标准大气压下,纯水中饱和溶解氧含量约为 9 毫克/升。水体受有机物污染时,溶解氧因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增大而大大减少,以致造成水生生物(鱼、虾、贝类等) 的窒息,甚至大量死亡。
3765 生化需氧量 水中的有机物由于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有机物气体化或无机化,在中所消耗的水中氧的总量。它是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一般以毫克/升或百分率表示。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水体污染越严重。
3766 化学需氧量 是表示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用毫克/升表示。值越大,表明水中的需氧污染物质越多,污染程度也就越大。利用化学氧化剂,将水中可被氧化的物质(如硫化物、亚铁、氨、一些有机物等)加以氧化,然后从残留的氧化剂的量来计算出氧的消耗量,从而了解水体中污染物的量和污染程度。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氧化条件不同,因此同一类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氧化率也不同。
3767 水体自净 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受污染的水体逐渐净化复原的过程。稀释、沉淀、阳光、空气等皆为重要的净化因素。生物化学作用尤为重要。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分解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不断消耗,并不断从水面空气中获得补充。需要指出的是,水体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有机物过多时,氧气消耗量大于补充量,水中溶解氧不断减少,水体终因缺氧而出现腐化现象(水色变黑,散发臭气,高级生物绝迹)。故容许泄入水体的污物量决定于水体自净能力,其值受水体用途及其水文特征、水温、水质等因素的影响。
3768 污水 一般指不清洁的水,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统称。污水经处理后可灌溉农田或排入水体。
3769 生活污水 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一般含有粪尿、病原体和寄生虫卵等,经过处理后,可灌溉农田或排入水体。
3770 工业废水 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和污水。其成分和数量依生产性质和工艺过程而不同。有时生产废水和污水中含有的毒物、病原体、有机物等污染水体后,对工农业生产用水、渔业、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卫生产生严重影响。
3771 污水处理 运用各种方法来利用工业废水和改善废水水质,以免危害居民健康,影响环境卫生和工农业生产。常用的处理构筑物有沉淀池、生物滤池、曝气池等。
3772 公害 由于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噪声、震动、恶臭等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称之为公害。由公害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公害病,如水俣病等。
3773 水俣病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把含有大量汞盐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使含汞化合物在水底沉积物中转化为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而积蓄在鱼体
内,食鱼者食之而引起中毒。中毒者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四肢麻痹,神经失常,眼睛失明,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死亡。孕妇中毒后会致使胎儿畸形。这种病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首先在日本的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现,因而叫做水俣病。
3774 噪声污染 亦称“噪音”。通常是指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它不单单是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还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关。例如,音乐不是噪声,但当夜深人静时,在居住区大放音乐,就构成噪声。
噪声污染与工业“三废”的污染一样,是一种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它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各种活动,如妨碍人们睡眠和休息,干扰交谈,降低工作效率,强大的噪声能使听力受到损害,甚至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噪声污染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危害即行消除。
3775 分贝 是计算声音能量大小的一种单位。以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
为 0 分贝,每增加十个分贝,就表示增强十倍。声音达到九十分贝,就开始使人的听力受到损害。
3776 热污染 因能源消费而引起环境增温效应的污染,称为热污染。热污染主要发生在城市、工厂、火电站、原子能电站等人口稠密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地区。热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全球性的或区域性的自然环境热平衡遭到破坏。热污染对气候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已渐渐受到重视,许多国家的科学工作者正在探索控制热污染的有效途径。从已提出的控制途径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3)废热综合利用;(4)温排水冷却技术。 3777 重金属污染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各种渠道排入大气或水体中的
重金属(一般指比重在 4 或 5 以上的金属)所造成的污染现象叫重金属污染。在重金属中以汞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镉,再次为铅、铬。这些重金属进入水体后,可在藻类或底土中积累,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慢性中毒致病。如汞中毒造成的水俣病,镉中毒造成的骨痛病,铅中毒引起的贫血症等。
3778 土壤污染 土壤中的有毒物质或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在土壤内逐渐积累,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叫做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业用的有机合成化合物、有害微生物以及城市中的垃圾等, 通过灌溉、施肥、施用农药以及大气降落等途径进入土壤。土壤污染后主要通过农作物、粮食、瓜果、蔬菜等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或通过流经土壤的水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3779 放射性污染 是指一些放射性物质,如铀、钍、镭、锶、铯等, 散发出来的射线所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现象。一般分为天然性放射性污染和人工放射性污染。人工放射性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医用射线源、核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沉降和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各种放射性废物等。放射性污染对人体会产生直接的近期危害和慢性的长期危害。如长期接受低剂量的射线监射, 会引起白血病、各种癌症以及生殖系统病变,甚至留下后遗症或把这些生理病变遗传给后代。
3780 固体废物 是指被丢弃的固体物质和泥状物质。固体废物主要来
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资源开发、产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以及生活物资消费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废物。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性状可分为:有机废物或无机废物、或固体废物(包括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和泥状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城市垃圾(包括粪便和生活污泥)、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废物等。在工业废物中, 又把有毒、易燃、易爆、腐蚀和具有反应性的废物称为有害废物。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固体废物的排出量大幅度增加, 日积月累,占地堆积。许多有害废物还会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但许多废物又是宝贵的资源,若加以利用,则会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已日益成为环境科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781 工业“三废”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的简称。通过工艺改革,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和处理,以及城镇和各地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等措施,可以防止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工农业生产, 保护人民健康。
3782“三废”综合利用 指从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中提取有用的成分并加以利用的工作。“三废”经过综合利用,可以消除其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三废”还可以成为二次工业原料,为工业的原料、燃料来源开辟新的途径。如利用城市污水沉淀的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可生产沼气,可用作动力资源。
3783 环境容量 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也就是环境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阈限值以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环境容量,是以污染物对生物和人体健康阈限值做为依据的。只有从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污染物质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阈限值,才能制定出该种污染物质的环境容量,进而制定出该种物质的环境标准。
3784 环境承载量 即“环境容量”
3785 环境质量 是指环境受污染的程度。环境质量的好坏是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当前通常是以对人体建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目前我们所谈的环境质量通常是指工业、农业排放大量污染物而造成的化学环境质量的下降。而判定环境污染的程度往往以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或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本底值做为依据。
3786 环境质量标准 对人类或生物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条件中,规定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标准。在此标准之下,该有害物质不致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卫生条件。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对某些有害物质规定了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两种标准。
3787 环境监测 依据国家颁发的排放标准和卫生标准,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等方法对环境中代表环境质量的各要素的数量及其影响范围进行检测,并对污染源进行监督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1)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城市环境噪声等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污染现象, 追查污染源,分析污染原因。(2)对污染源进行定期观察,检查各厂矿企业对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执行情况。(3)在定期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污染的动态变化,查找和分析原因,并及时提出警报和预报,以便采取措施。
- 对长期积累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摸清污染产生和变化的规律,为工业的合理布局及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788 环境保护 是指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由于:(1)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2)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如果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矛盾,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 现代化的生产装备(设备、仪表等)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精密的产品也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搞不好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 3789 环境保护法 是对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公害所制订
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的总称。其主要内容有:(1)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工作方针与职责;(2)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3)对污染和其它公害的防治规定;(4)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追究行政、经济、刑事责任的办法;(5)对环境保护工作有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制度。我国 1979 年 9 月 13 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已在各方面遵照执行,并收到了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