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

2840 美洲 全称亚美利加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滨北冰洋, 南隔德雷克海峡同南极洲相望。由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及其邻近许多岛屿组成,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政治地理上通常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合称拉丁美洲;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百慕大群岛等列为北美洲。总面积 4200 余万平方公里,人口 6 亿多。居民多为欧洲移民后代或混血种人(印欧、黑白混血种),其余为黑人和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美洲西海岸除南、北地段外,一般比较平直;东岸曲折, 多半岛、岛屿和海湾。大陆地形从东向西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久经侵蚀的山地和高原,中部为广阔的平原,西部是年轻高峻的山地。主要河流有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北美洲还有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跨有不同的气候带:北美北部伸入北极圈,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广大的针叶林和大草原;南美北部为赤道所横贯,它与中美主要属热带气候,有面积辽阔的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干草原;南美南部狭长,属温带气候。1492 年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1498 年抵达南美大陆,但当时还以为都是亚洲。1499

—1500 年亚美利哥沿南美洲北岸航行,首先加以记载,其后即被用来命名整个大陆。十五世纪末年以后,西、葡、英、法等国进行探测和殖民,1776 年美国宣布独立,十九世纪初叶起,拉丁美洲各国相继独立。

2841 北美洲 全称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的北部,即美洲的北半部。东滨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峡同亚洲相望, 东北隔丹麦海峡、格陵兰海同欧洲为邻,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一般以巴拿马运河同南美洲分界。面积 2435 万平方公里(包括岛屿)。人口约 36000 万,多为欧洲移民后代,其次有黑人和原居民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等。北美大陆北宽南窄,大陆部分从东向西分成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久经侵蚀的阿巴拉契亚山地和加拿大低高原,中部是辽阔坦荡的平原,西部是雄伟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北部和东部海岸一般比较曲折,岛屿众多。主要岛屿有格陵兰、加拿大北极群岛、纽芬兰岛、西印度群岛等。半岛有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和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等。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亚寒带地区针叶林广布,中部有辽阔的草原,南部有热带森林。重要河流有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马更些河、哥伦比亚河等。由于古代冰川作用的结果,北中部和东北部一带湖泊星罗棋布,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自然资源丰富;除森林和水力资源外,矿产资源中的铁、镍、铜、铅、锌、钼、铂、金、银、铀、煤、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钾盐、硫黄、冰晶石等产量或储量均占世界重要地位。墨西哥湾和阿拉斯加、北极群岛等沿海海域还蕴藏着浅海石油。沿海多渔业资源。原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居住,十五世纪末年以后,西、法、英等国开始进行探测和殖民。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 主要为英、法、俄、西四国的殖民地。北有加拿大,曾为英国自治领,入英联邦;中为美国,1776 年宣布独立;南部的墨西哥和中美、西印度群岛许多国家,十九世纪起亦相继独立。政治经济地理上,一般北美洲只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法)、百慕大群岛(英), 面积约 2147 万平方公里;墨西哥及其以南部分以及西印度群岛,通称拉丁美洲。

2842 中美洲 全称中亚美利加洲。一般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

的美洲大陆中部地区(有时也把西印度群岛和墨西哥包括在内)。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南北美洲的狭长陆地,故又称中美地狭。面积 54.13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2160 多万。大部分为印欧混血种人,其次为印第安人和黑人。地形上属科迪勒拉山系中段,山脉沿太平洋岸向南延伸,地壳活跃, 多火山和地震。平原面积狭小,仅分布在东北部及沿海地区。除山地外,气候炎热。加勒比海岸的向风地带降水量约 2000—3000 毫米,太平洋沿岸的背

风地带约 1000—2000 毫米,冬季降水较少。河流短促,以沟通大西洋、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最为重要。森林广布。农业以栽培热带作物为主,盛产香蕉、咖啡、棉花和剑麻等。中美洲地区,包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七个国家。

2843 拉丁美洲 美国南部国界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历史上曾长期沦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和萄葡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18 个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通行葡萄牙语,海地通用法语),故被称为拉丁美洲。总面积 2,072 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人口约 3.5 亿,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种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墨西哥高原位于西北部,向东为一系列断续延伸的岛弧:西印度群岛。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纬 32°和南纬 56°之间,四分之三在热带范围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暖热湿润。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森林占全洲面积的 44%,水力蕴藏量约 4 亿千瓦以上。临海各国和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拉丁美洲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论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十九世纪初叶起,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独立。拉丁美洲的国家有:西北部的墨西哥;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西印度群岛的古巴、海地、多来尼加、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等;南美洲的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还有仍处于英、美、法、荷统治下的十多个殖民地。拉丁美洲国家是第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保护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844 查尔斯角 北美大陆的最东点。位于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最东端,临大西洋。地处西经 55°40′,北纬 50°13′。

2845 威尔士角 北美大陆最西点。位于美国阿拉斯加苏厄德半岛最西端,滨白令海峡。地处西经 168°05′,北纬 65°37′。

2846 默奇森角 北美大陆的最北点。位于加拿大布西亚半岛最北端。地处西经 94°26′,北纬 71°59′。

2847 莫里斯-查苏普角 北美洲格陵兰岛的最北端,也是北半球陆地最接近北极的地方。地处西经约 40°,北纬 83°39′。

2848 马里亚托角 北美大陆最南点。位于巴拿马最南端,临太平洋。地处西经 80°53′,北纬 7°12′。

2849 阿拉斯加湾 北太平洋的海湾。位于北美洲阿拉斯加半岛的南

侧。面积 132.7 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 2431 米,最大深度 5659 米。由于有阿拉斯加暖流汇入,水温较太平洋同纬度海域偏高。

2850 加利福尼亚湾 北美洲墨西哥西北的狭长海湾,属太平洋。西为

加里福尼亚半岛。海湾南北长约 1100 公里,宽 100—220 公里。面积 17.7 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 818 米,中、南部较深,最深达 3,218 米。由于气候炎热干燥,蒸发强烈,海水盐度约 35‰左右。湾内多小岛。有科罗拉多等河流注入。

2851 加勒比海 大西洋西部的重要属海之一,介于大小安的列斯群

岛、南美大陆和中美之间。东西最宽约 2800 公里,南北最长约 1400 公里,

大致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面积 225 万多平方公里,略小于地中海。自 1914 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后,加勒比海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航道。沿岸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底地形较复杂,中部为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牙买加海岭,其东、西两部分海域各有两个海盆。其中位于古巴和牙买加之间的开曼海盆地势低下,开曼海沟深 7680 米,是加勒比海的最深处。各海盆之间由海岭隔开。海岭嵯峨峥嵘,突出海面形成岛屿和高山。安的列斯群岛中的许多岛屿,实际上都是海底山岭突出海面的部分。因处在热带范围内,故年平均水温在 25—28℃,是世界上较暖水域之一。海水盐度为 34—37

‰。安的列斯群岛间的众多开阔水道,是加勒比海与大西洋之间水体交换的天然水道。在南美东北岸外,有股强大的圭亚那暖流,向西北流至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一部分进入加勒比海,形成加勒比暖流,最后在尤卡坦海峡出海,汇入墨西哥湾暖流。海域内盛产金枪鱼,是美洲重要渔场之一。

2852 墨西哥湾 北美洲东南的大海湾,大西洋的属海。介于美国、古

巴和墨西哥之间。面积 156 万平方公里。最深处 4023 米。盐度 33—36.5‰。东、南分别以佛罗里达海峡和尤卡坦海峡同大西洋及其边缘海加勒比海相通。密西西比河由北岸注入。南、北赤道洋流各一部分(后者为主)绕经海湾后,由佛罗里达海峡流出,同安的列斯暖流汇合,称墨西哥湾暖流。西北与西部沿岸和附近大陆架;富藏石油、天然气和天然硫磺,(现已大量开采, 在距岸较远处的海底有锰结核蕴藏。

2853 圣劳伦斯湾 北美洲加拿大东海岸的海湾,为大西洋的边缘海。在圣劳伦斯河口的东南。由地壳沉降而成。浅滩广布,北部海域较窄,南部宽阔。拉布拉多寒流挟带冰块从贝尔岛海峡分支流入,水温较低。盐分较低, 约 12‰—32‰。沿岸港湾曲折。夏季多雾,冬季沿岸结冻,南北海峡并有浮冰阻塞,通航仅限于 5—12 月。海域内渔业繁盛,是著名渔区之一。

2854 哈得孙湾 北美洲加拿大东北部深入大陆内部的海湾,东北经哈

得孙海峡与大西洋相通。面积约 120 万平方公里。中部和东北部河流汇注的

中心地区水浅,一般深度约 30—60 米,最深处仅 257 米。盐度 23—35‰。

纬度较高,结冰期很长,每年 10 月末开始结冰,次年 6 月下旬解冻。因纽特人居住在东、西两岸,靠狩猎和捕鱼为生。产鳕鱼、鲑鱼。海湾四周设有许多小的毛皮贸易站;西岸的彻奇尔为主要港口。

2855 巴芬湾 大西洋西北部的海湾。位于北美洲巴芬岛、埃尔斯米尔岛和格陵兰岛之间。南经戴维斯海峡通大西洋,北经史密斯海峡和罗布森海峡与北冰洋相通。深度介于 360—270 米之间。东南部盐度为 34.5‰。全年大部分时间封冻,仅 8 月初至 9 月可以顺利通航(8 月份表层海水温度仅 6

℃)。

2856 格陵兰海 北冰洋的一部分。位于北美洲东北岸、格陵兰岛与斯

匹次卑尔根群岛之间。面积 120.5 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 144.4 米,最深处

(在东北部)达 4846 米。盐度介于 30—33‰。有东格陵兰寒流自北冰洋南

下,水流中多浮冰。

2857 佛罗里达海峡 北美洲东南部的海峡。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与

古巴岛、巴哈马群岛之间,是沟通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重要海峡。全长约 480

公里,宽约 80—240 公里。一般深 500—800 米,南部最深达 1833 米。从墨西哥湾流出的佛罗里达暖流,经此海峡流入大西洋。

2858 尤卡坦海峡 北美洲沟通墨西哥湾同加勒比海的海峡。位于墨西

哥尤卡坦半岛和古巴岛之间。长约 270 公里,最窄处 216 公里(尤卡坦半岛东北部的卡托切角至古巴岛西端的圣安东尼奥角之间)。最大深度 2202 米(在南部),最浅处约 90 米,是墨西哥湾同巴拿马运河间的航运要道。加勒比暖流经此海峡进入墨西哥湾。

2859 格陵兰岛 位于北美大陆的东北面,面积超过 217 万平方公里, 为世界第一大岛。因其在地理上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并有独特的地形特点, 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峡湾,总长达 3.9 万公里。最早在这里居住的是因纽特人。格陵兰岛五分之四在北极圈内,其北端是地球上陆地距北极点最近的地方。终年天寒地冻,多风暴。全年气温、一般在 0

℃以下,大部分地区属冰原气候。只有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因受暖流影响,夏季气温可达 3—10℃,属苔原气候。降水以雪为主,每年约有 300—400 毫米。有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全岛五分之四的地面被巨厚的冰层覆盖。冰层以下为一高原地形,中部偏东一带最高,海拔 3300 米,边缘地区海

拔 1000—2000 米。冰体厚达 1500—2000 米,为规模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大陆冰川。大陆冰川末端常常滑落入海,形成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冰山往南漂流,最南可达北纬 42°,对北大西洋航线上船只的航行威胁很大。格陵兰岛上矿藏丰富,有冰晶石、铁、锌、铅、铝、褐煤、大理石等,近年来又在南部发现钼、铀、钍、石油等资源。沿海产海豹、海象、鲸等。著名动物有麝牛、驯鹿、北极熊等。格陵兰岛现有居民 5 万多人,其中多数为因纽特人, 另外还有少数丹麦人。人口聚居在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首府戈德霍普位于西南沿海,是全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海港,港内水域终年不冻。

2860 巴芬岛 加拿大北极群岛中的最大岛屿,位于加拿大北部海域内

(北纬 68°,西经 70°)。面积约 50.7 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岛。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最高点海拔 2500 公里,岛上冰川广布。东海岸高峻而破碎,多深而长的峡湾;西岸地势较低,沿岸有狭长平原,海岸亦较平直。有低质的褐煤与云母。原居民为因纽特人,多从事渔猎业。

2861 纽芬兰岛 北美洲东部大西洋中的岛屿。西临圣劳伦斯湾。属加

拿大。面积 11.1 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低高原,最高点海拔 813 米。多湖沼。主要河流均向东北流注大西洋。海岸线曲折。东南为纽芬兰浅滩,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此交汇,是世界最大渔场之一。气候冬冷夏凉,较湿润,年降水量约 1000—1500 毫米。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针叶林。有铁、铜、银、石棉等矿藏。工业以食品加工为主。

2862 温哥华岛 加拿大西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最大岛屿,面积约 3.4 万平方公里。岛形狭长,沿岸多峡湾。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茂密,并有煤、金和铜等矿产。沿海渔业发达。岛屿南端的维多利亚与大陆上的温哥华隔海相望,为主要港口城市。

2863 长岛 美国东北部的岛屿。位于哈得孙河河口和东河以东,面积

4356 平方公里。属纽约市的一部分,有桥梁和轮渡同曼哈顿岛相连。岛的南北两侧沿岸有海滨浴场和休养地,东部多松林。

2864 曼哈顿岛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岛屿。位于哈得孙河河口东

岸和东河之间。面积 57.7 平方公里。为纽约市的中心区域,商业繁盛。岛屿南端的华尔街是美国主要银行、大股票交易所和大垄断组织聚集中心。联合国总部设于东河西岸。有地下铁道、桥梁和轮渡与纽约市的其他部分相联系。

2865 西印度群岛 在北美大陆南面、大西洋及其属海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1492 年哥伦布到此,误以为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后因群岛位于西半球,故称为西印度群岛,沿用至今。由约 1200 多个岛屿和很多暗礁、环礁组成。分为三大岛群: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合称安的列斯群岛)和巴哈马群岛。面积约 24 万平方公里。整个群岛呈弧环列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外侧,在地质构造上与北美大陆有密切联系,其中,大安的列斯群岛是中美山系通过加勒比海海底的延续。地壳运动强烈,火山活跃,地震频繁。

2866 大安的列斯群岛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安的列斯群岛的一部分, 包括古巴、海地、波多黎各和牙买加等岛。地质构造上属中美山系通过加勒比海海底的延续部分,故多属大陆岛。地壳活跃,地震较多,富铁、锰、镍、铝土、铬、铜等矿产资源。属热带气候,盛产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

2867 古巴岛 位于北大西洋西部加勒比海的西北,北距美国佛罗里达

半岛约 180 公里。面积约 10.4 万平方公里,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岛上地形以平原为主,东南部有马埃斯特腊山脉。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 1000—1500 毫米,盛产甘蔗。矿藏丰富,主要有铁、镍、锰、铬、铜等。

2868 牙买加岛 北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岛屿,是西印度群岛中大安的列

斯群岛内的大岛之一。属牙买加。面积 1.1 万平方公里。岛屿东西长 130 多

公里,南北宽为 82 公里。全岛可分三区:沿海为冲积平原,宽仅几公里,以

南部沿海平原最宽;东部为山地,山峰海拔多在 1800 米以上,最高峰(蓝山

峰)海拔 2256 米;中部和西部多丘陵和石灰岩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向风

坡年降水量一般在 1800—2000 毫米。多飓风。森林面积广大(约占全岛面积的四分之一)并富铅土矿。另有石膏、铅、钴和铁、锰等矿藏。

2869 海地岛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仅次于古巴岛的第二大岛。1492 年哥伦布曾到达。面积 7.6 万多平方公里,西部属海地,东部属多米尼加。居

民以黑种人、黑白混血种人为主。岛上东部、中部多山,提纳山海拔 3140 米,是西印度群岛的最高峰;西部沿海平原较宽阔。属热带气候(山地迎风面属热带雨林气候)。低地各月平均温度介于 23—29℃;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达 2000 毫米。有热带森林及铝土矿、黄金等矿藏。农产有甘蔗、咖啡、可可、烟草、剑麻、棉花等。

2870 波多黎各岛 北美洲的岛屿。位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南临加勒比海,北滨大西洋。地处西经 66°45′,北纬 18°15′。属波多黎各。面积 8900 平方公里。境内多山,最高点海拔约 1340 米,沿海为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 800—2500 毫米。冬季平均气温约 23℃, 夏季为 26℃左右。有金、银、锡、镍和铝土等矿藏。沿海水产丰富。岛上主要生产甘蔗,还有咖啡、烟草、水果和香料等。

2871 小安的列斯群岛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安的列斯群岛的一部分, 包括向风群岛、背风群岛和委内端拉以北的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明显地分为

内外两列岛弧:内列多为火山岛,有些火山至今仍有活动,地势高峻:外列多由石灰岩构成,地势低平,岩熔地貌比较发育。

2872 巴哈马群岛 位于北美洲西印度群岛最北部,在美国佛罗里达半

岛东南、古巴和海地岛之北。由 700 多个大小岛屿和 2300 个珊瑚礁组成。属

巴哈马联邦。面积 13950 平方公里。居民 80%以上是黑种人。各岛海拔在 60 米左右。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暖流环绕四周。各月平均气温介于 21—28℃, 年降水量 1100—1600 毫米。群岛上风景秀丽,气候温和,是游览胜地。1492 年哥伦布在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第一次登上美洲的陆地。

2873 百慕大群岛 位于北大西洋中西部海域。地处北纬 32°18′、西经 64°—65°之间,距北美大陆约 928 公里。群岛由 360 多个小珊瑚岛组成,

其中 11 个大岛之间有桥梁和堤道相通。面积共约 53 平方公里。仅 20 个岛上

有居民,主要为黑种人。首府哈密尔顿。从 1609 年起,英国人即来此殖民。

1684 年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1968 年实行“内部自治”。是英国在西部大西洋的重要海军基地和燃料供应站。沿海盛产鱼和龙虾,有捕鱼业和园艺业, 并建有船舶修理和制药等工业。岛上气候宜人,旅游业发达。

2874 阿留申群岛 太平洋北部白令海南缘的岛群,是美国阿拉斯加州

的一部分(位于阿拉斯加西南面)。面积约 1.8 万平方公里。地处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上,是一群火山岛,有活火山 26 座,地震频繁。最冷月(一月) 平均气温 0℃左右,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 8—10℃,年平均降水量 1000 毫米以上。沿海有寒流与暖流交会,使阿留申群岛常年处于海雾笼罩之中。有渔业(盛产鲑鱼与大比目鱼)和毛皮兽的驯养业。

2875 拉布拉多半岛 北美洲加拿大东部的半岛。在哈得孙湾和圣劳伦

斯湾之间。面积约 140 万平方公里。人口稀少,除白种人外,还有印第安人、

因纽特人等。地形大部分为低高原,海拔约 300—600 米,高原上湖泊众多, 有“湖泊高原”之称。沿海多峡湾,东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气候冷湿, 北部为苔原气候,南部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和针叶林面积均很广大。河流湍急,富水力。诺布湖附近一带有丰富的铁矿,年产量 2000 万吨。居民多从事毛皮业、养鹿业、渔业和猎取海象、海豹。

2876 佛罗里达半岛 北美洲美国东南部的大半岛。东临大西洋,西滨

墨西哥湾,南隔佛罗里达海峡同古巴相望。面积 11.5 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 南部多湖泊和沼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年降水量在 1200—1400 毫米之间;夏末秋初常有飓风侵袭,往往成灾。岛上盛产柑桔、水果和蔬菜。北部磷矿资源丰富,为北美洲最大的磷矿产区。沿海有海滨浴场和冬季休养地。

2877 尤卡坦半岛 中美洲北部的半岛。介于墨西哥湾同加勒比海之

间。面积约 18 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墨西哥,中南部属危地马拉,东南沿海一小部分属伯利兹。地形上属科迪勒拉山系向东延伸的一个分支,但地势较低,为一低缓的石灰岩平台,一般海拔在 150 米以下。各月平均气温 20—29

℃;年降水量一般为 500—2000 毫米,自南向北减少,大部分属热带草原气候。由于石灰岩广布,故河网稀疏,地表水流多经石灰岩洞穴渗入地下,北部地区地表水尤为缺乏。南部多热带森林,西北部以盛产剑麻(西沙尔麻) 著名。

2878 科迪勒拉山系 纵贯美洲大陆西部的山系。北起阿拉斯加,南到

火地岛,绵延约 1.5 万公里,为世界最长的山系。由一系列山脉、山间高原

和盆地组成。山脉大致与海岸平行,除个别地段外,山脉呈南-北或西北-东南走向。北美部分较宽,一般海拔 1500—3000 米;南美部分较窄,大部分在

海拔 3000 米以上。有高山冰川,多火山、地震。北美部分最高峰是麦金利山

(海拔 6193 米),南美部分最高峰是汉科乌马山(海拔 7010 米)。山区矿藏资源丰富,有铜、锌、铅、锡、汞、铋、钒、金、银、石油、煤等。北美西北沿海、南美赤道附近以及智利南部西海岸一带,富水力和森林资源。

2879 落基山脉 在北美洲西部,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几条

高大的平行山脉,以及山间盆地和高原所组成,南北长达 5000 公里。落基山是科迪勒拉山系中最主要的山脉,也是北美洲最大的分水岭。在加拿大境内的部分,称加拿大落基山脉。它长期受到侵蚀(特别是冰川侵蚀),地形崎岖,气候寒冷,山麓密布针叶林,较高处则为山地苔原。落基山脉在美国境内的一段,是整个山系中最主要的部分,幅员广,分支多,高度一般在 3000

米左右,最高峰埃尔伯特山,海拔为 4399 米。地质发展史上曾有过强烈的岩浆活动,近百万年来又多次受到冰川侵蚀,地形类型繁多,例如著名的黄石公园即有冰川、瀑布、峡谷、森林、湖泊、温泉和熄火山等自然风光。山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金属矿尤其突出,如铜、铬、铀等。

2880 沿岸山脉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山脉。北自阿拉斯加湾西部的科迪亚克岛起,南至下加利福尼亚。山脉以东为沉降地带(港道、谷地和海湾)。北段(旧金山以北)高度较大,侵蚀强烈,河流多切成峡谷,沿海多峡湾。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加利福尼亚沿岸并有高大的红杉。峰顶有现代冰川。南段多块状山。降水较少,植物以灌木林或稀疏分布的有刺灌木为主。

2881 喀斯喀特山脉 北美洲美国西北部的山脉。位于内华达山脉以

北。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大致呈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海拔介于 1500

—2600 米之间。山体大部分由火山岩构成,多火山。南部的部分火山至今仍有活动。山区中段有哥伦比亚河切成的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山脉西坡面迎西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湿,多森林。北段峰顶有现代冰川。

2882 内华达山脉 北美洲美国西南部巨大的花岗岩块状山地。西坡缓

斜,东坡陡峻。最高峰惠特尼山,海拔 4418 米。东坡气候干燥,植被稀少。西坡湿润,发育着以针叶树为主的混交林,有高大的巨杉(亦称巨人红杉); 山区富水力资源和金矿。北部峰顶分布有现代冰川。

2883 马德雷山脉 北美洲墨西哥境内的主要山脉。从东、南、西三面

环绕墨西哥高原:东马德雷山脉为一褶皱山地,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 800

公里,最高峰海拔 4054 米;西马德雷山脉为一熔岩高原;沿西海岸延伸约

1300 公里;最高峰海拔 3150 米,富银矿;南马德雷山脉为一东西走向的褶

皱断裂带,也是墨西哥境内的主要火山带,长约 600 公里,最高峰海拔 3703 米,富森林,并以锑、铋和硫磺等矿藏著名。

2884 阿巴拉契亚山脉 北美洲东部的山脉,主要在美国境内。山体自

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 3000 余公里。山脉走向大致与海岸平行。山势自东北

向西南渐高。西南段多平行山脊和相间的谷地,高度约 1000 米左右。除此, 多为久经侵蚀的高地,海拔多不足 600 米。最高峰密契尔山海拔 2037 米,为美国东部的最高峰。山区煤藏丰富,并有铁、石棉及石油等矿产。南段各河的上游富水力资源。

2885 麦金利山 北美洲最高峰。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南部阿拉斯加山脉中段,地处北纬 63°04′,西经 151°。海拔 6193 米。雪峰、冰川交相辉映,

现辟为麦金利山国家公园。

2886 密契尔山 美国东部地区的最高峰。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南段,

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最高峰,海拔 2037 米。

2887 科罗拉多高原 北美洲美国西南部的大高原。面积约 30 万平方公

里。地势高峻(海拔 2100—3300 米),岩层平展,但多为断层所间断,并有熔岩丘陵和火山分布其间,高原上河流切割强烈,峡谷深邃,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深达 1830 米,是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之一。高原上年降水量约 250—

500 毫米。干草原和半荒漠植被占优势,较高处有针叶林。有面积广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

2888 拉布拉多高原 位于北美洲加拿大的东部,是一久经侵蚀的低缓

高原,平均海拔约 500 米左右(一般在 300—600 米)。湖泊众多,有“湖泊高原”之称。高原上气候冷湿。北为苔原,南部多针叶林。河流喘急,富水力。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矿最为著名。

2889 墨西哥高原 位于北美洲西部科迪勒拉山系的中部山间高原、盆地带内,介于东、西、南马德雷山之间。高原内部的地形,表现为断块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部地势较低,盆地相互沟通,南部地势较高,盆地互相隔离。整个高原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约 2000—3000 米。由于褶皱和断裂作用,地壳极不稳定。在南缘形成一条东西向火山带,火山横列,地震频繁。高原上气候干燥,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生长有仙人掌等耐旱植物。 2890 哥伦比亚高原 美国西北部的熔岩高原。位于落基山脉与喀斯喀

特山脉之间。海拔 1500 米左右。地表呈波状起伏,为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所

切割。年降水量约 250—500 毫米,多降于冬春。除山地森林外,短草丛占优势。东部略较湿润,盛行旱作,是美国主要小麦产区之一,其他以放牧为主。西部山麓有灌溉果园。

2891 大平原 北美洲中部的平原。位于落基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中部偏西地区,北面以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河为界,南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南端。面积 150 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呈缓斜状(约在 1800—500 米之

间)。气候由干旱到半干旱,年降水量在 500 毫米以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年变化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平原上的河流都发源于落基山脉的东麓,自西向东注入密西西比河。为世界著名的大草原,东部是美国小麦和棉花的重要产区。

2892 大盆地 北美洲美国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的盆地区。盆底

海拔 1300—1800 米。在地形上表现为一系列南北走向的短窄断块山与干盆地交错分布,因此大盆地又有“盆地山岭区”之称。气候干燥,南部年降水量不足 250 毫米。植物稀少,以耐旱灌木为主。由于气候干旱,大盆地内广布沙漠和盐湖,是北美洲主要沙漠和内流区之一。大盐湖矿藏丰富,有铜、金、铅、锌和铁等。

2893 科罗拉多峡谷 北美洲美国西南部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大峡谷。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之一。由科罗拉多河在高原上切割而成。从支流巴列亚河河口起向下游延长达 440 公里,最深处达 1830 米。大峡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开阔,两壁呈阶梯状,岩层平展;下部陡窄,呈 V 字形。从顶部最年轻的岩石,到峡谷底部附近最古老的岩石,一层层显示出沉积层越来越老。由于气候干燥,植物稀少,两壁岩层得以显示各种不同色彩,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一本活的教科书。现已辟为国家天然公园。

2894 死谷 美国西南部内华达山脉东侧的谷地,为世界最低和最干旱

地区之一。因地层断裂,陷落而成。南北长约 225 公里,宽约 6—26 公里。

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 1408 平方公里,最低处低于海平面 85 米,为北美大陆最低点。过去曾有湖泊存在,现已消失。夏季炎热,绝对最高温曾达 56.7℃; 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在 100 毫米以下。生物稀少,故有死谷之称。

2895 中美地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狭长陆地,习惯上称为中美

洲。东临加勒比海,西滨太平洋,北接墨西哥,南至哥伦比亚。面积约 54.13 万平方公里。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西侧山势较高,地壳极不稳定,属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由于地壳陷落,形成多处地壳陷落带,较大的是尼加拉瓜陷落带和巴拿马陷落带(巴拿马运河就建在巴拿马陷落带上)。受地形影响,东西两侧气候不同:加勒比海沿岸属热带雨林气候;太平洋沿岸属热带草原气候。地峡上共有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七国。

2896 密西西比河 北美洲的第一大河,大部位于美国境内。干流发源

于苏必利尔湖以西海拔 450 米的伊塔斯喀湖,向南流入墨西哥湾,长 3950

公里。若以其西岸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 6000 多公里,为世界上次于尼罗

河、亚马孙河和长江的第四长河。流域面积为 322 万平方公里。流域内大部分是平原,中下游河道落差极小,河曲很多。下游的洪水期在春季,四月水位最高;枯水期在秋季,10 月水位最低。河口年平均流量为 1.88 万秒立方。密西西比河西岸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得河等重要支流。东岸的支流以俄亥俄河最为重要。区内降水丰富,因此流量很大,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由于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量达 6 亿吨。大量的泥沙在河口沉积,使

三角洲日益伸展。密西西比河航运价值很大,除干流外约有 40 条支流可以通航,并有许多运河与五大湖等其他水系相联。沿岸的主要港口有圣路易斯、孟菲斯、巴吞鲁日、新奥尔良等。

2897 密苏里河 北美洲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最长支流。源出落基山脉高

山雪场,流经半干旱的大平原,于圣路易斯以北注入主流。长约 4368 公里(长

度超过干流),流域面积约 137 万平方公里。水量小,输水量仅占主流在孟菲斯处水量的 17%。初夏水位最高(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 1.5—1.7 万立方米/秒)冬季最低(枯水期最小流量仅 120—150 立方米/秒),季节变化急剧; 夏季时下游常有水灾。是大平原的重要灌溉水源。上游冬季封冻,中、下游含沙量很大,运输意义不大。水力蕴藏量估计约 920 万千瓦。

2898 圣劳伦斯河 北美洲东部河流。源出安大略湖。向东北流入大西洋圣劳伦斯湾,是五大湖的出水道。上游河段马西纳附近以上至安大略湖东口,构成加、美国界,中下游在加拿大境内。长 1200 公里(连五大湖水道及

其最远源流圣路易河约 3130 公里),流域面积 80.2 万平方公里。在河口形

成宽 50 公里、长 400 公里的三角湾。水量相当丰富(河口年平均流量 6580 秒立方)。由于五大湖的调节,加以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均匀,使圣劳伦斯河成为世界上水位最稳定河流之一。结冰期 4—5 个月。蒙特利尔以上,多急

流,富水力。通过人工整治,开凿了一条深 8.2 米的航道,以及三条运河和七座船闸,使海轮可直达五大湖各港。水力资源也得到开发,兴建了一系列水电站,使该河成为美、加两国重要的航运动脉和电力供应基地。

2899 马更些河 北美洲第二大河,位于加拿大西北部。上游有两条支

流,均源出落基山东坡,注入北冰洋的波弗特海。长 4240 公里(以阿萨巴斯

卡河为源),河口年平均流量 15000 秒立方,在北美洲均仅次于密西西比河。

流域面积约 180 万平方公里。航程约 2800 公里。因结冰期长,通航限于夏秋

(秋季水落,仅可通行浅水轮)。运出物资以毛皮、木材、鱼类为主。流域内煤、盐、铀等矿藏丰富。

2900 哈得孙河 美国东北部河流。源出阿迪隆达克山脉,南流至纽约

市,注入大西洋。长约 500 公里。有运河通伊利湖、安大略湖和圣劳伦斯河。航运发达,货运以钢铁、汽车零件、建筑材料、石油产品、糖等为主。河口构成纽约港的主要部分。

2901 哥伦比亚河 北美洲西部水量最大的河流。源出加拿大南部落基

山脉,向西南流经美国西北部的哥伦比亚高原,注入太平洋。长约 1950 公里,

流域面积约 77 万平方公里,河口平均流量约 7000 秒公方。由于河流深切, 故多瀑布、急流和峡谷。全流域水力资源相当美国总藏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建有大古力等水电站。下游盛产鲑鱼。海轮可达波特兰。

2902 科罗拉多河 北美洲西部的大河。源出美国南部落基山脉西坡, 流经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下游一小段在墨西哥境内,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 2190 公里。流域面积约 59 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在美国境内。干、支流多峡谷,以干流上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最著名。流域内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一般少于 250 毫米,河水靠山区降水补给。由于河谷深切,故水力蕴藏丰富。建有胡佛水坝,为洛杉矶及下游地区提供电力和水源。河水对于中下游干旱区来说,是一项宝贵的水源。科罗拉多河以含沙量高著称,河流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使河水十分混浊,呈暗褐色,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染色”。年输沙量估计约 1.6 亿吨,致使河口不断向前推移。

2903 巴拿马运河 位于北美洲西南部的巴拿马地峡上,斜贯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是一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运水道。188l 年动工开凿,1914 年完工,1920 年起成为国际通航水道,与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世界两大国际运河。全长 81.3 公里,宽 91—304 米,水深 13.5—26.5 米,可通

4—4.5 万吨级巨轮。运河的走向如从太平洋方面看,先是呈东南-西北向,

到加勒比海方面时,则呈南北方向。运河两岸宽 16.09 公里的地带称为“运

河区”,总面积为 1432 平方公里。在运河开凿过程中,由于条件恶劣,劳动

繁重和黄热病的流行,建河工人死亡达 7 万多人。运河的开凿使南北美洲大

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之间的航程缩短了 5000—12000 公里,在沟通海洋的大运河中,地位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由于太平洋的水位在高潮时要高出加勒比海水面 5.6 米,以及巴拿马地峡分水岭有 84 米高,因此运河建成为水闸式的。船舰从大洋进入运河,要经过三组水闸调节水位。米腊斯弗洛雷斯水闸是从太平洋驰向大西洋的船只所经过的第一组水闸。在电动机车的牵引下, 船只先后经过两道水闸,经两次抬高水位后,驰入海拔 16.5 米的米腊斯弗洛

雷斯湖。船只在湖上航行 1.6 公里后,进入第二组水闸——佩德罗·米盖尔

水闸,水位再升高 9.5 米,轮船便驰进库累布腊航道,再通过加通湖,然后

进入第三组水闸——加通水闸,运河水位连降三级,水位降低 26 米,便到大

西洋。船只通过运河就象越过了一座水桥,所需要的时间约 16 小时。其中 8 小时用于航行,8 小时等候船队编组。船只通过这一水闸式运河,虽然费时较多,但都大大缩短了航程。

1903 年,美国通过不平等的“美巴条约”霸占了运河和运河区。但是, 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1977

年 9 月,终于迫使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了关于运河的新条约。新条约规定,美

国将在 1999 年 12 月 31 日以前,把运河和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包括领土及设施)和管辖权逐步交还给巴拿马。

2904 五大湖 五大湖是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五个相连大湖的总称。从西向东,依次是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除密执安湖属美国外,其余各湖均为美、加共有。总面积 24.48 万平方公里, 其中美国占 72%,加拿大占 28%。总蓄水量为 2.3 万立方公里,相当于美国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全年总流量的 40 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美洲大陆地中海”之称。

五大湖的形成,主要由于第四纪冰川刨蚀作用所致。因五大湖地区接近拉布拉多等大冰原的中心,当时冰盖厚达 2400 米。原低洼地区岩层受到冰川的不断刨蚀,扩大而成今日的湖盆。以后,当大陆冰川退出该地区时,溶解的冰水积聚于冰蚀洼地中,便形成五大湖的水面。各湖之间有水道相通。由于湖面逐级下降,各湖之间的联络水道中又因岩岛、礁石或崖壁横亘,形成许多急流和瀑布。如伊利湖湖面高出安大略湖约 100 米,联络两湖的尼亚加拉河,流经横亘其间的石灰岩崖壁时,陡落成为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五大湖水位稳定,冬夏变幅在 30—60 厘米之间。夏季表层水温 16—21℃,冬季则降至 0℃,有 4—5 个月的结冰期。五大湖的巨大水体,对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与邻近地区相比,湖区夏凉冬温,降水较多。五大湖水系的航运价值很大,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河航运系统之一。为了沟通湖间不等的水位,联络水道和出水道,修浚了深达 8 米的运河,可通行 14000—16000 吨的商轮。沿湖有芝加哥、克利夫兰、多伦多、布法罗和德卢斯等重要港市。

2905 苏必利尔湖 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湖,为两国所共有。面

积约 8.26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平均深度 148.4 米,最深处

393 米,也是北美洲最深的湖泊。湖面海拔 183 米,高出休伦湖和密执安湖

约 7 米。湖水通过苏圣马里运河流入休伦湖。德卢思—苏必利尔、巽德湾市

(威廉堡—阿瑟港)为重要湖港。

2906 密执安湖 北美洲“五大湖”之一,位于美国北部。面积约 5.81

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 84 米,最深处 281 米,仅次于苏必利尔湖。湖面海拔

177 米,同休伦湖相当,两湖以麦基诺克水道相通。通过伊利诺斯—密执安运河,同密西西比河相连。主要湖港有芝加哥、米尔沃基等。

2907 休伦湖 位于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为两国所共有。面积约

5.98 万平方公里,在北美洲五大湖中仅次于苏必利尔湖。平均深度 59 米, 最深处 229 米。湖面海拔 177 米(同密执安湖相当),湖水经圣克莱尔等水道流入伊利湖。湖中有半岛和岛屿斜贯,其东部另称为乔治湾。

2908 伊利湖 北美洲“五大湖”之一,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湖。面

积 2.57 万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约 18 米,最深处只 64 米。湖面海拔 174

米,比休伦湖低 3 米,比安大略湖高约 99 米。接纳苏必利尔、密执安湖和休伦湖的湖水,又通过尼亚加拉河将水倾入安大略湖。在湖的东北另有威兰运河同安大略湖相通,并可借伊利运河与哈得孙河通纽约,同俄亥俄河亦有运河相连,航运便利。克利夫兰、托利多、布法罗等为沿湖的重要湖港。

2909 安大略湖 位于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为两国所共有。是“五

大湖”中面积最小、海拔最低的湖(面积约 1.95 万平方公里,湖面海拔 75

米)。平均深度 86 米,最深处 237 米。通过尼亚加拉河接纳伊利湖等四大湖

湖水,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同伊利湖还有威兰运河相连。重要的湖港有多伦多、哈密尔顿(加)和罗切斯特(美)等。

2910 温尼伯湖 北美洲加拿大中南部的大湖。面积约 2.4 万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约 217 米,最深处仅 28 米。为古冰堰湖的遗迹。南纳红河,湖水经纳尔逊河向东北流注哈得孙湾。鱼产丰富,航运便利。

2911 大奴湖 北美洲加拿大西北部的大淡水湖。面积约 2.86 万平方公

里。海拔 156 米。最大深度 614 米。有奴河等河流注入。湖水汇入马更些河。

每年仅 6 月中旬至 10 月底可通航,冬季冰冻期长,封冻后湖面可行雪橇。鱼产较富,沿岸附近有铅、锌、金等矿产。

2912 大熊湖 北美洲加拿大西北部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 3.13 万平方

公里。海拔约 156 米,最深处达 413 米。湖水注入马更些河。因地处高纬,

封冻期达 8—9 个月,每年 7 月中旬以后始可短期通航。湖中有白鱼、湖鳟等水产。东岸镭锭港,有镭、铀等矿的开采。

2913 大盐湖 北美洲面积最大、盐分最高的大盐湖,位于美国西部。

湖面海拔 1286 米,面积介于 3000—5000 平方公里之间,变动幅度很大。盐

度介于 137—300‰,约相当于海水的 4—9 倍。最深处仅 16 米。盛产食盐。

湖中所含盐类估计达 60 亿吨,主要为氯化钠和硫酸钠。湖中有岛屿散布。东岸有制盐厂。

2914 尼加拉瓜湖 中美洲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尼加拉瓜西南部,面积

8150 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约 34 米,最大深度 70 米。原为太平洋沿岸一海湾, 后因火山喷发作用与海隔绝。湖体南北延伸,湖中多岛屿。湖水从西北经蒂皮塔帕河通马那瓜湖,向东南流经圣胡安河注入加勒比海。可通航。湖中盛产鱼类和鳄。

2915 尼亚加拉瀑布 在北美洲尼亚加拉河上,是河水从伊利湖流注安

大略湖时,自石灰岩—白云岩崖壁处陡落而形成的。落差约 49 米,宽约 1240

米。瀑布以中间的山羊岛分左、右两部分:左岸称马蹄瀑布,宽 800 米,落

差 48 米,属加拿大;右岸称亚美利加瀑布,宽 300 米,落差 51 米,属美国。在美洲各瀑布中流量最大(平均达 6400 秒公方,其中 95%通过马蹄瀑布)。因邻近大工业区,对水力开发极为有利,建有水电站。为北美洲名胜之一, 附近游览业甚盛。

2916 渥太华 加拿大的首都。位于圣劳伦斯河支流渥太华河下游南

岸,列多河穿贯市区,是重要的河港和铁路枢纽。人口 32 万,包括郊区约

70 万。工业较发达,但以纸浆及造纸、木材加工、印刷、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另有运输机械制造和水力发电等。有国会大厦、总督府、科学院、博物馆等重要建筑物。市区建在高出渥太华河面 18—50 米的小山丘和河谷平原

上,东西伸展 32 公里。列多运河以西称上城,多政府机关;下城多文教、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等。

2917 蒙特利尔 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全国重要的海港和金融、商业和

工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小麦输出港。全市人口 125 万,连同郊区 250 万。城市座落在圣劳伦斯河和渥太华河交汇的蒙特利尔岛上。岛上山峦起伏,登上皇家山绝顶可鸟瞰全城。为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和最大的河港(每年有5500 艘河、海轮船出入港口,吞吐量达 2570 万吨)。地下铁道四通八达, 地下城规模宏伟。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制鞋等轻工业和造船、电工器材、飞机制造、钢铁、石油加工等重

工业。有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麦基尔大学和许多白求恩的纪念文物。

2918 多伦多 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是个优良湖港。位于安

大略湖西北岸。全国商业、工业和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人口约 75 万,连同

卫星城共 280 万人。主要有机械制造、化学、服装、肉类加工以及电工器材等部门,拥有全国最大的钢铁厂、汽车厂和核电站。市内有国家展览馆,全国每年产业展览会在此举行。有多伦多大学等高等学校和全国最大的游乐园。

2919 魁北克 加拿大东南部的城市和重要港口。在圣劳伦斯河喇叭形河口的顶端,铁路和海运便利。曾为加拿大首都。现为魁北克省政治、商业、文化中心和铁路枢纽。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皮革、木制品、纸张、纺织、卷烟和食品等。

2920 温哥华 加拿大西南部太平洋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加拿大华

侨最多的城市。原为从事渔业和锯木业的小镇,自 1887 年横跨大陆的铁路修通后迅速兴起。因位于通向亚洲最短距离的航线上,又处在弗雷塞河口,港湾水深,冬季不冻,海运发达,是加拿大西部运输和贸易中心。有木材加工、造船、面粉、石油加工(有油管通连埃德蒙顿油田区)、飞机制造、鱼品加工等工业。市内的唐人街,是华人聚居的地区。

2921 格雷文赫斯特 加拿大的城镇。位于多伦多北面约 100 公里的休伦湖东侧,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的故乡。

2922 华盛顿 美国首都,1800 年为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正式成为美国首都。位于波托马克河的东北岸,面积 174 平方公里,人口

约 70 多万。行政上属哥伦比亚特区。为美国的政治中心,总统府(白宫)、国会、国务院和国防部(五角大楼)等重要国家机构均设于此。市内有许多历史胜迹,如华盛顿故居和华盛顿墓、林肯纪念碑、无名战士纪念碑等。还有全球闻名的文化、艺术场所,如科学技术历史博物馆、国会图书馆、艺术博物馆和太空博物馆等,还有乔治敦、乔治、华盛顿等多所高等院校,市内公园和园林广东,风景如画,吸引着大量旅游者。旅游业及有关的服务性行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2923 纽约 美国最大城市和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美国东北海岸哈得孙河口,外有天然良港,并有铁路通美国中西部,水路可直通五大湖,为全国最大的商港和工商业中心。面积 830 平方公里,人口约 1600 多万(市区

人口约 800 多万)。纽约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集中地,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大金融中心。市中心的华尔街是总交易所、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集中的地方。机械制造、石油加工、军火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工业在全国地位重要。服装、化妆和印刷业则居全国首位。市内有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和闻名全国的博物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等。

2924 波士顿 位于美国东北部沿海,濒波士顿湾。为美国东北部的重

要大城市和海港。人口约 60 多万。工业发达,有机械、五金、棉毛纺织等多种工业,制鞋业居全国首位。市内有著名的哈佛大学,市郊的麻省理工学院亦负盛名,是美国东北部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2925 费城 美国东部的大工商业城市和港口,也是著名历史古城。临

特拉华河,距河口约 140 公里。人口近 500 万。是全国重要的造船和石油工业中心之一。钢铁、汽车、机车、重型机械和化工等工业部门在全国亦占重要地位。1776 年十三州在此宣布独立,1790—1800 曾为美国临时首都。

2926 芝加哥 位于美国的中西部、密执安湖西南岸,为美国第二大城

市(次于纽约)。人口约 700 多万。交通十分便利,为重要的铁路枢纽。是全国重要的钢铁、机械、肉类加工、运输机械、石油加工等工业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谷物和牲畜市场,重要的商业、金融和工业中心。芝加哥工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886 年 5 月 1 日芝加哥几十万工人举行大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日,并取得胜利,“五一”国际劳动节即起源于此。

2927 圣弗兰西斯科 美国太平洋沿岸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城,是西部的金融中心、最大海港和重要海军基地。地处加利福尼亚大谷地的出口, 在圣弗兰西斯科湾西岸、湾口(金门)南岸的半岛上,有大桥分别联系对岸的卫星城和郊区。华侨和中国血统的美藉华人较其他城市为多。十九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华侨称为“金山”,为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相区别而改称“旧金山”。是横越大陆的铁路终点之一。港湾内宽口窄、水深、潮差小。为美国对远东贸易的重要海港。工业发达,主要有食品加工、造船、飞机制造、电工器材、石油加工等。夏季避暑胜地。常有地震,1906 年市区曾一度被毁。设有加利福尼亚大学。

2928 墨西哥城 墨西哥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墨

西哥高原南缘的湖积平原上,海拔 2259 米。城市人口 1000 多万,增长非常迅速,是全国第一大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有传统的纺织、制烟、制革、食品等轻工业,又有炼油、汽车制造、化工等重工业。在墨西哥城到处可以看到烂烂夺目的大幅壁画,人们誉为“壁画之都”。城郊的湖光山色和高大雄伟的金字塔,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