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丝绸之路继续拓展

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比较固定的商贸和交通路线。

大体来说,丝绸之路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至新疆境内,然后通往中亚的安息即古波斯,再到西亚,最后到了欧洲的大秦即古罗马。一般可分为3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3条线路。

东段是指从洛阳、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中段是指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是指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至欧洲。

东段3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在3线中都居中。

10世纪,北宋王朝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去西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3条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640年在中途设立的安西四镇附近,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鄯善即若羌、于阗即和田、莎车等至葱岭。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楼兰、吐鲁番、焉耆、龟兹、姑墨、疏勒至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

北道起自安西,经哈密、庭州、伊犁直至碎叶。

西段指自葱岭以西直至欧洲,它的北中南线分别与中段的3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伊斯坦布尔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的。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等地到伊斯坦布尔。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与南线汇合。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但是,隋唐的耀眼繁华过后,大宋王朝一路蹒跚着走来。隋唐时期商队络绎的丝绸之路沉寂了许多,好似一首高亢的军歌降低了调门,在宋代变成低吟浅唱,继续着它黄沙漫漫、步履匆匆的行程。

比起盛唐,北宋的疆域很小,国力很弱。北宋舍弃洛阳和西安,将开封作为都城,丝绸之路便好似断了线的风筝,飞离了人们的视线。

其实不然,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市井繁华,有手工业发达的明证,画中的丝绸店分明在提醒我们,北宋王朝没有割断丝路,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了丝路,让丝路上的花雨依然飞舞,顽强地挤进人们的记忆。

虽然不再是国都,但洛阳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赵匡胤通过兵变当上皇帝,他清醒地知道,开封在地缘及政治上的局限性,再加上他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因此一直想迁都洛阳,但终因阻力太大而作罢。

不过,赵匡胤及他的后继者曾多次对洛阳的城墙、宫殿进行修葺,洛阳的城市规模超过国都,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至于洛阳的人口,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洛阳看花》诗中的“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就是最好的写照。

北宋时期,洛阳虽然只是陪都,但它是除国都之外最大的文化、经济中心,而洛阳繁华阜盛的市井生活在同时期的诗文及绘画中也有生动的体现。

据记载,北宋一个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质的鞋子。”可以想见,北宋时期的洛阳真是个繁花似锦、遍地黄金的去处。

1000多年前,洛阳就是北宋王朝的手工业基地之一。就拿丝织业来说,洛阳有官营的织锦院,民间织锦业也十分发达。

洛阳还是瓷器的烧制中心和集散地。北宋时期,洛阳的宜阳窑、新安窑是地方名窑,这里烧制的瓷器和当时汝窑生产的瓷器摆满了洛阳的商铺。在宋代,丝绸和瓷器仍是“出口”西域的主要商品。

因为丝绸的西输,有了一条丝绸之路;又因为瓷器的西输,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丝绸的柔,瓷器的润,成就了北宋时期的洛阳,让它在隋唐之后,依然保持着强者的姿态。

因此,作为北宋的西京,洛阳仍是西方各国商人和使节东来的必经之地,是中西陆路交通线上非常重要的一站。

北宋时期的丝绸之路虽然受到西夏的侵扰,但仍不断地将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茶叶的交易在这一时期也尤为突出。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宋代开始广泛应用。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流传全靠手抄。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通过丝绸之路传至波斯和埃及,再传入欧洲,将人们从繁重的抄写中解脱出来。

我国最早发明了指南针,并将其应用于航海。宋时的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当时航海的人辨别方向就是用指南针。

当时,一些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经常搭乘宋人的渔船往来贸易,他们发现指南针十分神奇,便央求宋人教他们如何制作。慷慨的宋人不仅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学会了制作指南针的方法,还把这一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至欧洲。

茶叶在宋代广泛种植,史籍中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南宋文学家吴曾在笔记《能改斋漫录》中说“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就是描写北宋设置蕃市、交易茶叶的状况。

蕃市的设置,是宋代丝绸之路得以延续的重要依托。蕃市是宋人与西域人茶马互市的场所。蕃市最初设置在丝绸之路东段关陇中道上的原渭、镇戎、德顺州境内。

由于当时西夏人频频侵扰,北宋不得已在丝绸之路沿线多处布点,方便宋人与西域人进行贸易。

黄沙古道上,西域人用马匹与宋人交换茶叶、丝绸,除部分自用外,绝大部分转运至中亚、西亚、欧洲等地销售。这一时期,丝路之上商贾往来频繁,贸易相当活跃。

通过丝绸之路,西夏、吐蕃、回鹘、于阗、龟兹、波斯、印度、东罗马等国的使节以及毛皮、牲畜、玉石、香料等不断地由洛阳和开封进入北宋腹地,北宋的丝绸、茶叶、金银器皿、书籍等也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方。

宋室南迁后,与西方的陆上交通被阻断,茶马贸易才逐渐减少。

丝绸之路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文化的交流,行走在丝路上的僧侣,默默地扛起了文化交流的重担。

宋太祖赵匡胤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形成的重武轻文之风,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荣,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966年,赵匡胤酝酿已久,要效仿唐太宗派玄奘到西方取经,命行勤、继业两位高僧组织一个由157人组成的庞大巡游使团,前往天竺求法取经。

这个巡游使团是宋朝建立后第一个官方派遣的佛教使团,也是古代中原地区见诸经传的前往天竺取经的最后一个佛教使团,同时也是有文字可考的规模最大的赴天竺求法取经的使团。

他们这一去,就是12年。在这12个年头里,他们一直与丝路相伴,与飞扬的黄尘为伍。和唐玄奘当年的形单影只相比,他们的寂寞可能算不了什么。而同是到西天取经,吴承恩却以唐玄奘为主角,创作了流芳百世的《西游记》,从这一点来说,北宋时的行勤、继业等是寂寞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群表情严肃的僧侣伴着单调的驼铃声,在路上默默地走着,像一团灰色的云终年漂泊在丝路上,给浪漫的丝路平添了几丝落寞。

这支西行取经的队伍最终不辱使命,除了巡视佛祖圣地、拜访名僧、求法取经之外,他们还有更为重要的政治使命,即与所经过的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他们一直向西,最后渡过恒河到达印度。每到一地,当地首领不仅热情地接待他们,还派人随行前往引导,与所经国家或地区进行友好往来。

971年,巡游使团成员沙门建盛准备先行回国,中天竺王子曼殊对北宋充满向往,也随之同往中原朝宋。此后,天竺僧人持梵夹来献者,不绝于旅。

行勤和继业等回国时,捎回了天竺国王没徙曩给宋朝皇帝的信。两人分别著有《西天路竞》、《继业行程》,特别是《继业行程》被誉为“一部写在佛经角上的西域纪程”,详尽地记录了宋代葱岭以东丝绸之路的路线。

由于印度与北宋相隔万里,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宋人由印度回国时,常常被“借”充当印度使者。

982年,益州僧人光远自印度归宋,奉天竺国王没徙曩的命令,将释迦舍利献给了宋太宗;清朝雍熙年间,卫州僧人辞浣经西域回国,与回鹘僧人密坦罗同奉北印度国王及金刚坐国王那烂陀书进献。

另外,北宋时,还有两名印度僧人被作为“礼品”进献。

1072年,吐蕃首领木征进献给宋神宗两名天竺僧人。次年4月,宋神宗“诏以使臣引伴住五台山,从其请也”。看来宋廷对这种“礼品”还是比较珍重的。

10世纪中叶以后,宋王朝先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处于敌对的形势中,影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受战乱影响,陆上的丝绸之路几度中断。

金国于1127年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后逃往临安,长期偏安江南,建立了南宋。加之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相对来讲,陆上丝绸之路要比从前有所衰落。

但丝路没有因为政权的变更而断绝,这时,海上丝路发挥了巨大作用。

[旁注]

楼兰 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至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当时,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

司马光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池之子。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汝窑 我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以烧制青瓷闻名,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又与同期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

西夏 我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沙门 又称娑门、桑门,意为勤息、息心、净志,原不论外道佛徒,总为出家者之名。沙门中最有影响的派别是佛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沙门分为4种:胜道沙门、示道沙门、命道沙门和污道沙门。

《清明上河图》 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作品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记录了当时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指南针 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而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不但最早为我国发明,并随后演变成罗盘并应用于航海事业上。

玄奘(602年~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我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阅读链接]

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包涵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方面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以后,丝绸之路走向衰落便成为必然。由于沿线荒漠不断扩展,这里的古文明相继消失,因而丝路难以为继。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发达地区之一。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灌溉农业,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时,看到不少沙漠之中的城郭和农田。

至唐代,农业更为发达。《大唐西域记》记载古楼兰王国的兴盛情况,这个国家以楼兰绿洲为立国根本,繁盛情况持续了几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