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丝绸之路二度繁荣

丝绸之路既是架设在东西方之间的友好桥梁,又是联结国内各民族的重要纽带。因此从丝路形成之日起,其发展的总趋势,不仅是向东西方延伸,同时也向南北方向扩展。

自我国东汉时候,开始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并一直延至魏晋时期,时间长达五六个世纪。至十六国时期,中央的统治力慢慢衰落,丝绸之路也逐渐被废除了。

但是,从汉代开始,丝绸之路就沿着天山南北逐渐形成了东西交往的北、中、南3条基本干线;同时又由于南北边塞各民族的频繁活动,为唐代丝路向南北扩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进入繁荣的唐代,西北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我国统治者的关注。一般所谓的“丝路黄金时代”,主要是指唐代前期的陆上丝路,时至“安史之乱”以前,陆上丝路发展至高峰,形成了自汉以来东西陆路交通的极盛高潮。

其时外陆贸易空前繁荣,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

为了重新打通这条商路,唐朝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大唐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新修了唐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

这样一来,丝绸之路的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人们在青海一带发现的波斯银币是我国境内最多的,这证明青海也随着丝路的发展成为与河西走廊同等重要的地区。

同时,7世纪中叶后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波斯的中亚霸权,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丝绸之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

与汉朝时期的丝路不同,唐控制了丝路上的西域和中亚的一些地区,并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统治秩序。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基本解除,这样一来丝绸之路显得更为畅通。

丝路的南北扩展和横行线路密布以及整个丝路网状结构的形成,这是唐代前期陆上丝路高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反映。

唐代以前,随着我国北方民族的兴起,先后出现了匈奴、鲜卑、柔然和突厥等不断南下和西迁活动,因此漠北地区早就和西域丝路发生了联系。

但是,由于汉代以后,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局面,因而这些联系却常常被相互间的争夺和混战而遭到冲击和中断。

只有至唐代,由于我国重新统一和进一步扩大了西北疆域,团结和联合了西北各民族,从而才使丝路向漠北方面获得了稳定的扩展。

唐朝初年,占据和控制了丝路的突厥族首先统一于唐朝政府。630年,唐太宗率军击败了东突厥贵族政权,并和西突厥加强了友好联系,接着又扫除了高昌、焉耆、龟兹等分裂势力。

640年,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统辖了下属的各个都督府和州,进一步加强了西部边疆的军事和行政管理,保证了丝路的繁荣畅通。

不久以后,唐朝政府又完成了对漠北地区的统一。

唐代以前,漠北地区先后属于东、西突厥控制下,当地的铁勒各部因不堪突厥贵族的压迫和剥削,薛延陀、回纥、拔野古、拔罗、制骨等多次掀起反抗突厥贵族的斗争。

唐朝初年,铁勒部斗争取得胜利,薛延陀政权建立,日益强大并在漠北称雄一时。

646年,唐军乘铁勒部内乱攻入漠北,薛延陀政权瓦解,下属回纥等铁勒23部归附唐朝,并“请置唐官”。唐朝政府于其故地设置了6府7州,后来又于贝加尔湖东北和唐努乌梁海一带增设了玄阙州、烛龙州和坚昆都督府。

上述各个府、州长官都督、刺史,皆由唐朝朝廷委任原诸部酋长担任,并归属于设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的故单于台的燕然都护府所统领。

此后,唐政府又应铁勒各部所请,特在回纥以南开辟了“参天可汗道”,沿途置邮驿68所,并备有驿马、酒肉等专供往来官吏和行贾。

通过此“参天可汗道”,不仅加强了漠北与中原之间的联系,而且也开辟了西部与北部边疆往来的通道。从此以后,西部地区已和广大漠北连成一片,因而丝路向北面获得了显著扩展。

与丝路的北面一样,丝路也向南边发展。

唐代以前,随着羌族和吐谷浑等的兴起和活动,早已开辟了青藏高原和南疆地区相通的道路。如在北魏明帝时,宋云、惠生西游印度,曾由今青海柴达木盆地北边,涉行沙碛,直穿阿尔金山到达丝路南道上的且末后,再往西去。

此外,559年,乾陀罗僧侣因那崛多东来时,走的也是相反方向的同一路线:他是经由丝路南道的和田至且末,再南下穿过阿尔金山,经由青海到达长安。

7世纪时,吐蕃兴起,兼并了吐谷浑后,继续保持了此条道路的畅通,并在西北开辟了经由喀喇昆仑通向尼泊尔的另一条通路。

唐朝贞观年间,我国和印度发展友好关系,太宗命王玄策和李义表出使印度,其3次返都是经由西藏——尼泊尔一路。

唐道宣所著《释迦方志》中,曾对此道有较详细记述,书中称其为当时我国僧侣游历印度的东道,并详细记载了从河西经青海,由西藏进入尼泊尔的具体路线。

通过上述支线的开辟,不仅说明了此道的繁荣畅通,同时也反映了丝绸之路已向南面大大扩展。

随着唐代全国的统一,丝路正是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中央向南北方向大大扩展,其时丝绸之路北面已远越天山直抵漠北,而南面已超过了昆仑和喀喇昆仑直接与昆仑与青藏高原联结一起。

与丝绸之路南北扩展的同时,其北面出现了经由阿尔泰山与漠北相通的道路。南面也出现了由阿尔金山翻越喀喇昆仑和青藏高原联系的路线。

与此同时,在新疆地区也出现了更多多的横向路线,从而把整个丝绸之路联结成一个整体。这些横向线路虽然早已存在,如《隋书》所载:“其三道诸国,亦自有路,南北交通”。

但至唐代时,由于完成了西部边疆的统一,扫除了广大西域地区之间的分裂割据,加强了相互间的联系,因而使各道之间的横行线路大大增加。

关于当时横行线路的密布善,可以从唐代在西域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和军事设施中看出。

唐代前期,除了在西域地区建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下辖各个都督府、州外,并在各地设置军、城、镇、守捉等各军事据点。这些府、州所在地和种个军事据点,既是行政和军事要地,也是一些交通中心,它们各自有路,彼此相通,从而形成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路线。

尤其是著名的唐代安西、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更是四通八达、往来无阻的一个个交通中心。

此外,北庭大都护府的所在地庭州和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安西,更是天山南北的交通枢纽。如安西地区,其西北通碎叶,西南通疏勒、于阗,东通焉耆等。

在新疆曾经发现唐代文书《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从其内容中可见安西曾和弓月城相通,而且这条弓月道,还是当时丝绸之路上一条相当繁荣的横行道。

作为唐代前期丝路发展高峰的另一明显反映,是丝路北道的重要和繁荣以及沿北道上一些新兴都市和贸易中心的出现。

虽然很早以前,东西方游牧民族就在中亚北部开辟了亚、欧相通的“草原之路”。以后在我国《三国志》中所引的《魏略·西戎传》中,也提至丝路北道。但由于绿洲地区的继续繁荣,丝路的东西往来仍然侧重在天山以南地区。

只有至后来突厥族兴起,丝路北道才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突厥原游牧于叶尼塞河和阿尔泰山一带,它在6世纪中叶,已经是占有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至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千米的广大地区。

后来,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分,西突厥曾和东罗马结成联盟,从而加强了相互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据弥南窦史所载,当时东罗马和西突厥之间互派使节,往来不绝。

按东罗马使臣蔡马库斯从西突厥返回拜占庭的路线,是和裴炬《西域图记》中的丝路北道完全符合,都是经由天山以北和威海、里海以及黑海北面直达地中海。

可见早在隋代,丝路北道已在西突厥控制下趋于繁荣,至唐代初年,随着西突厥的统一于唐朝,则更加促进了它的兴盛和畅通。

早在贞观年间,太宗即在天山以北建立过瑶池都督府。高宗在歼灭阿史那贺鲁的分裂活动后,又在原西突厥聚居的天山北部设立了昆陵和蒙池两都护府,并下设许多都督府、州。

至702年,又从原安西大都护府中划出了北庭大都护府,其治所设于庭州,所辖地区正是天山以北的丝路北道。

从这些行政机构的设立,完全说明了北道的重要和畅通无阻,尤其在719年,玄宗曾下令向丝路上的商贾征税,特令“由北道者轮台征之”,可见当时丝路北道日趋重要,并在东西方经济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与天山以南的丝路相比较,丝路北道不仅缩短和减少东西往来的距离与里程,并可摆脱翻越葱岭的天险,尤其是不受波斯垄断丝路的控制,从而使生产丝绸的中国和消费丝绸最多的东罗马直接发生交往。

因而丝路北道的繁荣是继汉代以来对外陆路交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整个陆上丝路发展高峰的重要标志。从此以后,回鹘、西辽以及蒙古向西扩展,都主要是经由丝路北道的西方发生联系。

由于丝路北道的繁荣,因而在唐代前期沿着天山以北出现了许多新兴都市和贸易中心,其中著名的有庭州、弓月、轮台、热海、碎叶、垣逻斯等。

以上表明,陆上丝路发展到唐代时出现了极盛高潮。这个高潮的形成,当然是与从汉代以来对外陆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同时也是唐代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尤其是和当时我国的统一强大以及统治者注意经营管理所分不开。

另一方面,当时和唐代邻近的以西各国,都具有世界性的强大国家:横跨欧、亚北部的东罗马,占有整个西亚的波斯,尤其是后来兴起的大食倭马亚王朝,更是据有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它们都注重于对外陆路交通的开拓,极力加强和我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不仅是阿拉伯的商人,印度也开始成为丝路东段上重要的一分子。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也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

我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我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一时间唐朝人在文化方面得至极大的满足。

佛教自两汉间传入我国后,至南北朝开始大行于我国,并使之中国化而形成禅宗佛教。佛教文化对我国传统哲学和后来宋明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佛教的韵律更给我国古诗歌带来了四声平仄的提高,增加音乐节奏的美。它的内容更丰富了我国语言的词汇,如“大千世界”、“不二法门”、“恒河沙数”、“极乐世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些数以百计的成语,都成了各阶层的流行语。

唐代杜牧有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尚存的北魏嵩山嵩岳塔,唐代长安的大雁塔,扶风法门寺,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辽代应县木塔,杭州六和塔等,它们的石砌与木质斗拱建筑,精妙绝伦,鬼斧神工,堪称国宝,至今国际友人无不叹为绝止。

这些建筑,大大吸收了印度和西方的建筑技术。

唐太宗时,高僧玄奘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往印度取经、讲学,历时16年,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当时印度各国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成为印度学者研究印度中世纪历史的头等重要资料。他取回佛教经典657部,唐高宗特在长安建大雁塔使其藏经、译经。

稍后,高僧义净又由海道去印度,取回佛经400部,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向我国介绍了当时南亚各国的文化、生活情况,他们的艰辛活动,都是那时盛况一时的大事。

景教,即天主教派的东正教,唐初也由东罗马帝国传入了我国,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便是活的见证。尽管它后来并未像佛教、伊斯兰教那样产生过影响,但作为东西交往史上,却是一件极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唐中期自波斯传入的摩尼教,也称祆教、拜火教,中国化后称为“明教,”它相信光明必定战胜黑暗,正义必定铲除邪恶,深为不少劳动人民所信奉。后来的明王朝,其建国者便是明教徒。

盛唐时期传入我国的伊斯兰教,是中近东大食帝国统治区胡商们作为主要媒介的。它受到唐朝官方的尊重,广州、长安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少清真寺。

同时,我国的造纸术在盛唐时也传入了大食帝国。不久便经它传入了欧洲各国。

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大大激发了唐人的消费欲望,因为商贸往来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物质上的富足,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次是不同的商品来源地域带给人们的精神差异的影响。

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

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这一切都成了唐人尤其是唐时高门大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

相对而言,唐人的财力物力要比其他一些朝代强得多,因此他们本身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追求超级消费,而丝路商贸活动的发达无非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已。

于是,理所当然地就有许许多多的人竭力屯奇居异,有钱人不仅购置奇珍异宝而且还尽可能在家里蓄养宠物、奴伎。帝王皇族带头,豪绅阔户效之,庶民百姓也以把玩异域奇物为能。

那时,东西方相互传入和移植的东西很多,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都使双方增加了不少视野。汉代习惯于将西方输入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瓜、胡萝卜等;唐代则习将它们名称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等。

据《唐会典》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通使交往,每年取道丝绸之路前来长安这个世界最大都市的各国客人,数目皆以万计,定居我国的,单广州便以千计。

丝绸之路虽然在唐代前期发展至高峰,形成了它的“黄金时期”,但好景不长,至唐代中期便突然衰落。

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也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随之出现了这三种力量之间的争夺与混战。

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一时丝路上“道路梗绝,往来不通”。

由于唐朝失去了和西域的联系,陆上丝路由此中断,因而反映在杜甫的诗中有“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的哀叹以及“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数年逆气路中断,蕃人闻道渐星奔”的描述。

[旁注]

魏晋 是指东汉政权瓦解,三国到两晋的时期,也就是220年至420年,是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

玉门关 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公元前111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吐蕃 7世纪至9世纪时我国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吐蕃和唐朝虽然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但友好往来一直是双方关系的主流。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

禅宗 佛教分为九乘佛法,禅宗即是教外别传之第十乘,禅宗又名佛心宗摄持一切乘,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我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

杜牧 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唐太宗(599年~649年),名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清真寺 也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徒穆斯林礼拜的地方。我国唐宋时期称为“堂”、“礼堂”、“祀堂”、“礼拜堂”,元代以后称“寺”、“回回堂”、“礼拜寺”,明代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遂将“礼堂”等改称“清真寺”,沿用至今。

[阅读链接]

美国学者谢弗指出:“七世纪中国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

受到唐朝复兴了的丝绸之路巨大影响的国家还有日本。8世纪日本遣唐使节带来了很多西域文物到日本首都奈良。这些宝贵古代文物现代也在奈良正仓院保存下来。所以,奈良正仓院被称为丝绸之路的终点。日本最大的宗教佛教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

1988年奈良县政府在奈良市举行大规模的丝绸之路博览会。日本最大的电视台NHK曾从我国到欧洲以实地拍摄方式制作丝绸之路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