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近代军事教育体系
明治政府在推行军事变革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军事人材的培养,而最重要的举措便是开办陆海军学校。1870 年 5 月,兵部省在所提出的“大办海军” 的建议中指出:“军舰的灵魂是军官,无军官,水手则无以发挥其所长;水手不能发挥所长,舰船将成为一堆废铁。况且海军军官就掌握的知识深奥, 达到精通熟练程度并非易事,故尽快创办学校,广选良师,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①明治政府和军方人士对陆军教育的重要性也有同样的认识。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明治政府一方面加重对军事教育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对西方各陆海军强国的军事教育体制多次进行考察,并聘请英、法、德等国的军事顾问帮助进行指导,大力发展军事教育。从 1868 年在京都设立“兵学校”开始,到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先后创设的陆海军学校
① [日]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中译本第 13 页。
计有数十所之多,基本确立了可以培养陆、海两个军种的初、中、高级军事人材的学校教育体系。
1894 年前日本陆军创办的主要学校包括:1871 年设立的教导团和陆军军医学校;1873 年设立的陆军户山学校;1874 年设立的陆军士官学校;1882 年设立的陆军大学;1886 年设立的炮兵射击学校;1888 年设立的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和骑兵学校;1889 年设立的要塞炮兵干部练习所和陆军炮工学校; 1890 年设立的陆军经理学校;1893 年设立的陆军兽医学校等。在这十多所陆军学校中,最著名同时也最重要的是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陆军士官学校是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的主要机构,它的规模庞大,到 1911 年,该校共培养
了士官生 11 期、士官候补生 23 期①。陆军大学是陆军的最高学府,该校学员
是从具有少尉军衔和两年以上部队指挥经验的优秀军官中选拔,学制 3 年, 主要学习科目包括军制学、战略战术、战史等,旨在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级参谋和指挥官。20 世纪初年以后的日本陆军中高级军官几乎都毕业于陆军大学。
在海军方面,1869 年 9 月恢复在东京筑地的原幕府海军操练所,次年更名为海军兵学寮,1876 年正式改名为海军兵学校。这是日本海军培养初级指挥官的地方,到 1894 年共培养了 21 期毕业生,其中约有 700 人参加过甲午战争。1888 年,又在东京京桥设立海军大学,专门选拔海军将校授以高等海军学术,其科目包括战略战术、战史、军政学、航海学、军器学、兵要地理、筑城学、交通学等,以便为海军培养高级参谋和指挥人材。除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外,日本海军在明治和昭和时期所设立的学校还有:海军轮机学校、海军会计学校(后更名为海军财会学校)、海军军医学校、海军炮术学校、海军水雷学校、海军通信学校。
在大力发展国内军事学校教育的同时,明治政府还不断向欧美陆海军发达国家派送留学生,直接在各该国接受近代军事教育,从 1870 年到 1907 年,
仅日本海军派往海外留学的就多达 171 人,其中派往英国 78 人,派往美国
33 人,派往法国 30 人,派往德国 19 人,派往其他国家 11 人。在甲午黄海
海战中主张使用单纵阵的坪井航三,就曾在美国海军留学 3 年。日俄战争中指挥日本联合舰队击败俄国海军的东乡平八郎则曾在英国学习过海军技术。无论是陆海军学校的教育还是部队的平时训练,日军都特别注重向全体
官兵灌输绝对忠于天皇的思想。1878 年陆军卿山县有朋向全军发布《军人训诫》,1882 年天皇又颁布《军人敕谕》,都旨在维护日本旧军队的武士道传统。它强调军队必须绝对恪守武士道的“忠节”、“武勇”、“礼仪”和“服从”等精神信条。明治政府还任用一些封建武士上层人物担任军官,由他们来严密控制军队。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日本统治集团又将法西斯主义同封建武士道精神揉合起来,使之成为法西斯的“武士道精神”。这种带有日本特色的法西斯武士道极具反动性、野蛮性和腐朽性,把日本军队变成了完全效忠于天皇个人的对外扩张侵略的工具,给亚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