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火炮与装甲的较量

19 世纪中叶以后,海军的舰载火炮技术与陆军火炮技术一样,开始酝酿着一场革命。首先,由于后装线膛炮及其新型炮门和反后坐装置技术的发明, 且采用了无烟火药和高能炸药,舰炮的射程明显增大,射击的准确性和攻击威力也大大增强。就射程而言,到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克虏伯舰炮最大已

达到 5000 多米,到 90 年代末阿姆斯特朗重炮在强装药的情况下可超过 10000

米,其末端速度仍有 360 米/秒。所以有的研究者形容道:“到 19 世纪末, 海军大炮能够打到他们所能准确瞄准的很多倍的距离”①。再就攻击威力而言,19 世纪末的海军大炮的炮弹在有效射距内大约可以穿透与大炮口径同样厚的最坚固的装甲。以 30.5 生的(炮长 40 倍口径)后装阿姆斯特朗炮为例,

在强装药的情况下,炮弹在炮口可穿透锻铁板深达 97.6 厘米,在 1000 米距

离上可穿透 87 厘米,在 2000 米距离上可穿透 77.6 厘米,3000 米时可穿透

69.5 厘米,4000 米时可穿透 63 厘米。再以 1899 年 30.5 生的(炮长 40 倍口径)克虏伯舰炮为例,炮弹在炮口可穿透锻铁板 117.3 厘米,可穿透钢铁复合甲板 91.2 厘米。②此外,由于发明了旋转炮塔,使舰炮可以形成一定的射击扇面,从而与传统的单一舷炮相比,也使这一时期的舰炮的攻击威力大为提高。

针对舰炮威力越来越大这一情况,为了有效地提高舰船的生存能力,各国对舰船的装甲防护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舰船装甲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中期,当时英、法、俄等国为攻击敌方岸防工事而建造装甲浮动炮台,即为装甲舰之嚆矢。1859 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装甲蒸汽巡航舰“光荣”号。到 19

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各国海军对装甲舰船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据 1887

年的统计,当时英国有装甲舰 63 艘,法国有 58 艘,俄国有 39 艘,德国有

25 艘,美国有 20 艘,意大利有 18 艘。

在舰船装甲日益广泛使用的同时,装甲技术也有不断革新。开始时的装甲多为舰船的水线带装甲和隔障装甲,所使用的材料为铁或钢,装甲厚而沉重,但仍不能有效地抵御威力越来越大的火炮。于是,各国海军转而重点防护炮塔和其他要害部位,并转而使用复合装甲材料,或经过特殊处理的钢材。1874 年英国在建造“坚定”号舰船时,开始在炮塔上安装铁板上覆盖钢板的复合装甲。1879 年英国人又设计建造了全部使用复合装甲的“巨人”号,使其水线装甲带的厚度减少到 18 英寸,而过去一般都厚达 20 多英寸。此后, 采用镍钢装甲更进一步减少了装甲厚度。1895 年前后又出现了以热和水处理钢表面使其硬度加大的哈维法,以及比此更好的克虏伯处理法,也有助于减少装甲厚度。

与装甲技术同步发展的是舰船船体的材料技术。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制

① [美] 波特:《海上实力》,海洋出版社 1990 年出版,第 327 页。

② [日]浅野正恭:《世界海军力》,1903 年通社出版,第 33~34 页,表第 17 页。

定了建造新舰仅用钢铁舰体的政策。1872 年法国在“可畏”号舰体结构上开始使用钢与铁相结合。到 1886 年,英国开始有一批全钢船体的军舰下水。

在大炮与装甲的较量中,实事上舰炮技术和装甲技术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这场较量到后来还是舰炮占了上风。到 19 世纪 90 年代末,西方国家的舰船设计师们承认,他们再也不能为军舰任何部位提供绝对可靠的防护。在有效射距内,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防护的部位只有炮塔、火药库、水线和机器舱,对其他部位的人员只能提供很有限的防护,以防御速射炮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