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

在明治政府“失之欧洲,取之亚洲”的对外扩张战略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当时政治、经济和军事均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国。1871 年 11 月,中国的藩属琉球的一批难民,被台湾牡丹社居民杀害。日本政府竟以此为借口,称琉球是日本的藩属,台湾人所杀系日本人,于 1874 年 4 月决定派兵进攻台湾。

5 月,日本“台湾番地事务总督”西乡从道和海军少将赤松等率日军 3600 余人,分乘“日进”、“孟春”等舰从长崎出发,在台湾登陆后分三路围攻牡丹社住地。6 月,清政府为保卫自己的领土,亦派 3000 余人入台,两军对恃。日本自知实力尚不足以与清军作战,遂以和谈进行恫吓勒索。此后,日本公然吞并琉球,后改为冲绳县。

日本在南下入侵台湾的同时,更以极大的野心一步步地加深对朝的侵略。在日本看来,“朝鲜半岛由亚洲大陆伸向黄海与日本海,形似刺向日本心脏的一把短刀。只要朝鲜是一独立国家,不论任何时候,对日本都是一把可怕的短刀。这把短刀一旦为他人所掌握,则拥有可制远东于死地的威力。”

①而且,日本统治者还认为,朝鲜又是“渡满桥梁”,亦即侵略中国大陆特别

是东北地区的跳板。早在 1868 年,日本政府就以木户孝允为核心开始制订征韩计划。1875 年,日本的两艘军舰侵入朝鲜领海,炮轰江华岛,又派兵登陆

① [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 2 册,第 6 页。

② [日]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原书房 1966 年出版,第 203 页。

① [日]板本箕山:《日本外战史》,万朝报社 1935 年版,第 308 页。

攻击守岛朝军。次年,日本政府以此为借口,胁迫朝鲜政府与之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多项侵略特权。1882 年,朝鲜首都汉城发生士兵起义,反对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史称“壬午兵变”。由于清军的介入,兵变很快被平息, 日本政府却还是借此压迫朝鲜政府再订《济物浦条约》,日军取得驻兵汉城的特权。1884 年,朝鲜汉城又发生“甲申事变”,日本大举出兵朝鲜,并以外交讹诈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默认它在朝鲜的地位,从而攫取了对朝鲜渗透的“合法”权利。

19 世纪 90 年代初以后,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并决定以朝鲜为突破口和诱饵,挑起同中国的直接战争,以期打败清军,完全吞并朝鲜,进而向中国大陆进行扩张。为此,日本一面加紧进行战争策划,一面突击扩充军备。到 1894 年夏,日本陆军扩编至 123047 人,有战马 38009 匹、野炮 168

门、山炮 72 门。日本海军拥有 53 艘舰船,排水量 58449 吨,而且其舰船的

航速和舰载火炮的射速都超出于中国海军之上。1893 年 5 月 19 日,天皇颁布了《战时大本营条例》,确定了战时统帅体制。在国际战略方面,日本政府通过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缓和了它与美、英等国的矛盾,消除掉了向朝鲜、中国发动侵略的后顾之忧。

1894 年 5 月,朝鲜政局动荡,东学党起义席卷全国。日本利用此次机会, 先则诱使清军入朝,继而又以清军入朝为借口,大举派兵在朝鲜半岛登陆。7 月 25 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域向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

8 月 1 日,中、日两国政府同时宣战。整个甲午战争持续近 9 个月。日军由于指挥得当,战略上主动,战术上灵活。陆海两军皆取得了几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到 1895 年春,清廷在北洋海军覆灭、陆上作战连连失败的情况下,被迫向日本政府求和。4 月 17 日,《马关条约》签字。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台湾,又获 2 亿多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 其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便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甲午战后,日本更进一步地加速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列强在远东的角逐也更加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