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与鱼雷艇、驱逐舰和潜艇
鱼雷最早出现于 19 世纪 60 年代。1866 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
制成第一条自航鱼雷,称为“白头鱼雷”。雷体直径 356 毫米,长 3.53 米,
重 136 公斤,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航速 6 节,航
程 640 米。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一种专门使用鱼雷的新型海军船艇出现,这就是鱼雷艇。英国于 1877 年最先研制成“闪电”号鱼雷艇。在 1877~1878 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海军首次将鱼雷用于实战,他们先是将鱼雷安装在旧式的小艇上,多次成功地袭击土耳其舰船。特别是 1878 年 1 月 26 日,俄国的“切什梅”和“锡诺普”两艘鱼雷艇成功地将土耳其的军舰“因蒂巴凯赫” 号击沉,在西方各国海军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许多人认识到,鱼雷是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因为制造鱼雷和鱼雷艇的成本比起建造装甲舰和巡洋舰来, 要低廉得多,但它却可以给予装甲舰或巡洋舰以致命的一击。尤其是海军力量弱小的国家似乎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向最大的海军强国挑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写道:“大工业供海战之用的最新产品自动鱼雷的完善化,看来是要实现这一点;最小的鱼雷艇将因此要比威力最大的装甲舰厉害”。
的确,在 19 世纪末,西方各国海军无不重视对鱼雷和鱼雷艇的研制和生产。在较短的时间内,鱼雷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1892 年,开始出现由发射舰艇利用导线输电作动力源的拖线鱼雷。紧接着,发明了基于水压原理的鱼雷定深器,从而可以根据鱼雷攻击目标的具体情况而在发射之前预先调节其在水中的航行深度。1897 年,奥地利人奥里布又成功地使用陀螺仪来控制鱼雷的定向直航,使鱼雷在航行过程中不致于因水流等因素的作用而偏离航向。这两项发明都有助于提高鱼雷的可控性,提高其命中精度和攻击威力。在鱼雷艇的建造方面,19 世纪 80 年代后各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新艇
下水服役。据 1891 年的统计,英国海军有一等鱼雷艇 86 艘,二等鱼雷艇 61 艘,木制鱼雷艇 12 艘,合计 157 艘。其中一等鱼雷艇排水量 28~137 吨,马力为 350~1300 匹,航速达 18~22.5 节,每艇安装速射炮 1 门、机关炮 1 门、鱼雷发射管 3 具。此时法国有鱼雷艇 194 艘,其中最快的航速达 23.5
节;俄国有鱼雷艇 135 艘;意大利有 130 艘;德国有 107 艘;奥地利有 62
艘,美国有 8 艘。
除鱼雷艇外,各国海军还纷纷于装甲舰和巡洋舰上安装鱼雷发射管,少者 1~2 具,多者 6~7 具,鱼雷成为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并使海战样式开始发生变化。
面对鱼雷和鱼雷艇给海军主力舰所带来的严重威胁,以英国为首的海军强国开始研制一种以攻击鱼雷艇为主要任务的新型舰船。于是,一批排水量为 240~1200 吨,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航速相当于或超过鱼雷艇,既携带有鱼雷又安装有舰炮的鱼雷炮船得以问世。这种鱼雷炮船又称鱼雷快船, 是驱逐舰的前身。1893 年,英国建成了海军装备技术发展史上第一批驱逐舰, 当时称之为鱼雷艇驱逐舰。当年英国下水的“哈沃克”号和“霍内特” 号驱逐舰,排水量为 240 吨,舰长 54.8 米,宽 5.48 米,航速 27 节,装备舰
炮 4 门、鱼雷发射管 3 具。这种驱逐舰既能对付鱼雷艇,又具有鱼雷攻击能
力。到 19 世纪 90 年代末至 20 世纪初,驱逐舰的基本发展方向是追求高航速和保持一定的续航力,其吨位一般在 250~350 吨之间,有 5000~10000 匹马力,航速达 28~35 节。
19 世纪末鱼雷技术的发展还促进了潜艇的研制和技术进步。潜艇研制的历史非常久远,1863 年法国人建造的“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可以称为第一艘近代潜艇。到 19 世纪 70 年代末后,由于鱼雷技术的发展,许多舰船设计师很自然地将鱼雷与潜艇联系起来,认为这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海军兵器,这就大大刺激了他们研制潜艇的兴趣。移居美国的爱尔兰人霍兰建造了“芬尼亚撞角”号潜艇,使用 15 匹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并依靠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可在水下发射一枚 6 英尺长的鱼雷。1886 年英国人也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推动,航速 6 节,续航力约 80 海里。大约与此同时,法国人也制造了一艘名叫“吉姆诺特”号的潜艇。1897 年,霍兰为美国海军建造了“霍兰”号潜艇,该艇在水面使用 45 马力的汽油
机动力,航速 7 节,续航力达 1000 海里;水下使用电动机为动力,航速 5
节,续航力 50 海里。这是潜艇双推进系统的开端。该艇装备有一座艇艏鱼雷发射管(有 3 枚鱼雷)和两门火炮。90 年代西蒙·莱克在美国还建造了“亚尔古 I”号潜艇,该艇除有双推进系统外,最大的特点是在艇的底部装有轮子,能在海底滚动。1898 年,莱克利用这艘潜艇从诺福克航行至纽约,成功地进行了潜艇在公海的第一次远航。后来,霍兰和莱克分别为日本和俄国建造了一批潜艇,但在日俄战争中双方均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