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死亡线上的姜德明

自古中国就有一句俗语:民以食为天。自古中国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中国农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的人民。而“农技铁人” 姜德明则是他们中优秀的代表。他是县里的农技推广站的负责人,常常戏称自己是“七品衙门”中的“小户簿”;虽享有“国家干部”的殊荣,可他做的事都是为着农民兄弟们的。就是在当他患有骨癌、肺癌,截去左腿,切去两根肋骨和肺叶,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想到的仍然是农民。

姜德明是个农民的儿子,他对农技推广事业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一种执著的追求。在他任镇农技推广站主任时,左腿经常酸疼,他以为是关节炎、小毛病,没在意。但随后却发现左腿膝盖处起了一个小疙瘩,慢慢地竟长成鸡蛋大小。到医院检查,专家会诊后得出一个残酷的结论:骨癌,必须高位截肢;并断言,最多只能活 6 个月。他不想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但又不能不接受。此时,他渴望的是到农民尤天华的棉花地里看看,他离开老尤来医院时,老尤就拉着他的手说:“姜主任,你要好好回来,你看,地里的棉苗需要你呢。”是啊,在这片棉花地里,他和老尤在旁边的小窝棚里睡过多少个夜晚,拍死了多少只叮在身上的蚊虫,为的是研究怎样控制棉苗的疯长, 增加产量。可这关键时刻,老天爷竟叫他躺进医院的手术台上。他还想到, 今年特大的水灾,不知淹了多少棉田,不知农民弟兄们怎样应付,要是他在的话,他一定要奔到受灾地区,为农民弟兄们出出主意,与他们一同谋划谋划。但是,现在他却躺在病床上。

“不,我一定要出院,一定要好好回去!”他心里升起了一个信念。手术台上,他一次次被痛惊醒,又一次次被剧痛折磨得昏死过去。他的手被紧紧固定在手术架上,但铁架子几乎被他摇断了,他的嘴被含上浸湿了的毛巾, 以免痛苦而咬破嘴唇。⋯⋯他终于熬过了手术,并闯过了六个月的死亡期, 医生感慨地说:“奇迹!奇迹!你创造了骨癌治疗史上的奇迹。”

他又回来了,农民尤天华来给他报喜:“姜主任,年底棉花亩产足增长10 多公斤。”他欣慰地笑了。成功的喜悦鼓舞着他,他本想在工作岗位上再干一番事业,但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把他调到农业局机关,这下他急了, 接连打了三份报告,要求继续做农技推厂工作。在他的一再恳求下,组织上任命他为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此后,他一面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面继续他的农技推广事业,通过无数次的实践、操作,他在蒜、山药、棉花的栽培技术上有了独到的经验和技术。他想:“我要把我知道的全部奉献给农

民,千千万万的农民掌握了它,就等于我的生命得到了延伸。”为此他决定把自己掌握的农技知识,积累的经验全部写出来。

1992 年底,姜德明开始撰写《高效经济作物优化栽培》一书。由于高位截肢,写书时只能侧坐着,半个小时下来身子就麻木了,加之时常化疗,身体十分虚弱,他常常累得头晕目眩。妻子见他拖着病体,白天下地观察、试验,夜里伏案写作,心疼地劝他休息。他却说:“我的时间太宝贵了,等我的东西写完了,那时就可以安心休息了。”就在这部 30 万字的书稿即将完成时,死神又一次来叩他的生命门扉。

他又要上手术台了,书稿还缺 2 万字,他决心最后一搏,在 10 天时间里把最后两万字全部写完。病房里没有桌椅,他就伏在床沿上写。肺部剧烈疼痛,他就用手捂着胸部或用茶杯盖子抵住,胸部常常被压出一道道血印。有几次,医生从他手中夺走钒笔,抢走稿纸,可他恳求医生说:“算我求你们了,让我把书写完吧,否则,我心里不踏实。”上手术台的前一天,他把两万字如期写完。

第二天上午,姜德明坦然地再次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前,领导问他还有什么要交待的,他说:“开刀后如果是一两个瘤就切除,若已广泛转移,就把刀口缝起来,让我多活几天,将手里的事情处理处理。”

幸运的是,他又一次从死亡线上闯了过来,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更加珍惜生命,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他在日记中写道:“党和人民不惜代价花费巨款,两次把我从死神手里夺回来,我没有别的报答,只有抓住眼前的分分秒秒,为农民兄弟多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这样生命才有价值。”

姜德明,这位战斗在死亡线上的残疾人,在死神面前想到的仍是多为农民做些实事。

生命是灵魂载体,我们要完成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一个因真诚而闪光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