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先发展教育

重点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2000 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9%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 85%左右,青壮年文盲率降到 5%左右。各级政府要依法治教,增加教育投入。

  1. 加强城乡义务教育。“九五”期间,在占总人口 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占总人口 95%以上的地区普及 5~6 年小学教育,其余地区普及 3~4 年小学教育。重点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在经费、师资和教学手段上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农村的义务教育要与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提高劳动技能相结合,适时注入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内容。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及幼儿教育。

  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点做好初中后的中等职业教育,2000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比例,分别达到 60%左右。积极发展高中后的职业教育,使高中毕业生除进入普通高校以外,逐步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发展电视教育、函授教育、业余进修和自学辅导等多种办学形式。成人教育重点放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上,发展多种形式的职前、职后和转岗培训教育。

  3. 改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重点提高本科教育质量,适度扩大专科教育规模,调整本、专科专业结构,促进各类高等学校的合理分工。

分层次、分期分批、有步骤地实施“211”工程。

  1.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与现阶段我国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提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实行缴费上学、择业自主,同时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和特困生补助等制度。

  2.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采用电化教学的手段。改革考试评估和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加强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

  3. 加强帅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是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

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 正确处理全国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建立区域经济与发挥各省区市积极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各地区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下,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避免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化,促进各地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积极推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合理交换和经济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