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设计要求“四性”
怎样的新课导入是好的和成功的呢?基本上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趣味性
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 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如有位教师在讲“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意义”一节时,上课伊始,他说:“现在正值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涌动之际,我也‘下海’和你们一起建个公司,办个大企业。”学生们笑起来。“假定我们在新疆合资办个制糖厂, 但是缺少 200 名技术干部。当务之急,是需要培训人才,请你们各抒己见, 派他们到什么地方去学习制糖技术。”学生发言热烈,有主张去广州、深圳的,有主张去东北吉林的。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很快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他们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通过比较新疆、广州、吉林制糖原料的异同,统一认识。教师小结道:“凡是主张去广州、深圳的都要降级使用(师生大笑)。但是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因为他们对地区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还不了解。我们要接受教训引以为戒,就必须研究学习区域地理的
方法⋯⋯”就这样,新课在学生们高涨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展开。2.针对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有位教师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教师说: “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先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们表现出惊奇的神态。“可以合在一起。”终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以后,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 1912 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的一个主要内容。”又如讲《等高线和地形图》时,有位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等高线地图,他提问:“这是某地的地形图,你知道哪里是山峰,哪里是盆地?选择怎样的路线上山是最佳的?”学生流露出疑惑的神态。教师接着取出地形模型说:“地图上反映的地形就是这样的。”学生们争着观看模型,兴趣很高。教师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处处都带上地形模型。但是只要我们能看懂等高线地图, 我们就能知道地形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等高线地图的画法和判读。” 上述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了铺垫。
- 新颖性
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等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如讲“西亚”,1992 年可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等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内容;1993 年,就可以改用“中东和谈,巴以相互承认” 这一具有历史性转折的信息。1993 北京申办奥运会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 家喻户晓,是个热点问题,讲“时区”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9 月24 日凌晨 2 点 27 分,奥委会主席在蒙恃卡洛宣布了有幸举办 2000 年奥运会的城市。(学生们会兴趣盎然)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里宣布呢?(学生们知道是由于时间差)怎样算这个时间差呢?(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们参与的兴趣越大,效果越好。
- 直观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我们知道直观是“领会的开端环节”,而初中学生由于生活实践少,见闻有限,对有些问题不易理解。他们处于少年期, 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看不见的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理解的地理知识,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教师上课后就拿出地球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师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 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活动进入高潮。又如讲《新疆》一章时,有位教师是如下导入新课的:教室里响起了“库尔班大叔,你在哪?”的欢快乐曲声,电视里播映着浩瀚的大漠和白雪皑皑的冰
峰雪山的景观,少数民族穿着漂亮的服饰起舞,塞外的奇特风光。这些图像把学生带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祖国边疆,使学生如置身于西域的特殊环境之中,曲终情不尽。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提问:“歌曲是哪一个民族的?”“他们生活在哪个省或自治区?”然后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片遥远而又神奇的土地。”这一切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减轻了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紧紧抓住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