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教材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案例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教学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每堂课,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

  1. 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1. 课堂教学应适应新大纲的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吃透大纲精神,找出新大纲的特点。通过学习发现,新大纲与旧大纲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就教学目的来讲,新大纲突出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地理基础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任务。

第二,就教学内容来讲,新大纲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 突出了人地关系的教学内容。

第三,就教学要求来讲,新大纲一改过去各知识点的罗列。

把全部地理知识划分为“识记(知道、记住)、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四个要求,把地理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划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样,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准确把握住各知识点的要求,克服了教学的随意性。

第四,新大纲注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整了教材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降低了要求。例如,旧大纲要求世界地理必讲的国家为 28 个,要求识记的地

名为 448 个;新大纲要求讲 15 个国家,识记的地名为 288 个。中国地理分区

也由原来的 8 个综合为 4 个区,识记的地名也由 357 个减少为 280 个。

  1. 课堂教学要适合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读性和趣味性。新教材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书中配有大量的图表,编选了大量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并且增添了许多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漫画和谜语。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内容减少了, 要求降低了,如新教材共有 589 个知识点,识记的有 434 个占 73.7%,理解的有 142 个占 24.1%,应用的有 13 个占 2.2%。语言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浅出。绝大部分的知识通过看书都能掌握。

  2. 课堂教学应体现最新教学理论。布卢姆的目标教学理论是当前影响颇大的教育理论。新大纲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和对基本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的要求,就是按布卢姆的理论划分的。

为了适应新教材新大纲的特点,教师必须彻底改变原来那种单纯传授知识不注重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度重视启发式教学,加强双边活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1. 课堂教学模式

在每一学期开始,首先和学生一块学习教学大纲,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特别应向学生讲清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要求分为“识记(知识记住)、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四个要求,对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和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重点说明各层次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各层次的要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地理教学大纲》第 7 页上有详细解释,这里不再写出)并要求学生记牢,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准确掌握住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山东博兴一中耿兆贵老师的尝试是:一节课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并以《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一节

为例作了说明:

  1. 写出提纲,明确要求。教师先把这堂课要讲的内容编成比较详细的板书提纲,然后按课本内容的顺序写到黑板上,并注明对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识记、理解、应用等)和对基础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的要求(初步学会和学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住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见附录)

  2. 认真看书,强化记忆——识记。写出板书提纲及要求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按要求看书,首先把知识点在课本上找出来,然后把各知识点的内容记住(包括理解应用的内容),完成识记的要求。

这一阶段虽然只完成了教学最低层次的要求——识记,但却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因为在初中地理中要求识记的内容占 73.7%,并且理解应用的内容也以识记为基础,这一阶段教学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后边教学目标的完成。为了保证这一阶段目标的完成,看书识记的时间可适当延长,还可以设计一套课堂练习或者对识记的内容进行提问,巩固识记的内容。这一阶段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识记能力的培养。

  1. 积极动脑,解答疑问——理解。学生通过看书、做课堂练习,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老师通过提问也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引导学生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步过渡到需要学生理解的问题上。

例如,讲到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

①图幅相同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哪一幅内容详细?哪一幅比例尺大?

②要画出一张学校规划图,应选用大比例尺还是选用小比例尺?

③从以上两个问题中归纳出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

这一段教学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提问有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仍存在问题,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补充和完善,直到学生掌握为止。这一阶段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应用。完成识记理解的内容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掌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释现实生活的某些现象, 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

①在地图上量算我国两城市间的距离;

②确定我国两城市的方位。

  1. 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完成以上目标教学后,教师应该用简洁的语言作出总结,把本堂课所讲的内容系统的讲一下,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把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讲清,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知识。

  2. 巩固知识,布置作业。这一阶段应设计一套综合性练习题,全面检查一下学生对各目标的完成情况,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然后布置课后作业,再加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1. 实施说明

通过初步的尝试发现:此种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初中地理教材的要求

(内容少、要求简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考的学风。由于这种模式把每节课的知识点及具体要求都写到黑板上,因此,学生在看书时,心中有数。如果把每节课的板书纪录下来,也有利于以后的总复习。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尝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是把这堂课所有内容一块按模式进行完效果好呢?还是把这堂课的所有内容分成几部分进行效果好?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改进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