濊貊族与东胡族开创文明

在东北地区有三大古老部族,其中之一有濊貊族,古文献称之为“白民”、“毫人”或“发人”,由濊人和貊人汇合而成。在夏商之际,他们广泛分布于南起辽东半岛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广大地区。东北部与肃慎族相接。

早在西周时代,濊貊就是周王朝的臣属国。后来大部分迁徙到了东北。在春秋战国时期,濊族人从事农业和渔猎业,黍是濊人的主要食粮。此时的濊族人进入了原始社会晚期,过着定居的生活。

貊族是蒙古草原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民族,他们大约在秦汉之际,在松嫩平原建立了第一个部落国家,即“濊王国”。

濊貊人的北支为索离族,饲养猪、马、牛,又善于狩猎。索离人生活在嫩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带。嫩江下游肇源白金宝遗址就是索离人的文化遗存。

在这时,索离人的社会内部就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等级,就已跨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自从索离族人东明称王后,他宣布不用“濊族”和“索离”族名,而是采用“凫臾”作为族名。凫臾是指扶余人,通俗意思是野鸭子,扶余族人就是以野鸭为图腾的。

中原汉族王朝当时将“扶余”译作“夫余”,后改为“扶余”。在汉朝时受玄菟郡管辖,在汉末三国初改属辽东公孙氏,在晋朝时由东夷校尉管理。汉朝曾经在濊貊人的地方设置了苍海郡。

后来考古发现,以南起吉林省松原扶余,北至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昂昂溪区为中心的嫩江流域,是古代扶余人的文明发祥地。肇源望海屯遗址、杜尔伯特官地遗址、富裕小登科遗址都属于扶余族的文化遗址。

扶余族居住的中心在后来的吉林省农安,至魏晋南北朝时,扶余族经过几次变迁,大部分同东胡、肃慎的后裔以及高句丽和汉族人融合了。

濊人的文化是西团山文化。西团山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黄旗屯,是一处距今3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

西团山文化是关东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遗存,代表了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锄耕的阶段,其社会性质是由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后来出土的石棺墓分为砌筑和垒砌两种,均埋在山坡地表以下,地面不见封堆。随葬品有石器、陶器和牙器,主要是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具,种类丰富,石器皆为磨制,有镞、斧、刀、锛等。陶器有杯、罐、瓶、纺轮和网坠等。装饰品有白石管、野猪牙等。

东北地区三大最古老民族其中一支是东胡,属于古老的游牧民族,因居住在匈奴东而得名。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

早在商朝时期,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商朝初年便生活在商王朝的北方。

“东胡”一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逸周书》,其中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

在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的北部,和燕国、赵国接触比较频繁。在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中原。后为燕将秦开驱离,被迫迁于后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

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了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

东胡文化是一种融合文化,总体上说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是我国重要古代文化遗址之一。后因在内蒙古赤峰夏家店发现,依照考古惯例,以发现处所为名。

从出土物品看,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陶器技巧明显纯熟,随葬的戈、矛、短剑、镞、饰牌、青铜器等很多,因此,夏家店上层文化被认为属于青铜时代的晚期。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分布范围为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南诸地,一度曾分布更西南些,这与东胡的活动范围一致。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前身是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富河文化,富河文化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北部乌尔吉沐沦河流域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5300年左右,属于森林草原经济形态。

富河文化是东胡文化的代表,其文化特征为:陶器器形简单,陶器表面颜色为褐色,以黄褐色居多,灰褐色次之。纹饰为之形纹,石器多大型打制的砍砸器,形状规整,制作精致,箭镞类细石器较多,属于一种游牧狩猎的文化。

这一文化的存在及其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渊源关系,证明了东胡的先人在西拉木伦河一带的活动就有悠久的历史。

后来考古人员在东北地区老哈河流域发现过不少东胡遗址。出土随葬物和兵器多为青铜制品,说明了东胡处于青铜时代,其中出土的双侧曲刃青铜短剑,与中原地区铜制形制完全不同,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是具有典型特征的东胡早期遗物。

另外,从辽宁省朝阳十二台子出土的铜饰具和人面形铜饰牌,也被认为是具有典型特征的东胡早期遗物。

后来在赤峰宁城南山根出土了一批东胡人铜器,其中最具特征的青铜短剑,双侧曲刃特点还保存着,但有的刃部却成了直线型。而匈奴的剑,刃部一般都是直线型的,这说明东胡早期文化受到了匈奴文化影响。

出土的动物骨骼有猪、狗、羊、马、鹿、兔等,说明当时东胡的畜牧业很发达,而且还兼狩猎。出土的农业工具有石锄、石铲等,说明当时的农业也有所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却不一定占有重要地位。

【旁注】

西周 我国古代朝代名,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消灭商朝后所建立的一个朝代。定都于镐京和丰京,就是后来的陕西西安西南,起始时间为前1046年至前771年,历时275年左右。

东明 扶余国王。他擅长射箭,当时扶余王恐怕东明夺了他的王位,就打算杀东明。东明只好逃走,南逃到了后松花江东流段,传说他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在秦汉之前,约为公元前2世纪,他建立了扶余国。

玄菟郡 是汉代于公元前108年在东北地区设立的一个郡,其疆域屡屡因为战争及行政重组而有所改变。公元前82年,玄菟郡迁至后吉林一带,东汉时西移至辽东。

高句丽 简称“句丽”或“句骊”,后又叫“高氏高丽”,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存在的一个民族,其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后又吸收了靺鞨人。

乌桓族 又叫乌丸,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公元前3世纪末,东胡被匈奴打败后,迁至乌桓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后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

鲜卑族 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剌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

匈奴 我国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历经了东汉时的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300年。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了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到了康居。

【阅读连接】

东胡曾经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和中原的燕国和赵国的接触比较频繁。东胡曾打败过燕国,燕国的东北经常遭受东胡侵扰。为了防御东胡南下侵扰,燕国修筑了长城,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东胡和赵国也是战事频繁。此外,东胡还经常兴兵攻打匈奴。匈奴刚刚兴起时,常受东胡侵扰。匈奴的冒顿单于刚即位时,东胡恃强向匈奴索要宝马、美女等,冒顿单于采用麻痹的做法,对东胡要求一一满足。冒顿单于趁东胡王轻敌之际,向东胡发动进攻,大破东胡。从此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东胡各部成为匈奴的种族奴隶,东胡各族从此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