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为挽救垂危政局,止沸民怨。蒋介石决心召集“行宪国大”,再次取得“合法”地位,借以巩固自己的集权统治。

1948 年 3 月 29 日,第二届国民代表大会,即所谓“行宪国大”于南京开场,其主要议程就是选举总统。代表们都知蒋总裁要兼总统了,有人讽刺说:蒋介石在穷途末路时,还想效法袁世凯,急于过一阵“皇帝”瘾,要登上总统宝座。会议开始后代表们精神不振,或窃窃私议,或闭目养神,或嗑瓜子、猛抽烟,会场十分冷落。

不料 4 月 4 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临时中央会议上提出自己不参加总统竞选,并说要把总统的宝座让给北大校长胡适博士,“行宪国大”知道这一消息,顿时热闹起来。原来,早些时候,司徒雷登传出让胡适当总统是美国的意思:由“文入学者”当傀儡总统,以显示国民党“致力于民主改革”了, 蒋介石作为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仍掌握军政实权,以全力“剿共”。既要权力又要名誉的蒋介石,对中华民国总统的头衔怎肯让给他人, 狡猾的蒋介石将计就计,口头上答应美国人的建议,表示不当总统,实际上是作为权力斗争的一种手段。因为一年多以前“制宪国大”制定的那部宪法, 还缺少一条“在勘乱建国非常时期赋予总统处理非常事变的权力”;而蒙来独裁专制的蒋介石,岂肯自甘“阿斗”,做第二往林森,所以,他使出招数, 以退为进。果然,最善于体会蒋介石用心的张群对大家说:“并不是总裁不愿意当总统,而是依据宪法草案制定,总统是一个虚位元首,他不愿处于有职无权的地位。如果能想法补救,规定特定期间,赋予总统以紧急处置的权力,他还是要当总统的。”经张群一说,国民党中常会大员们茅塞顿开,随即推张群、陈立夫、陈布雷 3 人带着这一意见去见蒋介石。4 月 17 日,中常

会决定,在宪法外增加临时条款,授予总统“紧急处置权”。蒋介石心情畅快,亲自到总统候选人讨论会上讲话,他先追述自己如何。追随先总理参加革命,如何誓师北代,定都南京、削平内乱,领导抗战胜利。最后激愤地说: “我是国民党员,以身许国,不计生死。我要完成总理遗志,对国民革命负责到底。我不做总统,谁做总统。”4 月 19 日,蒋介石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行宪国大”闹剧的高峰,是竞选副总统,美国人眼看蒋介石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便筹划扶持手中还握有几十万军队、控制着广西和华中广大地区的国民党桂系首领李宗仁,让他必要时代替蒋介石。李宗仁得到美国暗中支持,决定竟选副总统。于是,蒋、桂之间的明争暗斗骤然加剧。蒋介石召见李宗仁,通知他副总统候选人已内定孙科了,希望他顾全大局,退出竞选。而李宗仁毫不客气地对蒋介石说:“事到如今。我已经欲罢不能了!”他的行动得到国民党内若干派系的支持,李宗仁也积极进行拉选票的活动,和夫人郭德洁每日结伴跑旅社、或临开会时站立会堂门口和代表们握手,寒暄打招呼,以示热情和蔼,平易近人和有民主的风度,还由桂系其他头面人物分头出面设宴,拉选票。有一次,在黄绍轧举行的午宴上,”他风趣地说:“我是军人,不懂政治。今天来学习民主,好比一个乡下小姑娘初次跑到城里来谈恋爱,这是生平破题儿第一遭,没有经验,难免笑话,丢人现眼。代表先生女士们都是我的‘大姐姐’,是‘情场,的过来人,经验丰富,可千万不能见笑,还该多多指导帮助我这个‘小妹妹’能逐渐熟悉起来”。在座的人都为之忍俊不禁,说值得投他一票。4 月 29 日,李宗仁终以微弱多数击败孙科当选为副总统。这时,蒋介石正在其黄埔路官邸内屏息静听电台广播的选举实况,当听到李宗仁获胜时,气得一脚将收音机踢翻在地。

副总统选举事毕,通过几个徒具形式的决议,闹剧算是谢幕了。

5 月 1 日,正当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举行“总统宣誓典礼”的时候,由西北转移到华北的中共中央发布了“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号召。

开春以来,解放军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势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所谓“分区防御”的策略。西北、东北、华北、中原各地战场捷报频传。为了迎接胜利的曙光,夺取全国解放,中共中央决定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东渡黄河、迁往华北。

3 月 21 日,毛泽东、周恩来及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从陕西米脂县杨家沟出发,大路两旁和崖衅上站满了欢送的人群。毛泽东、周恩来含着微笑向人们频频挥手告别。队伍整齐有序地向东方——黄河岸边行进。23 日, 黄河两岸春光明媚,几只木船停靠在陕西吴堡县川口村外的神庙渡口。毛泽东、周恩来分别登上“元号”和“二号“木船。木船离开河岸,乘风破浪, 向对岸的山西省驶去,波涛上荡漾着他俩爽朗的笑声。

他们在山西省临县高家塔下滩里上岸后,即沿黄河岸边。骑马东进。3 月 26 日,曲临县三交镇双塔村改乘汽车,到晋绥边区“首府”——兴县蔡家崖。4 月 4 日,清晨,他们离开蔡家崖,越过崇山峻岭,4 月 6 日来到雁门古城——代县。4 月 7 日清晨,雪后初晴,碧空万里,周恩来提前登程,检查沿途情况,他一面不断地向沿途清扫积雪的群众招手问好,一面又不时地停下车来,仔细检查路面。当汽车开到五台山望海峰和翠岩峰相交的公路最高点——鸿门岩时,风大路险雪滑。周恩来跳下汽车,站在狂风咆哮的山岭上, 一直等到毛泽东乘坐的汽车来到后,才和毛泽东步行走过鸿门岩天险,来到台怀镇的塔院寺休息。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乘车继续东行,他

们翻越雄伟的大行山,进入河北,沿途在阜平、城南庄等地小作停留。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于 4 月 3 日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毛泽东也

于 5 月 26 日到达西柏坡。

在西柏坡期间,中共中央军委部署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律三大战役。在这场旋转乾坤的大决战中,指挥几百万军队于各个战区不断歼灭敌人,最后打垮蒋介百并解放全中国的最高统帅就是毛泽东;而作为最高统帅的总参谋、帮助统帅“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就是周恩来。蒋介石为了挽救军事上的败局。8 月初,在南京国民政府大礼堂,召开各地区“剿总”总司令,各兵团司令、国防部厅、署长等主要负责人及几个重要军长共 120 多人参加的军事检讨会议,对战争做一次全面部署。这是蒋介石在大陆最后一次召集如此规模的军事会议。会议确定,收缩战线,撤退东北,确保华中,实行重点防御,以阻止“共匪”南渡长江;沈阳坚持守至 10 月底,以观时局变化,原则上不放弃沈阳,但同时也做好撤退准备。

蒋介石在会上以沉重的语气告诫部下:“我们在军事力量上本来大过共匪数十倍,制空权、制海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论形势较过去在江西剿匪时,还要有利。但由于接收时许多高级军官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各将要对自己的精神思想、生活行动,必须彻底反省、彻底检讨, 现在共匪势力日益强大,匪势日益猖獗,大家如果再不觉悟,再下努力,等到明年这个时候,能不能在这里开会都成问题。万一共产党控制了中国,则吾辈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万一”的“不幸”被蒋介石所言中了。

  1. 月初,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敌我

形势和战争的胜利发展:经过两年解放战争,国民党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 430

万减少为 365 万,其中正规军 198 万,用于第一战线作战的 174 万被分割以沈阳、北平、西安、汉口、徐州等为中心的五个战场上,进行重点防御。而解放军的总兵力由 12O 万发展到 280 万,其中野战军 149 万,各解放区已联成一片。据此,会议提出了军队的作战方式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在决定战局的第 3 年,争取打前所未有的歼灭战,即军队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求歼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加速全国胜利。

针对蒋介石准备实施“战略收缩、图谋顽抗”的计划,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敌人来不及逃跑之前,抓住战机,组织战略决战,并把决战的矛头,首先指向东北战场。因为这时东北战场于中共更加有利,共产党在东北有主力部队 70 万,地方部队 30 万,国民党只有正规军 40 万,非正规军 7 万,是中

共部队超过敌人的唯一战场。而且敌人孤立地困守于长春、沈阳、锦州 3 个地区,态势突出,地区狭小,补给困难,蒋介石对撤退东北计划又举棋不定。所以,把战略决战矛头指向东北,就把初战胜利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其次,消灭东北敌军,既可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又可使我军及时转入关内作战,还可利用东北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1. 月 2

    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正式向部下提出撤退东北的计划,要求坚守锦州两个月,维持关内外陆上唯一通道,以便利用这一时间,把沈阳和长春两地守军经辽西走廊撤至关内,转用于平津、徐州战场。可惜,这个“安全撤退计划”被人民解放军对锦州的大举进攻所打破。早在 9 月初,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使用主力于锦州至唐山一线,而置长春、沈阳于不顾,井

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打锦州, 以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进而全歼东北敌军。9 月 12 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突然奔袭北宁线。10 月 1 日攻克义县,包围锦州。10 月 15 日攻克锦州,全歼守敌,国民党陆上退路被切断,置长春、沈阳两城于死地。怪不得蒋介石因锦州失守而急得数度大口吐血。

锦州被克后,蒋介石又急飞抵沈阳,令空军空投手令给长春守军司令部郑洞国等高级将领,严令他们:“率领新七军和六十军立即突围,如不遵令突围,定以军法从事。”但是,由于锦州被克后,长春更加孤悬突出,宛如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会被波涛所吞没。在中共强大政治、军事压力下, 国民党守军料定顽抗必加速灭顶之灾,17 日,六十军全体将士在军长曾泽生率领下,毅然起义投诚,并一致将枪口转向准备挣扎到底的新七军,大炮瞄准长春警备司令部。

18 月拂晓,东北野战军完全控制了长春城内东部地区,长春西城守敌新七军一片慌乱,这时只要来一个突击,敌人即全军覆没。但中共中央决定争取新七军自动放下武器。周恩来为此亲自致电东北“剿共”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敦促他“宜念当年黄埔革命之初衷”毅然起义。电报原文如下。

洞国兄鉴:

欣闻曾泽生军长已率部起义,兄亦在考虑中。目前,全国胜负之局已定。远者不论,近 1 个月, 济南、锦州相继解放,20 万大军全部覆没,王耀武、范汉杰先后被俘,吴化文、曾泽生相继起义,即足证叽人民解放军必将取得全国胜利已无疑义。兄今孤处危城,人心士气久已背离,蒋介石纵令兄部突围;但已遭解放军重重包围,何能逃脱。曾军长此次举义,已为兄开一为人民立功自赎大门。届此祸福荣辱决于俄顷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多反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刚我敢保证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必将依照中国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不咎既往,欢迎兄部起义,并照曾军长及其所部同等待遇。时机急逼,顾念旧谊,特电促速下决心。望与我前线萧劲光、萧华两将军进行接洽,不使吴化文、曾泽生两将军专美于前者也。

周恩来

10 月 18 日

郑洞国接到周恩来的电报后,即于第二天率所部第一兵团直属机关与新七军全体官兵投诚,长春遂告解放。

28 日,东北野战军在辽河以南地区歼灭廖耀湘兵团,生俘兵团司令廖耀湘后,乘胜追击,11 月 2 日,解放沈阳、营口。

历时 52 天的辽沈战役,共歼敌 47 万人,使中国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中共部队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变为优势。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战略决战的第二幕——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就开始了。

徐州地处陇海、津浦两线交叉点,又是长江流域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诚如蒋介石所言:“政府保有徐州时,敌军不能安然以其全力进攻长江阵线。但徐州一夫,南京、上海便不易保守。”

为歼灭国民党南线主力,中央军委命令,11 月上旬,华东野战军从兖州一带向鲁南运动,集结于徐州以东;中原野战军从郑州跨越平汉路向东运动, 集结于徐州以西。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粟裕组成的总前委领

导的两大野战军 60 多万人,在徐州东西地区摆开与国民党军决战的态势。与此同时,国民党军事当局也拟定了“徐蚌会战计划”,不惜放弃陇海

路上若干重要城市,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其 80 万收缩于徐州、蚌埠间两侧地区,作攻势防御,同样摆出了决战阵势。徐州“剿共”总司令是资格老, 军阶高的刘峙。但蒋介石认为他能力平庸,不堪任此重任,因此,调整指挥力量,任命杜聿明为徐州“剿总”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部主任,负实际指挥责任。

  1. 月 6 日,决战开始。华野向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兵团发起攻击。8 日,

    担负拱卫徐州东北韩庄、贾汪、台儿庄的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第五十九军、第七十七军大部约 2 万多人起义。

第三绥靖区部队原是冯玉祥西北军之一部,为抗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一直遭到蒋介石的歧视。抗战胜利后这支部队开赴徐州。徐州会战前夕,蒋介石又把它推到防线突出处,不论谁胜谁负,反正让它先完蛋。蒋介石一心想排斥异己,但绝没有想到这支部队的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是经过周恩来批准加入中共,如今已有 19 年党龄的中共秘密党员;或音是由周恩来巧妙安排,成为第一位私访延安国民党高级将领、又秘密加入中共的特殊人物。张克侠是冯玉样的连襟,1926 年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提出加入中

共的申请。1929 年在上海会见了一直和自己保持联系的中共党员张存实,再次向中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周恩来批准了他入党。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张存实亲切地对他说:“周恩来同志关心你,问候你,他将直接领导你的工作。你是特别党员,不和地方党组织发生关系,不可暴露身份。”他愉快地接受党中央交付的重托,返回西北军任职。

何基沣,卢沟桥抗战的英雄。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向我卢沟桥守军开枪射击,守军旅长何基沣亲临前防阵地,指挥军队奋起抵抗,打响全面抗战的第一枪。7 月 8 日,日军要求谈判,狂妄要求中国守军撤走。何基沣当即予以痛斥:卢沟桥是中国的领土,如果有准胆敢侵占中国领土。就必然遭到中国军队的抗击!”他指着日方代表说:“你们要知道,中国人是不好欺侮的,中国军队也不是好惹!”日方代表恼羞成怒,当即拔出指挥刀,直逼何基沣。何基沣毫无惧色,猛地从腰间抽出手枪,枪口对准对方。最后日方代表悻悻离去。7 月 9 日日军飞机大炮猛击宛平城,中国守军背水一战,日方伤亡惨重,继松游少将被击毙,田代中将也不得不剖腹自杀。何基沣名声大震。9 月,在大名血战中,己升任师长的何基沣率部抗敌三天两夜,最终寡不敌众被迫撤离大名。他痛心疾首,仰天长叹:“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排斥异己的政策!”他举起手枪,对准自己左胸。枪声响了,他倒在血泊中。闻声前来抢救的部下,发现师长身边留有一张墨迹未于的字条:“不能打回北平过元旦,无颜以对燕赵父老。”

1938 年 1 月,他来武汉养伤,聆听了周恩来的一次讲演后,顿时心明眼亮,苦闷的心一下舒展开了,感到中国的前途,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里。他立即登门拜访了周恩来,吐露了自己的心曲并提出到延安的愿望,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中山陵前,出了个剖腹明志的续范亭将军,卢沟桥上,出了个坚决抗日的何基沣将军。”周恩来对他坚决抗日的行为表示敬佩。何师长要去延安,我代表党中央表示欢迎,只是此行要十分隐蔽,我建议你先去广西小住几天,制造一个周游全国的假象,然后悄悄地去延安。在周恩来的周密安排下,2 月,他踏上延安这块崭新的土地,会见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

袖,还向刘少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39 年 1 月,他如愿以偿,成为中共特别党员。中共要求他长期隐蔽,秘密积蓄力量,准备率部起义。

1946 年夏秋间,张克侠、何基洋分别接受中共的指示。夏天的一个夜晚, 周恩来从梅园新村驱车甩开特务的盯梢开到五台山下偏僻的路边,会见从徐州来南京为冯玉祥出国送行的张克侠。张克侠向周恩来汇报徐州方面的情报。当请示今后的工作时,周恩来说:“我们不但要在战场上狠狠回击他们, 也要从内部去打击他们,要争取策动大部队起义,以造成更大声势,瓦解敌人的上气。”张克侠体会到周恩来话中的份量,大战即将重开,自己面临的任务更重了。夜幕笼罩着金陵古城,一片漆黑。就在这沉闷的黑夜中,在国民党首都的街头上,周恩来从容不迫发出打击敌人的重要指示,这是何等令人赞叹的壮举啊!张克侠由衷地表示敬佩,他感到浑身在充满信心和力量。

几十月后,在与南京遥遥相对的古都北平,叶剑英告诉何基沣:“关于组织起义的事。你可以和张克侠商量,他是非常可靠的同志。”

张克侠、何基沣这两位在组织上没有横向联系的同志,现在都为了解到对方的真正身份而自豪。其实他俩早在一起作战的戎马生涯中,相互间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了。

话又说回来,蒋介石虽然不知道他俩是中共特别党员,但对他俩的言行早已注意,派了亲信陈继淹担任第三绥靖区参谋长,密切监视他俩。第三绥靖区司令部设在徐州,决战前夕,又在相距 100 多里的贾汪设立前方指挥部, 只让何基沣在贾汪前线,却形同软禁地留庄张克侠于徐州,使两人分开。以防密谋叛变。

1948 年 11 月 6 日,华东野战军向黄百韬兵团发起攻击时秘密向张克侠、

何基沣传达陈毅的指示,要他俩于 8 日卒部起义。11 月 7 日,华东野战军渡过运河,向贾汪、台儿庄逼近。何基沣以此为理由,急电徐州,要张克侠来前线指挥,陈继淹等以讨论作战计划为托词纠缠住张克侠。直到 8 日凌晨 4 时,张克侠巧妙地摆脱监视,带一名随从,乘吉普车直奔贾汪。

张克侠、何基洋肩并肩地站在第五十九军、第七十七军官兵面前,宣布起义。张克侠向官兵们发出震撼云天的吼声:“恶贯满盈的蒋家王朝马上就要垮台了,内战的罪魁祸首蒋介石一定要打倒。”何基沣面对官兵,倾诉着他的肺腑之声:“这仗打得很不好,本来就不应该打这样的臭仗!中国人用美国人的枪炮屠杀中国人自己,死的是自己的同胞,我们再不干这样的傻事了!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老百姓不愿意打,我们就不打!”全场的官兵沸腾了。淮海战役就是这样揭开了胜利的序幕的。

淮海战役的炮声刚响,蒋介石就败倒在对手脚下。毛泽东、周恩来等看了起义的电报,高兴得举杯祝贺。中央军委向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出电报:“北线何基淬、张克侠起义,是淮海战役的第一胜利,望各纵队干部充分认识这一胜利对于战争全面胜利的伟大意义⋯⋯。”

在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地方武装互相配合下,国民党军队连连惨败。至 1949 年 1 月 10 日,人民解放军共歼蒋介石嫡系精锐部队 55 万余人,生俘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兵团司令黄维、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戕而死,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蒋介石统治中心南京、上海、武汉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乓锋之下。

淮海战役激战方酣,战略决战的第三幕——平津战役又打响了,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率东北野战军入关,兵临北平城下,1949 年 1 月 15 日,解

放天津,活捉守敌指挥官陈长捷;1 月 17 日,解放塘沽;1 月 31 日,华北“剿共”总司令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共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 52 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

三大战役历时仅四个多月、歼敌 154 万,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下游的江北广大地区。共产党在全国取得胜利局面已经基本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