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抗倭经验成兵法
公元1528年,戚继光生于山东济宁一个武将家庭。戚继光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一面,他与很多孩子不一样,他很喜欢读书,读了很多儒家和兵学方面的书,特别对军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乐趣。
公元1544年,17岁的戚继光子承父业,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两年后,戚继光被批准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
这个时候,倭寇更加嚣张了,武装掠夺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给东南沿海一带的渔民及其他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山东沿海一带也遭受了倭寇的入侵。
戚继光眼看着同胞生活在危难之中,心急如焚,他立志杀贼,于是写下了表达自己意愿的诗句: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塵坐谈兵。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升任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戚继光抗倭的心愿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实现的机会,他决定倾尽全力,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痛击入侵的倭寇。
山东沿海防线自江苏、山东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山东半岛的北端,长达几千千米。海防线这么长,而卫所的兵力又有限,怎样设防才好呢?戚继光开动脑筋,思谋良策。他通过和当地官员、百姓,特别是渔民们交谈,了解到一年之中倭寇活动最猖獗的时间是在3、4、5月和9、10月间,又了解到这几个月间的一般气候和风向,以及船只可能停靠的地方。
在了解到倭寇活动规律之后,戚继光便按照时间和地段重点设防,同时,对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严肃纪律提高战斗力,这样固守了山东海防线,倭寇很久不敢来此窜扰。
两年后,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浙江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一到任上,见军队素质不良,于是向上司提出“招募新兵,亲行训练”的建议。在得到批准后,戚继光亲自到义乌、金华等地招募农民、矿工3000余人,组成新军,称“戚家军”。
戚继光自己训练这支队伍,经过严格训练,这支军队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这支队伍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
戚继光训练义乌兵,完全废弃了明军原来的卫所编制和旧的作战规则,新创立了以鸳鸯阵为基础的编制和作战方法。鸳鸯阵的编制是古代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个创举。此阵法按照兵器协同的要求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临时变化,使得军队基层单位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在练兵期间,戚继光有感于练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总结自己的练兵和带兵打仗的经验,编撰成一部兵书《纪效新书》。这部兵书既是他在浙江练兵、作战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此后抗倭战争中练兵、作战的指导原则。
1561年5月,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率军一路追杀溃败的倭寇至雁门岭。
逃走的倭寇趁台州空虚攻占了台州,戚继光又率领戚家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偷袭、伏击等战法,将倭寇打得蒙头转向,歼敌6000余人。
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级。而后,闽、广一带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带作乱,总督胡宗宪无法平定,于是让戚继光来增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于上坊巢将倭寇击退。
之后,戚继光又率军转战福建,与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等人通力合作,给入侵的倭寇以迎头痛击,经过几次战斗,基本歼灭了入侵的倭寇,平定了闽、粤沿海的倭患。
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在练兵期间,他总结自己的练兵实践经验,并将其和自己多年的兵法思想融为一体,开始撰写一部兵书,就是后来的《练兵实纪》。
经过3年的笔耕不辍,戚继光在1571年终于将这部兵书写作完成。这部兵书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较《纪效新书》又有所进步。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都是戚继光练兵经验和兵学思想的结合,《纪效新书》原本十八卷,卷首一卷。
《纪效新书》总序中的“公移”紧密结合东南沿海的地形、我情与倭情,论述了练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练兵理论和计划。《纪效或问》则对重要问题,尤其是最急需解决的事情进行申明和辩论,以防疑惑不解。
正文十八卷详细而又具体他讲述了兵员的选拔和编伍、水陆训练、作战和阵图、各种律令和赏罚规定、诸种军诫兵器及火药的制造和使用、烽堠报警和旗语信号等建军作战的各个方面,并有大量形象逼真的兵器、旗帜、阵法、习艺姿势等插图。
此外,书中还详细记述了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即一种以牌为前导,筅与长枪,长枪与短兵互防互救,双双成对的阵法。以及鸳鸯阵的变体“三才阵”。该阵法组成人数更少,用于冲锋时追歼敌军。
《纪效新书》十分重视选兵,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之贵选。”对于选兵的具体标准,可定为“丰伟”、“武艺”、“力大”、“伶俐”四条,戚继光认为这四条选兵标准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在练兵方面,《纪效新书》特别强调按实战要求从难从严训练,反对只图好看的花架子,并批评不按实战要求的训练方法是“虚套”,说不按实战要求的训练方法“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临时还是生的。”
《纪效新书》要求将帅不仅要有带兵制敌的文韬武略,而且要精通各种技艺,要作士卒的表率;不仅战时与士卒患难与共,而且平时也要处处与士卒同甘共苦。
《纪效新书》特别强调赏罚在治军中的作用,主张赏罚要公正,赏不避仇,罚不避亲。平时的冤家,立功时也要赏,有患难也要扶持照顾;若犯军令,就是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
《纪效新书》重视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长兵篇》)书中以大量篇幅记述了各种兵器的制造、形制、样式、作用、习法等,并对长短兵器的使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纪效新书》所述内容具体实用,既是抗倭中练兵实战的经验总结,又反映了明代训练和作战的特点,尤其是反映了火器发展一定阶段上作战形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
和《纪效新书》一样,《练兵实纪》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的编成保结及其同训练等建军、训练和作战的各个方面。
《练兵实纪》可分为练卒和练将两大部分。正集9卷,附杂集6卷。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具体篇目是: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足第四、练营阵第五、练营阵第六、练营阵第七、练营阵第八、练将第九。
后附杂集六卷六篇:储练通论、将官到任宝鉴、登坛口授、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书前还冠有“凡例”即“分给教习次第”共十五条,记述了将、卒各自应学习的内容、标准,教材发放办法,督促学习的措施等。
《练兵实纪》问世后,受到重视,传播很广,有众多的抄本和刻印本,多种丛书亦将其收录。后世统兵将领多将此书作为训练部队的教科书。
【旁注】
卫所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各府县卫所归各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管辖,各都指挥使又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
张居正 (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明朝湖广江陵人,因此又称张江陵。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
参将 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员,职位次于总兵、副总兵。明、清时期漕运官设置参将,协同督催粮运。清代河道官的江南河标、河营都设置参将,掌管调遣河工、守汛防险等事务。清代京师巡捕五营,各设参将防守巡逻。
巡抚 古代官名,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属于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在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的事,但那是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
烽堠 即烽火台,又称烽燧、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从1573年到1620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抄本 按原书抄写的书籍。习惯上,唐朝以前的按原书抄写的书籍称写本,唐朝以后按原书抄写的书籍称抄本。现存最早的抄本书是西晋元康六年写的佛经残卷。抄本常因是名家手迹,接近原稿,保存完整等原因,十分珍贵。
【阅读链接】
戚继光立志将倭寇赶出国门,在抗倭过程中,他严格执法,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一次他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3000多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儿子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
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亲生儿子戚印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