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著《李卫公问对》

公元571年,李靖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后封永康公。他的父亲李诠曾担任隋朝的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一表人才。

由于受家庭的熏陶,李靖从小就很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一次,他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的人,只有你啊。”那时,李靖只有20岁。

隋文帝后期,李靖开始进入仕途,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

公元605~617年,李靖任马邑郡丞,受太原留守李渊统辖。这时,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各地的反隋运动风起云涌。李渊也在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非常赏识李靖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气,他说服李靖加入他的幕府,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公元618年5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公元620年,李靖跟着秦王李世民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在平定过程中,李靖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

盘踞在湖北江陵的梁王萧铣在李世民和李靖与王世充交战时,派军队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湖北宜昌峡州、巴、蜀等地,没想到却被陕州刺史许绍击退。

为了削平萧铣这一割据势力,李渊调李靖赴夔州平定萧铣。李靖奉命,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陕西金州时,遭遇了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抗衡。庐江王李瑗率兵进攻,却遭到了惨败。

李靖积极为庐江王李瑗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蛮兵,并且俘虏很多士兵。李靖率兵顺利通过金州,抵达陕州。这时,由于萧铣控制着险塞,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在陕州刺史许绍的帮助下,李靖的部队得以进抵夔州。

李靖的部队开进夔州没多长时间,夔州就遭到了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率众进犯。李靖率八百士兵袭击冉肇则营垒,将进犯的蛮兵打得大败。李靖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冉肇则,俘获了五千多人。

当捷报传到京师时,唐高祖李渊立即颁下玺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绩特别卓著。天长日久才发现卿无限忠诚,给你嘉奖赏赐,卿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了。”

公元621年正月,李靖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向李渊上陈了攻灭萧铣的十项计策,李渊高度赞扬了这十条计策。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

这年八月,李靖调集军队聚集于夔州。这时,适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着峡谷。萧铣望着滔滔江水,哈哈大笑,他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难行,唐军不能东下,于是没有令士兵防备。

李靖的手下也大都望着滔滔的洪水而心生畏惧,他们建议李靖等洪水退后再进兵。李靖力排众议,大声说: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今军队刚刚集结,萧铣还不知道,如果我们乘江水猛涨出师,顺流东下,突然出现在江陵城下,正是所说的迅雷不及掩耳,这是兵家上策。纵然萧铣得知我将出师的消息,仓促调集军队,也无法应战,这样擒获萧铣定可一举成功。”

李靖毅然下令军队渡水进击,载满将士的几千艘战船沿着三峡,冲破惊涛骇浪,顺流东进。萧铣毫无防备,等发现情况不妙时,李靖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无奈打开城门投降。

623年7月,原投降唐朝的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祏二人不和,辅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际,占据丹阳,举兵反唐。李渊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勣等七总管东下讨伐。

辅公祏派大将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陈正道率二万步骑驻守青林,从梁山用铁索横亘长江,以阻断水路。同时,筑造建月城,绵延十余里,以为掎角之势。

李靖精辟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他对众人说:“如果我军直奔丹阳,旬月之间都不能攻下而滞留在那里,前面的辅公祏没有平定,后边的冯惠亮也是一大隐患,这样我们就会腹背受敌。而如果我们进攻冯惠亮、陈正通的城栅,就可以打他个出其不意,消灭敌贼的机会,只在此一举。”

李靖运筹帷幄,判断准确,很快地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李渊十分钦佩李靖的军事才干,赞叹说:“李靖乃萧铣、辅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

公元629年,李靖又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击败了北部突厥的进犯。回朝后,太宗擢任李靖为刑部尚书,不久转任兵部尚书。之后,李靖又取得了进攻吐谷浑之战的胜利。李世民又进封他为卫国公。

李靖用兵具有“临机果,料敌明”的特点,每次统兵出征,都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进行全面的部署,作战时都能以谋略取胜,而且每次作战谋略都各有不同。

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李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李卫公问对》虽然不是他亲笔所作,却是他兵法理论的结晶。

《李卫公问对》是以李世民和李靖问答的形式编著的。李世民雄才大略,智勇双全,精于战法,善于出奇制胜,每当临战总是身先士卒,统军驭将,恩威并用。他的用兵之道,在《李卫公问对》有所记载,李靖则是《李卫公问对》的答卷人。

《李卫公问对》共分3卷,共一万零三百余字。全书涉及的军事问题比较广泛,既有对历代战争经验的总结和评述,又有对古代兵法的诠释和发挥。既讲训练,又讲作战。既讨论治军,又讨论用人。既有对古代军制的追述,又有对兵学源流的考辨,但内容主要是讲训练和作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心围绕着奇、正论述问题。

上卷主要论述奇正、阵法、兵法和军队编制等问题。奇、正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常用的一对概念。自黄帝以来的兵法都主张先正后奇。《孙子兵法》上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又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三国枭雄曹操解释奇正说,先投入战斗的是正兵,后投入战斗的是奇兵;正面作战的是正兵,从侧翼发动攻击的是奇兵。

它发展了《孙子兵法》有关“奇正相生”的思想,进一步充实了奇、正的内容,认为奇、正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此外,此卷还对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的名称提出了新的解释。

中卷主要论述如何戍守北边、训练军队、择人任势、避实击虚、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和排列营阵诸问题。

它发展了《孙子兵法》中关于虚实的思想。虚通常指劣势和弱点,实则指优势和强点。要识别虚实,必须先懂得奇正相生的方法。不懂得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就不会了解虚是实,实又是虚。

懂得了奇正相生,就可以采取主动,用这一方法来调动敌军,从而摸透敌军的虚实,然后用正兵对抗敌军的坚实之处,出奇兵攻击敌军的虚弱之处。

下卷主要论述重刑峻法与胜负的关系,以及义利、主客、步兵对抗车骑、分合、攻守、御将、阴阳术数、临阵交战和对兵法的理解等问题。

此卷强调用兵应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要铲除大患,就不能顾虑小义。主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只有因时制宜,善于反客为主,变主为客,才能屡战屡胜。

此卷对攻守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它指出,进攻是防守的枢纽,防守是进攻的策略。进攻不仅仅是进攻敌城、敌阵,还必须攻敌之心。防守不只是守卫营阵壁垒,还必须保持我军的士气,等待战胜敌人时机的到来。

它认为,攻敌之心的人就是所谓的知彼者,保持我军士气的人就是所谓的知己者。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先使自己不可战胜的人,就是知己者。我军可以战胜敌军,在于敌军有可乘之机;等待并寻求可以战胜敌人之时机的人,就是知彼者。这是用兵作战要点。

此外还指出,阴阳术数不可信,功成业就,事在人为。但同时,它又认为阴阳术数是不可废除的。其理由是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善于用兵的人自己不能相信阴阳术数,但可以假托和利用这些东西,以驱使和命令那些相信阴阳术数的贪欲、愚昧之辈。

《李卫公问对》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以来的军事思想,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发展了前人的一些光辉思想,自成一家之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旁注】

太守 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南北朝时期,新增州渐多。郡的辖境缩小,郡守的权力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尚书 我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各部的最高级长官,设置于秦朝,汉朝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

刺史 我国古代官职名,汉初,汉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于是产生了刺史这一官职。“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玺书 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江陵 又名荆州城,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江陵的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荆州”专称江陵。

韩信 (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江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作为统帅,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被拜为相国。

刑部尚书 我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刑部是我国古代六部之一,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曹操 (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即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精兵法,善诗歌,同时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

术数 又称为数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是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推测人事吉凶的数学,属易学支派。《易》是涵盖宇宙的整体学问。通常把《易》分门别类的以“义理”“象数”“数术”等严格的划分开来加以认识、研究。

【阅读链接】

李靖用兵高瞻远瞩,而且讲究仁义。当李靖率领唐军逼迫萧铣投降唐军后,李靖率军进入城内。李靖的部下都以为萧铣的大将抗拒官军,罪大恶极,建议籍没其家财产,用以犒赏官军将士。没想到李靖立即出面劝止,晓以大义,说:

“王者之师,应保持抚慰人民,讨伐罪恶的节义。百姓已经饱受战乱之苦,抵抗作战难道是他们的愿望。为萧铣战死的人,死为其主,不能与叛逆者同等看待,这就是蒯通之所以在高祖面前免除死罪的原因啊。现在刚平定荆州、江陵,应当采取宽大的政策,来抚慰远近的民心,投降了我们而还要没收他们的家产,恐怕不是救焚拯溺的道义。只怕从此其他城镇的敌将,拼死抵抗而不降,这不是好的决策。”

李靖的这一做法颇得人心,其他州郡纷纷望风归附。萧铣投降几天之后,有十几万援军相继赶到,听说萧铣已经投降,李靖的政策宽大,也都放下兵器不战而降。